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凡言中國文化學術或哲學思想史者,雖皆相提并稱儒、釋、道三家之學為其主流,而讀歷來著述及近今撰作,有關道家學術,大抵僅及于老、列、莊諸子書之思想范圍,未能周羅道家學術之全貌,深引為憾。近年以來,欲就研究之心得筆之于書之心頗切,然初步構思其系統,牽涉過廣,既恐學力有所未逮,又慮見諸文字,須積數年之功,累百余萬言之力方能蕆事。因循延宕,終無所成。今于溽暑中倉促完成斯稿,實不免有敷衍塞責之處,至為悚栗。

清儒紀曉嵐謂道家為“綜羅百代,博大精微”,信為篤論,然其所言曰道家,實無涉于道教也。蓋自兩漢以后,道家一變而集于道教,亦正因其“綜羅博大”之故,不免流于“雜亂怪誕,支離破碎”之弊。故言道教學術與其原本道家異同變易之關鍵,誠不易于縝密分疏。今就所述立言大意,稍加提要,俾知其未盡諸端,尚有待于他日之補苴。

本文共分為八章,皆以道教發展史為中心。因欲說明道教學術之本原,故首先簡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學并不分家之要點。其次,略述周末學術分家,神仙方伎與老、莊等道家思想混合,為漢末以來道教成長之原因。復次,引述魏、晉、南北朝以后至于現代道教之發展,及與道家不可或分之微妙關系。雖其內容本質,原為不一不異,但道家與道教學術思想之方向,畢竟有其嚴整之界限。唯因包羅牽涉太廣,不能盡作詳論,但擇其大要,及其演變過程之一鱗片爪,俾讀者藉此可以窺見概略,并以提供研究者知所入手,抑亦由此而了解秉中國文化創立之道教為何事而已。至于道教與道家學術內容,以及旁門左道等流派演變,有關于中國社會問題者,皆未及言。掛一漏萬,有待他日專書之補充。至于末章述及現代在臺灣道教會及海內外道教活動之資料,統由趙家焯先生所供給,并此以志謝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资源县| 于田县| 颍上县| 松江区| 临西县| 张北县| 五台县| 塘沽区| 固阳县| 五寨县| 牡丹江市| 砀山县| 岳池县| 阳谷县| 永兴县| 会宁县| 甘泉县| 乌什县| 贵港市| 昌吉市| 翁牛特旗| 静宁县| 牙克石市| 台南县| 临夏市| 灵川县| 侯马市| 和政县| 巴林右旗| 娄底市| 宁化县| 沂水县| 大洼县| 防城港市| 简阳市| 高邮市| 石渠县| 高邑县| 株洲市|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