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南懷瑾先生是近年來享譽國內外,特別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先生出身于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為其終身學業打下堅實基礎;而其一生從軍、執教、經商、游歷、考察、講學的經歷又是不可復制的特殊經驗,使得先生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先生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書劍飄零大半生后,先生終于尋根溯源返歸故里,建立學堂,親自講解傳授,為弘揚、傳承和復興民族文化精華和人文精神不遺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上世紀七十年代,南先生就《易經》做了一系列講座,原計劃將講稿整理結集連續出版,總稱《易經雜說》。后來因為先生對《易經·系辭》尤其重視,講解最為詳盡,篇幅最多,于是將這部分獨立出來,就是這本《易經系傳別講》。《易經》的《系辭》上下傳(即“系傳”),據說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自古以來因緣附會而立神秘、幽隱之說者不計其數。先生認為《易經》是以簡易為原則,解釋得越曲折,離本意越遠。在這本書里,他為我們逐字逐句講解《系辭》原文,指其大要,十二分的明白曉暢。
南先生研究、講解《易經》,目的是“開物成務”——開發宇宙萬物、成就一切人世間的事情,即尋找物理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法則,而重點還是落在人事上。經由先生從容而平易的講談,我們隨時都會領悟到《易經》啟示我們的樂天知命、順時應變、自強不息之人生態度與人生智慧,感受到“道不遠人”的收獲與欣喜。在具體應用方面,書中南先生結合當年自己學習《易經》的經驗,介紹卜筮的方法,分析六十四卦方圓圖的排列原則,等等,讀者學而時習之,一定能體味到“玩易”的樂趣。
本書此次出版,主持整理工作的劉雨虹老師,以九十高齡帶領助手們仔細通讀全書書稿,改正了不少編輯中的疏誤,并對老版做了多處修訂,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我社與南懷瑾先生結緣于太湖大學堂。出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認識和傳揚中華文明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緊迫感,承蒙南懷瑾先生及其后人的信任和厚愛,獨家授權,我社遵南師遺愿,對已在大陸出版過的簡體字版作品進行重新整理和修訂,陸續推出,力求貼近原講原述,還原作品原貌。作為一代國學宗師,南懷瑾先生“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畢生致力于民族振興和改善社會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愛之心,謹遵學術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原則,牢記出版人的立場和使命,盡力將大師思想和著述如實呈現讀者。其妙法得失,還望讀者自己領會。
東方出版社
二〇一四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