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欲望失去朋友
【原文】人情甚不美,又何問焉?妻子具而孝衰于親,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祿盈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荀子·性惡》)
【大意】人的性情很不好,又何必問呢?有了妻子兒女,對父母的孝敬就差了;嗜好、欲望達到了,對朋友的信賴就差了;高官厚祿的愿望滿足了,對君主的忠誠就差了。這就是人性啊!
荀子《性惡》中談到,堯問于舜曰:“人情何如?”舜對曰:“人情甚不美,又何問焉?妻子具而孝衰于親,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祿盈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問焉?”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所以以此話告誡人們不要見利忘義。
1997年7月的一天,小張的一個熟人跑來他這兒訂一批辦公用品。聲言他的公司剛成立,貸款沒下來,但新開張時費用超支,故先把貨拉走,等開張后立即把貨款送來。完了,還補上一句:“信不信得過這我朋友?”話到這份上,小張不答應顯然不合適了,但還是讓他打了欠條,寫明還款日期。
可是時間過去四年,小張熟人的公司早開張了,自行車變成了摩托車又變成了汽車。他也沒有上門,更別說還款之事了。其間小張也打電話或直接上門找過他。一提欠款,他不是推說貸款沒下來,就是大訴苦經。煞有介事的悲痛狀,仿佛他剛從舊社會過來。雖然小張不想拉他去對簿公堂,但朋友怕是沒得做了。
楊先生開了一家小商店,他經常向鄰居的朋友推薦“便宜貨”,熟人們也覺得他可信。于是,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從他的小商店買。每次,楊先生都口口聲聲說他的貨是多么優質,價格是多么便宜,熟人們在楊先生的笑容中紛紛掏腰包,楊先生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發財。
可過了不久,有人發現,楊先生商店的貨質次價高,就去找楊先生退貨,他不退。于是,雙方就吵起來了。等到大家都明白楊先生在“宰熟”時,他的小商店也只好關門了。
本來楊先生有一群熟人,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熟人圈子內做好小本生意,但他失去了熟人的信任。他為貪圖一時的蠅頭小利,而失去了永久的生意。
不要因為眼前利益,就忘記朋友之義。也許坑害朋友會得到一時之利,但因為見利忘義而失去的,是那么點小利換不回來的,最終害人也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