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7章 小學(xué)(18)

  • 國學(xué)十八篇
  • 章太炎
  • 1287字
  • 2013-09-07 17:25:10

《莊子?駢拇篇》:“駢于辯者,累瓦結(jié)繩,竄句游心于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而楊、墨是已。”是楊朱亦持小辯。楊、墨去魯哀不及百年,則春秋之末已有存雄無術(shù)之風(fēng),殆與晉人之好清談無異。)張揖又言:“叔孫通撰置《禮記》,言不違古。”則叔孫通自深于雅訓(xùn)。

趙邠卿《孟子題辭》言:“孝文皇帝欲廣游學(xué)之路,《論語》、《孝經(jīng)》、《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可見《爾雅》一書,在漢初早已傳布。朱文公謂為掇拾傳注而成,則試問魯哀公時已有傳注否乎?伏生在文帝時始作《尚書大傳》,《大傳》亦非訓(xùn)詁之書,《詩》齊、魯、韓三家,初只《魯詩》有申公訓(xùn)故。申公與楚元王同受《詩》于浮丘伯,是與叔孫通同時之人。張揖既稱叔孫通補益《爾雅》,則掇拾之說何由成立哉!

謂《爾雅》成書之后代有增益,其義尚允。此如醫(yī)家方書,葛洪撰《肘后方》,陶宏景廣之為《百一方》。又如蕭何定律,本于《法經(jīng)》。陳群言李悝作《法經(jīng)》六篇,蕭何定加三篇。

假令漢律而在,其科條名例,學(xué)者初不能辯其孰為悝作,孰為蕭益。又如《九章算術(shù)》,周公所作,今所見者為張蒼所刪補,人亦孰從而分別此為原文,彼為后出乎?讀《爾雅》者當(dāng)做如是觀。

《爾雅》中詮詁《詩經(jīng)》者,容有后人增補。即如“郁陶,喜也”,乃釋《孟子》。“卷施拔心不死”,則見于《離騷》。又如《釋地》、《釋山》、《釋丘》、《釋水》諸篇,多雜后人之文。《釋地》中九州,與《禹貢》所記不同。其“從釋地以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二語,或為周公故訓(xùn)耳。

以《爾雅》釋經(jīng),最是《詩》、《書》。毛《傳》用《爾雅》者,十得七八。《漢志》言,《尚書》古文,讀應(yīng)《爾雅》,則解詁《尚書》,亦非用《爾雅》不可。然毛《傳》有與《爾雅》立異處,如“履帝武敏”,武,跡也。敏,拇也。三家《詩》多從《爾雅》,毛則訓(xùn)“敏”為“疾”,意謂“敏”訓(xùn)“拇”,則必改為“履帝敏武”,于義方順。

又如,“籧篨戚施”,《爾雅》以“籧篨”為口柔,“戚施”為面柔,“夸毗”為體柔。毛《傳》則謂籧篨不能俯者,戚施不能仰者。此據(jù)《晉語》“籧篨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為訓(xùn),義本不同,未可強合。而鄭《箋》則曰:“籧篨口柔,常觀人顏色而為之辭,故不能俯也。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強為傅合,遂致兩傷。

《經(jīng)義述聞》云:“豈有衛(wèi)宣一人而兼此二疾者乎?”然王氏父子亦未多見病人,固有雞胸龜背之人,既不能俯、亦不能仰者,謂為身兼二疾,亦無不可。毛《傳》又有改《爾雅》而義反弗如者,如《爾雅》:“式微式微,微乎微者也。”毛訓(xùn)“式”為“用”。用微,于義難通。又《爾雅》:“豈弟,發(fā)也。”《載驅(qū)》:“齊子豈弟”,毛訓(xùn)“樂易”,則與前章“齊子發(fā)夕”不相應(yīng)矣。

古文《尚書》讀應(yīng)《爾雅》,自史遷、馬、鄭以及偽孔,俱依《爾雅》作訓(xùn)。或以為依《爾雅》釋《尚書》,當(dāng)可謋然理解,而至今仍有不可解者,何也?此以《爾雅》一字數(shù)訓(xùn),解者拘泥一訓(xùn),遂致捍格難通也。如“康”有五訓(xùn):安也、虛也、苛也、蠱也,又五達謂之康。《詩?賓之初筵》“酌彼康爵”,鄭《箋》云:“康,虛也。”《書?無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偽孔訓(xùn)為“安人之功”。不知此“康”安當(dāng)取“五達”之訓(xù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南岸区| 商丘市| 泸溪县| 南丹县| 永清县| 西青区| 乌兰县| 社旗县| 舞钢市| 曲水县| 大丰市| 玛多县| 榆中县| 泌阳县| 乐亭县| 怀化市| 临洮县| 江源县| 乌兰县| 孝感市| 孝昌县| 方山县| 华安县| 河东区| 武邑县| 惠东县| 合江县| 大丰市| 扎赉特旗| 淮阳县| 永寿县| 阿鲁科尔沁旗| 霍州市| 景洪市| 浑源县| 滨海县| 绩溪县| 上林县| 陇南市|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