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蕭紅的云與張愛玲的月

蕭紅傾心云,張愛玲鐘情月/

蕭紅喜歡云霞,寫得真好;張愛玲喜歡月亮,也寫得真好。

是想說,云和月分別構成了她們作品的核心意象,不是一篇小說或散文,也不是某幾篇,而是全部創作——可謂大意象。

意象者,寓意于象也。物象一旦獲得意味,便不再是單純的事物現象,而是主體的信息承受者。

說云霞和月亮構成了蕭紅與張愛玲創作的大意象,并非說這是她們有意為之,而是一種讀后的感覺和概括,于她們而言最多屬于下意識行為。就是說,獨特的人生經歷和生命訴求,推動著她們運用文字移情于云和月。這樣的云和月當然不是純粹的天象,而是筆下作品。從哲學上說,認識一個人的最確切的路徑就是認識他的創造物,這個過程是從對象到人的折射,也就是反思。薩特也表達過類似見解,大意是一個作家其實就是他的作品。蕭紅的云霞和張愛玲的月亮就正是這樣的信息載體,是理解她們生命之網的紐結,從它們入手可以更深入更準確地認識這兩位民國女子的人生、性格、觀念以及創作。

下面我們先看一下蕭紅與張愛玲是怎樣描寫云和月的。

蕭紅的云,從春到冬,從早到晚。開春的云與冰相伴,滿江面的冰塊,滿天空的白云,云形融冰般朦朧,風在耳畔滑過;盛夏的云浸透了黑,飽含風雨雷霆,沉甸甸壓向大地;入秋,天空安靜下來,常常一絲不著,有時也涌現大朵白云,低垂著,任憑下面的風送來陣陣草原氣息;冬季,云與萬物一起枯萎了,灰蒙蒙的天空混沌一團,整天飛著清雪。

早晚的云彩最好看,那是霞,朝霞和晚霞,鄉下人不這么說,他們口中晚霞叫火燒云。

張愛玲的月,別具一格。她獨來獨往慣了,衣裝都得顯山露水。她真是敏感,細致到了極點,眼中的月亮竟是五顏六色。紅的,那是元宵夜的月亮,還有天邊赤金臉盆般的扁扁下弦月,想起昨晚忘記看的月亮應當是紅色月牙吧;藍的,那是閃著一團藍陰陰火的月亮,以及黑暗玻璃上的藍影子月亮,還有伏在自家樓板上的淡藍月色,籠罩著照片的月光也呈現出黯藍色;綠的,那是很高很小的月亮霧蒙蒙發出青色的光,銀色的月亮卻投放綠色光棱;最奇的是半黑半白的,那是躲在烏云背后閃出半邊臉窺探人間的月亮。

張愛玲的月亮不光多彩,還有聲。那是一個月夜,“海上,山石上,樹葉子上,到處都是嗚嗚咽咽笛子似的清輝。”(《沉香屑·第二爐香》)蕭紅鐘情火燒云。她的火燒云輝煌燦爛,轟轟烈烈。

“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堂堂的,好像是天著了火。”(《呼蘭河傳》)不是西方一隅,也不是半邊天,而是整個天空在燃燒。家鄉人都喜愛這種七月的紅云,“若一說‘火燒云’就連三歲的孩子也會呀呀地往西天空里指給你看。”(《呼蘭河傳》)

張愛玲的月亮美得詭異,令人汗毛凜凜。

樓板上的淡藍月色是在讀詩時想起的,那是散發著靜靜殺機的光影。半黑半白的月亮有驚悚效果,像是戲劇化的猙獰臉譜。綠色光棱的月亮不是掛在天上,而是浸泡在漣漣淚眼里。

月亮的本色是白,張愛玲用的卻不多,即便有也是青霜般的荒寒。如果浮現在記憶里,哪怕再大再圓再白的月亮也因人生的艱辛而不免帶些蒼涼。

共同的天空/

云下的人什么樣?

蕭紅的云與人很近很親。“那大團的白云,好像灑了花的白銀似的,從祖父的頭上經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呼蘭河傳》)云是想跟人開個玩笑,“他常常夢到白云在他頭上飛,有一次還掠走他的帽子。”(《蓮花池》)

月下的人什么樣?

張愛玲的月亮常常跟人置氣,喜歡丑化人。“她的臉在月光中是一個淡藍色的面具,兩只眼珠子像兩顆圓而大的銀色薄殼玻璃珠。”(《赤地之戀》)向窗外張望,想看看有沒有月亮,然而只是“好像看見金黃的,一晃”(《創世紀》)。就是不讓你如愿。

云的背景是天空。

蕭紅的天,始終保持藍色基調。

“窗外的藍天,開初是藍得明藍,透藍。再就是藍緞子似的,顯出天空有無限深遠。而現在這一刻,天氣寧靜了,像要凝結了似的,藍得黑乎乎的了。”(《蓮花池》)

這是白天,夜里天仍舊是藍,“夏夜藍色的天,藍色的夜”。(《商市街》)

藍到極致,便成了這樣:“藍天凝結得那么嚴酷,連一些皺褶也沒有,簡直像是用藍色紙剪成的。”(《后花園》)嚴酷表現的只是一種程度,并不絕情,“藍天好像碧藍的湖水,一條云彩也不掛到湖上。”(《小六》)水天一色,藍汪汪的湖水,水汪汪的藍天。

