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孩經濟學
- 全忠偉
- 2212字
- 2019-06-21 12:48:33
03 人口紅利:放開二孩的社會學意義
人口紅利,是指當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非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較小,此時社會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較為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呈現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態勢。二戰之后,伴隨著世界范圍內的“嬰兒潮”爆發,許多國家都迎來了人口紅利時代,我國同樣也不例外。持續長達數十年的人口紅利時代,是我國近幾十年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在1965—1970年,我國的人口紅利效應就已經顯現,并且創造積累了國民經濟的基礎。而在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成果顯著期間,由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少兒撫養比例迅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到達較高水平前,整個社會都進入了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較輕、對經濟發展有重大利好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內,我國每年供給的勞動力總量都在1000萬以上,保證了經濟增長中最基本的勞動力需求,勞動力優勢和成本優勢使中國一步步成為“世界工廠”。同時,由于社會保障支出較小,社會財富積累遠遠高于社會財富支出,社會經濟始終處于高增長狀態。
人口結構為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不只在于勞動力的供給,同時還包括擴大儲蓄和社會投資。比如,通常情況下,人們在4060歲儲蓄的可能性和儲蓄金額最大,如果該年齡段的人口較多,就會帶來更多的社會儲蓄,而越多的儲蓄意味著越多的社會經濟發展資本。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人口紅利并非萬能,滿足人口紅利的條件未必一定能夠刺激社會經濟增長。但是,一旦社會經濟增長駛入“快車道”,人口紅利勢必會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助推器”。人口紅利對我國近現代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據國內相關機構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27%得益于人口紅利。為此,一個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一旦人口紅利的窗口關閉,中國經濟會受到多大的負面影響?
2013年1月,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1559歲年齡段的人口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首次出現了絕對數量的下降,比上一年減少345萬人,這意味著,人口紅利的大門正在逐漸關閉,由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增長要進入一個“減速帶”。
從1979年到2012年,中國商品出口額從150億美元激增至2.1萬億美元,國外投資大量涌入,并由此重構了世界制造行業的版圖,而這一切,都源于這一時期內我國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如今,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廉價勞動力的供給也將越來越少。
不僅如此,人口紅利的消失還將為我國未來的社會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如今,我國已成為全世界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重,青壯年勞動人口的數量將不斷下降,而需要贍養的老齡人口數量將不斷增長,這將會從勞動力供給和社會資本積累兩大方面制約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而且,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遠不如發達國家完善,大量的老齡人口會加重全社會的撫養壓力,甚至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社會不穩定現象的發生。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機下,二孩政策的實施自然被國內外輿論解讀為應對人口紅利消失的現實選擇。有關專家稱,放開二孩生育政策必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生兒的增加,長期來看,不僅能夠降低我國老齡化人口的總占比,還能夠在若干年后大量補充勞動力資源,減緩人口紅利的消失步伐。
據業內人士研究分析稱,實施二孩生育政策將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對社會總需求和資產價格壓力的影響。相關人士進一步說明,80后的生育高峰的自然循環與二孩政策的放松相互吻合,在這一疊加作用下,將使中國迎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四次嬰兒潮,并有望持續到2022年左右。同時,二孩政策對全國一線城市以外地區的人口結構影響巨大,二孩政策對全國新生兒增長量的影響將達到7%8%,而對二、三、四線城市的新生兒增長量的影響將達到15%左右。
國外媒體對于實施二孩生育政策也持積極意見。瑞士《新蘇黎世報》認為,二孩政策將創造第二次人口紅利機會,新的生育政策與中國城市化政策相適應,將整體推進社會改革,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積極的社會政策。
不過,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人口紅利的消失是必然趨勢,推行二孩政策只能使其減緩而不能逆轉。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基礎上的經濟快速增長是不可能永久持續的,只是能夠幫助全社會打下一個較為堅實的經濟基礎。因此,比起人口數量上的增長,實施二孩政策在調節人口結構上的意義更加重大。隨著新生人口的增加和老齡人口的減少,新政策在減緩養老壓力的同時,刺激了消費帶動社會經濟的增長,同時還能刺激就業,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結構轉型。
勞動力的增長停滯甚至是負增長現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基本成為定局,但是通過調節人口結構,仍然可以將數量人口紅利導向結構人口紅利,開放經濟增長的“新閘門”。而結構人口紅利的引導,不能僅依靠全面放開的二孩政策,還需要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支持。比如,改革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降低農村戶籍轉城市戶籍的門檻,推進城市化進程,從而進一步釋放農村勞動力,提升外來務工人員的平均工作效率,這對于其個人經濟改善和社會經濟發展都大有裨益。
無論如何,生養二孩的決定權都在于個人和家庭,政策的放開會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但并不會即刻產生顯而易見的成效。放開二孩生育政策是否能夠順利延緩人口紅利的消失,是否能夠順利引領新一輪人口紅利的出現,無人能夠斷言。但是,放開二孩生育政策必然會對人口紅利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而最終的成果,不僅需要時間的檢驗,也需要政府進一步推出配套的支持政策強化引導機制,將國內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調控至健康合理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