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以上德、下德開端(是否《老子》原書編次如此,今不可知),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德者”,得也,。“不德”者,無所得也,無所得乃為德。其旨與佛法歸結于“無所得”相同,亦與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符合。蓋道不可見,可見即非道。“望道而未之見”者,實無有道也。所以望之者,立文不得不如此耳,其實何嘗望也。佛家以有所見為所知障,又稱“理障”。有一點智識,即有一點...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德經》以上德、下德開端(是否《老子》原書編次如此,今不可知),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德者”,得也,。“不德”者,無所得也,無所得乃為德。其旨與佛法歸結于“無所得”相同,亦與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符合。蓋道不可見,可見即非道。“望道而未之見”者,實無有道也。所以望之者,立文不得不如此耳,其實何嘗望也。佛家以有所見為所知障,又稱“理障”。有一點智識,即有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