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政放權改革與法治政府建設
- 魏禮群
- 3613字
- 2019-01-05 11:08:00
簡政放權 放管結合 優化服務 協同推進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圍繞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結合發展改革工作實際,談三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一、大道至簡,時勢所趨,簡政放權勢在必行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把職能轉變作為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不斷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下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先手棋”。5月12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作出全面部署,行政體制改革駛入“快車道”。我理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央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招和要害,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歷史邏輯必然,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破除新障礙、在上層建筑層面的新一輪革新,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這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在變化,經濟結構在優化,發展動力在轉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必須更好地適應經濟基礎。按照這個辯證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進一步調適理念、調適政策、調適方法,牢牢牽住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這個“牛鼻子”。只有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才能更好地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綜合平衡,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二)這是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總體穩定,但下行壓力加大,困難和挑戰增多,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在這種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在較長時期內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著力打造“雙引擎”,有效激發和釋放市場活力,形成更為強勁而持久的發展動力,促進中國新一輪經濟穩健前行、行穩致遠。
(三)這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自覺破除思維定式、行為慣性、路徑依賴,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放開放到位,該管的管住管出水平,該服務的服務好服務到位,破解重審批、輕監管、輕服務的“審批依賴癥”。
總之,簡政放權、職能轉變是大勢所趨,躲不開、繞不過、退不得,必須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為政府職能“修枝壯干、瘦身健體”,為創新驅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釋放經濟內生動力。
二、自我加壓,主動作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優化服務取得初步成效
2013年以來,發改委圍繞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強化,聚焦職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領域,自覺推進自我革命,去部門的利,削手中的權,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轉變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方式、管理作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減”字當頭,從“越位”領域退出來
減少審批事項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兩年多來,我們堅持主動放權,提前完成了削減三分之一的目標任務。(1)加大取消下放力度。截至目前,共取消和下放了55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2)大幅縮減核準范圍。連續兩年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層面核準項目累計減少76%,把油氣、鋼鐵、城市軌道交通、電站等一大批地方和企業關注度高的項目取消核準或下放地方。95%以上的外商投資、98%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由核準改為備案。(3)落實企業自主權。現已取消了銀行貸款承諾、電網接入意見、鐵路專用線接軌意見、供水協議等18項前置手續,明確規定項目核準機關不得以任何形式和任何理由,將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事項及內容作為項目申請報告的前置條件。(4)大力推進價格改革。先后放開、下放了約80項商品和服務價格,中央定價項目縮減了80%左右。全面取消了除麻醉、第一類精神藥品外的藥品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二)強化監管,把“缺位”領域補上去
簡政放權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從注重審批向完善監管和提供優質服務轉變,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為此,我們堅持放管并重、放管結合,兩個輪子一起轉,避免出現“一放就亂”和“翻燒餅”。一方面,推動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推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目前,中央層面“橫向聯通”平臺已正式運行,16個部門接入,實現了在線申報、平臺賦碼、信息共享。年底前,將進一步與地方“縱向貫通”,逐步實現“平臺受理、在線辦理、限時辦結、依法監管、全程監察”。另一方面,創新和強化市場價格監管與反壟斷執法。開通運行12358全國價格舉報系統,實現了全覆蓋、新技術、在線實時、四級聯網、閉環回饋,探索大數據時代的政府管理創新。再一方面,指導幫助地方接住管好。針對地方在承接下放審批權限方面存在的問題,舉辦了多期全系統簡政放權與創新管理培訓班,并通過視頻會議連線到基層,推動形成系統上下聯動協同的改革合力。
(三)優化服務,把“不到位”方面提升起來
2015年1月1日,發改委政務服務大廳正式運行,目前已實現了全委所有行政許可、政府內部審批、其他權力事項“全口徑”納入大廳一口受理、在線辦理。截至7月初,大廳共接收行政許可710件、政府內部審批475件,全部事項均按期辦結,申請人滿意度達100%。
總的來看,全委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初顯,中央電視臺曾制作播出了專題節目《月壇南街38號的變化》。對我們來說,這種變化更是實實在在的,既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又為企業和地方減輕了與審批相關的負擔,也為我們自身的職能轉變奠定了基礎。通過簡政放權,全委進一步從微觀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多地向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延伸。比如,在投資領域,我們著眼于補短板、調結構、增后勁,以及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著力擴大有效投資,謀劃打好“投資組合拳”,形成了“7+6+3+1”的投資格局,就是7大投資工程包,6大消費工程,“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以及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目前正在抓緊推出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等4個新的工程包,進一步拓展為“11+6+3+1”的重大工程布局,從而更好地發揮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
三、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向縱深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5月12日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發改委印發實施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的意見》。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民意為先、問題導向,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協同推進,努力實現從微觀向宏觀、從審批向監管、從項目安排向制度供給、從單打獨斗向縱橫協管的轉變,重點從四個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一)最大限度地為市場主體松綁
落實好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五個再砍掉一批”要求,再研究取消或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和企業投資核準項目。加快制定并公布保留的投資前置審批及其強制性中介服務事項目錄,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前置審批將由30多項精簡至2項,中介服務由企業自主選擇,收費明碼標價。同時,繼續抓住價格總水平穩定的有利時機,再推出一批重要改革措施。總的方向是,最大限度縮小政府定價范圍,最大力度改革定價規則,最大程度實現公開透明。
(二)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加快建設信息共享、覆蓋全國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確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實現“制度+技術”“互聯網+監管”新模式。依托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項目統一代碼、協同監管、在線備案、異常信用記錄和“黑名單”5項制度,并與社會信用體系對接,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讓失信者一處違規、處處受限。
(三)著力提升行政服務質量和水平
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政務服務大廳功能,按照簡化手續、優化程序、在線運行、限時辦結、把審批變成服務的要求,建設網上政務服務大廳,全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并聯核準模式,規范審批核準備案行為,公開審批規則和辦理程序,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務。
(四)制定完善“三個清單”
積極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保障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目前,發改委正在加緊制定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制度文件和試點辦法。同時,加快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用剛性制度管權限權,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從既往的工作實踐來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有效激發了經濟發展的動力,保障了群眾利益。我們將繼續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繼續著眼大局、主動作為,堅持依法改革、有序推進,切實把行政體制改革推向深入。
(張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