- 用場景營銷引爆你的生意(《商業評論》精粹)
- 商業評論
- 1251字
- 2021-04-09 20:53:11
金百萬:
有一道好“菜”叫場景

案例復盤丨轉型
智能化,場景化,社區O2O……
金百萬突破了傳統餐飲的困境。
■劉雪慰 劉艷暉 李志宏
你去過沒有服務生跑堂的中餐廳嗎?你試過在餐廳自己邊炒菜邊吃嗎?你夢想過自己炒每道菜都只用三分鐘,口味卻堪比大廚水準嗎?你相信在北京城中心高大上餐廳吃一盤分量350克的魚香肉絲只要13塊錢嗎?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如今每天都在金百萬“全智能互聯網體驗餐廳”發生著……
北京,馬甸,裕民路,金百萬餐廳。華燈初上,食客盈門。在候位區,只見有位顧客拿出手機,對著門口一塊3米見方的二維碼地磚在掃碼;其他幾位顧客坐在左側一溜觸摸屏前,或自助點餐,或玩游戲。在他們旁邊,幾個孩子正在跟送餐機器人小白玩耍。候位區的右側是一排整齊的冷藏柜,里面擺放著一盒盒預處理好的菜品,店家叫它們“準成品”。
進到就餐區,一個穿蘇格蘭裙的小伙子前來打招呼,引座,然后將一口炒菜智能鍋、幾個鍋膽和冷藏柜的準成品送到桌前,小伙子不像服務生,倒更像Apple專賣店的顧問。因為顧客事先已用手機終端App完成點單和支付,而且菜也是自己烹飪,所以他們不需要幫顧客點餐、傳菜和結賬,只在需要的時候,為顧客提供操作咨詢和示范就行了。
顧客拆開裝有準成品的盒子,將內里的食材和調料包一股腦兒倒進智能鍋內,摁兩下按鈕,三分鐘后,熱騰騰、香噴噴的菜肴便出鍋了,口味絲毫不亞于傳統餐館廚師的手藝。一桌人,你炒一個,我炒一個,包括魚蝦肉在內的五道菜全好了,花費不過一百塊錢出頭。
這種全智能互聯網用餐體驗不只限于正餐時分的金百萬餐廳,還延伸到其他場景……
場景一:國貿某寫字樓。中午時分,又到了為午飯撓頭的時候。自己帶飯?不會做,熱飯也不方便。出去吃?等電梯要排隊,餐館要排隊,而且寫字樓周邊餐飲的價格真心貴。叫外賣?得等45分鐘到一個小時不說,食品衛生也著實讓人擔憂。不過,有家公司的員工好像沒有這些焦慮,到了12點,他們在茶水間門口排隊,片刻,各自端著“小炒肉”、“云南山珍”……悠哉游哉地吃上了。原來茶水間里有兩口智能鍋早早開始了工作,在衣著整潔的金百萬送餐員的操作下,也就幾十分鐘,30多份菜肴新鮮出爐。明廚現做,干凈衛生,葷素隨意搭配,米飯管夠,一套只要12元,這令房貸壓力山大的白領們大呼:“給力!貼心!”
場景二:望京某小區。晚8點鐘,累了一天剛回到家的80后小夫妻還沒緩過勁兒來,門鈴響了,快遞小哥送來幾盒金百萬準成品,這是女主人在路上用手機App訂的。他們拿出智能鍋,這是上次去金百萬餐廳吃飯交了1,880塊錢押金拎回來的, 只要消費金百萬準成品滿1,880元,鍋就白送給他們了。小夫妻嫻熟地把食材倒入鍋中,蓋上鍋蓋。6分鐘,色、香、味俱全的兩個菜完工,家中立刻有了煙火氣和人氣。不會做飯的小夫妻,在家中吃到了“口味不打折”的熱菜,也體驗到了“下廚”的樂趣。
在以上場景中,從表面上看主角兒是一口智能鍋,主要情節似乎就是產品創新,而實際上隱藏在背后的是一場思維模式和商業模式的革命。用金百萬餐飲集團董事長鄧超的話說,中式正餐、中式快餐、餐飲外賣平臺,甚至顧客就餐習慣都可能就此被顛覆。
- 對話:東吳基金基金經理陳軍(《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27期)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7期)
- 中產階級癌
- 雪球專刊278期:2021雪球讀書節:讀書、認知與投資
- 玩轉定投(雪球專刊·113期)
- 對話:嘉實基金基金經理姚志鵬(《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1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01期)
- HBR的100年(《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12期)
- 比較(總第103輯)
- 當代縣域經濟(2021年第8期)
- 雪球專刊第132期:明明白白說估值
- A股市場明年初完成“打底”,當下多跌多買應不會錯(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37期)
- 2017年HBR精選必讀(《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消費升級背后的秘密(《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元宇宙起步(《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