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群營銷:引爆粉絲經濟
- 李世化
- 762字
- 2019-01-05 10:27:59
顧客不買單,傳統營銷日漸式微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大型企業的滅亡,往往不是自身銷售體系出問題了,而是客戶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在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出現之前,以市場為導向的傳統企業只需恪守經典的“4P理論”,即將“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作為企業營銷的準則,便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傳統營銷方式的弊端也逐漸暴露。

1.傳統營銷難以滿足“個性化”的市場需求
在傳統的消費環境中,由于科技發展速度較慢、消費者需求能力低導致新產品開發、變更速度緩慢,需求相對穩定,企業只需要在一定階段內進行市場調查即可了解顧客的需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消費能力逐漸加強,人們的需求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增加。
傳統企業的“目標市場”不再明晰,企業與目標受眾“越來越遠”。
2.傳統營銷滿足市場需求的時間長、速度慢
傳統觀念認為,企業的發展和持續贏利的能力受到市場開發和制造能力的約束。
而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企業的發展和持續盈利能力則與滿足市場需求的時間和速度息息相關,企業需要迅速確認顧客需求、把握市場機遇,并將它們轉化為產品和服務。
營銷成本的有限性決定了企業了解市場的周期較長,對市場“敏感度”也相對較低。在這一矛盾中,傳統企業生產的產品就難以跟上消費者的需求。
3.傳統營銷難以適應注意力經濟的發展
隨著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注意力和時間被分割成了許多部分,“注意力”已經相應地成為一種十分稀缺的資源。
尤其是隨著自媒體的興起,它打破了傳統的營銷范式,將“顧客”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話語權”越來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傳統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遵循傳統營銷觀念的企業不僅成本增大,還面臨著“顧客不買單”的尷尬境遇,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許多企業開始探索“網生代”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