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5評論

第1章 前言

南懷瑾先生是一位學貫古今、富有學養的老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從少年時期開始,他就遍讀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多種功夫,同時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天文歷法諸學。抗戰時期,他先是投筆從戎,執教于軍校,后來辭去教職,遍歷名山大川,尋訪高僧奇士,在名寺閉關研修佛學,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傳授。

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南懷瑾先生發表了大量著作,堪稱博學多產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達三十多種。如此龐大的著作群,構成了一個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廣闊世界,內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術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學說,以及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的方方面面。盡管南懷瑾先生關于傳統文化的介紹,常因不合乎標準的學術規范而每每引發爭議,但卻深入淺出、觸類旁通、自成一家之言,而且文筆流暢,沒有干澀古板的學究氣,并不時閃現智慧的火花和獨到的見地。早在六七十年代,他的著述就風靡臺灣和海外。九十年代初,大陸開始陸續引進其著作,幾年間,僅《論語別裁》一書的銷量就已突破百萬冊。

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飛速增長,國家實力亦日漸雄厚。世界各國的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文明古國之所以能重新煥發青春,在根本上與她那悠久深厚的文化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就文化與國家的關系問題,南懷瑾先生認為,中國能歷數朝甚至外來統治而不亡,乃是中國文化不亡所致。他說:“我們知道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國家不怕亡國,亡了國還有辦法復國,如果文化亡了,則從此永不翻身;試看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亡了的民族而能翻身的史無前例。”寥寥數語已將文化對社會歷史的影響及作用深刻點明。

儒釋道三教合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質。三種大約誕生于同一個時代的思想,經過近兩千年的融合,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對中國文化殿堂中的這三件瑰寶,南懷瑾先生曾有一生動的比喻:儒家當屬糧食店,是每個人及社會每天都要用到的,并且一時也離不開;道家則是藥店,當個人或社會出現問題時,當用道家的道論進行調治;而佛家則是百貨商店,里面的東西琳瑯滿目,什么都有,你可以進去拿上一二件,也可以走馬觀花般看上一番。

最近幾年,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國學熱,而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忽略了佛道兩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儒釋道三家都是人間的學問,并不等同于其他宗教信仰,儒學的普及與傳播在過去更多的是通過學校教育和科舉制度來實行,而佛道思想則更多地滲透到文學、藝術乃至生命的方方面面,可以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讓人們更為清醒地認識人生,明了自性。佛教自從東漢年間傳入中國以來,經歷了中外不計其數的大師數百年的經典翻譯和融會貫通的過程,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也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固有文化所具有的博大的胸襟和超凡的包容力。

人們的生活好比是一座大山,每個人都在這山中。儒家強調的是有為,孔子就像是眾生的啦啦隊隊長,站在人群中鼓動著大家向山上爬;道家注重的是道法自然,老子像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他告訴眾生,這山是怎樣的,人們怎樣做會有怎樣的結果;而佛呢,注重的是人心,釋迦牟尼直指人心,對那些處于困惑中的人們發問: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同時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以宇宙觀的角度來觀察人生,觀察社會,提出了“空”的思想,它的意義在于,將人們從單純的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中拉出來,擺脫一般的二元論、辯證法,以一種新的視角審視一切。能夠做到這點的人,可使自心在紛亂中保持平靜,讓自我與周圍一切合而為一,達到和諧。

愛因斯坦晚年曾經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在中國,佛家經典如《金剛經》、《維摩經》、《法華經》以及《六祖壇經》,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這些經典文字優美,意境深遠,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啟發。佛學指引我們修煉心靈,讓我們洞察世事,心胸豁達;用平和的心和宇宙天地間的智慧來指導我們處世行事,在紛繁復雜充滿困惑的人生旅途中,做到有所不為和有所作為。

在國學復興的今天,南懷瑾先生通過一本本深入淺出的著作再一次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元素加以整合、貫通,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帶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南懷瑾先生扮演著一個領路人的角色,使更多的人得以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領略千年中華文化的魅力。

大凡學者的論著觀點,多有過人之處,可作參考指導,但見解非作真理解。縱然是學貫中外、縱橫古今的南懷瑾先生,也不外如是。盡信人則無己,我們在理解和消化南懷瑾先生觀點的同時,也需要有正知見,在“拿來主義”的同時,還要學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大智慧。

上架時間:2013-03-21 15:22:17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龙泉市| 肇庆市| 田林县| 塔城市| 双江| 出国| 苗栗市| 哈巴河县| 呼图壁县| 体育| 乌苏市| 田阳县| 舞钢市| 绩溪县| 梅河口市| 新民市| 静海县| 邻水| 景德镇市| 太仓市| 商城县| 迁西县| 乐昌市| 叙永县| 政和县| 来安县| 内丘县| 南溪县| 德安县| 桃源县| 庄河市| 遂川县| 余庆县| 石柱| 资溪县| 南雄市| 合水县| 潜江市| 平江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