張愛玲也偏愛藍色。她愿望里,自己書的封面應該是藍綠底色,這本書擺在街頭報攤上,等于給它開了“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傳奇·再版的話》)

月的背景也是天空。

張愛玲的天,依然多彩。

由淺至深。先是綠。那是她想象里古代的一個清晨,“湖綠的天,淡白的大半個月亮”(《卷首玉照及其他》)。現實中也有相似的天空,“背后是空曠的藍綠色的天,藍得一點渣子也沒有——有是有的,沉淀在底下,黑漆漆,亮閃閃,煙烘烘,鬧嚷嚷的一片——那就是上海。”(《心經》)純藍接近綠。

之后是藍。“山后頭的天是凍結了的湖的冰藍色,大半個月亮,不規則的圓形,如同冰破處的銀燦燦的一汪水。不久,月亮就不見了,整個的天全凍住了;還是淡淡的藍色,可是已經是早晨。”(《沉香屑·第二爐香》)比冰藍深一點的是淺藍,晴天太陽好,“天色也給逼成了極淡的淺藍”(《小團圓》)。接下去是蒼藍,“蒼藍的天空上白隱隱的像罩著一層霜。那月光下嗚嗚的喇叭聲,很有一種塞外悲茄的意味”。(《赤地之戀》)

隨后是紫色。“空洞的紫黝黝微帶鐵銹氣的天上,高懸著大半個白月亮,裹著一團清光。”(《小團圓》)

再后是灰黑。“月亮從云里出來了。墨灰的天,幾點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圖畫”(《金鎖記》)。月圓之夜,“萬里無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金鎖記》)“青黝黝的天空里高高掛著大半個冷白的月亮。”(《赤地之戀》)

最后是無色,“只看見那一片空明的天,和天上細細的一鉤淡金色的月亮”。(《半生緣》)無色其實跟黑色差不多,“那黝暗的天空,沒有顏色,也沒有云,空空洞洞四面罩下來,荒涼到極點”。(《秧歌》)那是一個冬日,“頭上的天卻是白中發黑,黑沉沉的,雖然不過下午兩三點鐘時分”。(《創世紀》)

張愛玲的天空跟她筆下的月亮一樣清冷、蒼涼,暗伏殺機。

如同月光有聲一般,天空也有氣味,張愛玲從紫色的天空嗅到了鐵銹氣。

蕭紅也寫月亮,很少,下筆又極輕,寥寥數語。

也能見到“冷”字,但不是主角,而是靜的前置。“他們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無底。窗外則站著更冷靜的月亮。”(《孩子的演講》)描述的是抗戰中的小場景,人們橫下一條決死之心后反而異常的寧靜。也用“蒼”字,“空中掛起蒼白的月亮”。(《腿上的繃帶》)也寫紅月亮,那是蕭紅回學校去向老師借錢,“圓月從東邊一小片林梢透過來,暗紅色的圓月,很大很混濁的樣子,好像老人昏花的眼睛垂到天邊去”。(《商市街》)僅此而已,再多就沒有了。

她還注意到月亮暖意的一面,“春天的夜里,靜穆得帶著溫暖的氣息,尤其是當柔軟的月光照在窗子上,使人的感覺像是看見了鵝毛在空中游著似的,又像剛剛睡醒,由于溫暖而眼睛所起的惰懶的金花在騰起”。(《曠野的呼喚》)這樣的柔情在張愛玲的月亮那里是找不到的。

張愛玲也寫云霞,同樣不多。

典型的是這句:“太陽已經偏了西,山背后大紅大紫,金綠交錯,熱鬧非凡,倒像雪茄煙盒蓋上的商標畫,滿山的棕櫚,芭蕉,都被毒日頭烘焙得干黃松鬈,像雪茄煙絲。”(《沉香屑·第一爐香》)

寫的是晚霞,火燒云。之所以說是典型,是由于帶有鮮明濃重的都市色彩,雪茄煙、商標畫,雜亂、熱鬧,是城市風景,棕櫚和芭蕉倒是自然物,但在中國則是景觀樹,城市街區的點綴。

蕭紅愛云,張愛玲愛月,固然是它們的外形喚起了心中美感,然而又絕非僅僅如此。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她們的描寫是不會這樣用心這樣著力的。在更深的層面引起她們強烈共鳴的是云與月的品質。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云與月具有怎樣的品質,繼而沿著這個線索追尋蕭紅與張愛玲的人生軌跡和創作道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秀山| 拉萨市| 界首市| 新乡县| 高要市| 松潘县| 长岭县| 宁城县| 莱西市| 北碚区| 乌什县| 新昌县| 石狮市| 慈利县| 达孜县| 芷江| 博乐市| 南充市| 芦山县| 岑溪市| 普宁市| 大石桥市| 茌平县| 通道| 道孚县| 闽侯县| 垫江县| 卢湾区| 酒泉市| 湟中县| 晋江市| 平安县| 靖安县| 青河县| 寿宁县| 梅州市| 铜梁县| 虞城县| 屯留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