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系統思考該如何應對經營危機

古人云:沒有遠慮,必有近憂。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需要做戰略謀劃,管理者要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戰略謀劃即是“遠慮”,即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思考與抉擇。危機的到來,誰也無法阻止,但企業的命運依然掌握在企業管理者自己的手中。是進是退?抉擇關乎生死!何去何從?戰略眼光決定企業命運。面對危機,企業管理者需要適時地進行戰略調整,適時地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做出新的謀劃。

處在寒冬之季的企業,不患“感冒”的是那些早有準備、打好“預防針”的企業管理者,不會凍僵的是那些穿上了御寒棉衣的企業。危機當頭,企業生存的正確抉擇應當是管理者及時調整戰略,轉型過冬。只有以新的思路、新的變招應對,才能在困境中求生存、才能轉危為安。

1.創新思維是管理生存所必需

冬天遲早要來臨,它的到來并不奇怪。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嚴冬下的許多管理者,似乎失去了曾經的激情與創新求變的能力。

身陷困局的企業管理者,如果經營思路不進行徹底的改變,那么,遲早都會被市場淘汰。

究其原因,是思維仍舊停留在經營危機之前的狀態中。改變企業命運,首先必須從改變企業管理者的思維開始。

外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但外部經濟環境一旦變得惡劣,思維的僵化會導致原有的企業內在的“死亡基因”像病毒發作一般,使企業頃刻間倒閉。

所以,經濟危機只是誘因,內在“病毒”才是根源。

即便沒有危機,由于經營觀念與戰略的偏離,很多企業也已經出現了越大越虧的現象,這其實就是一種征兆,意味著現有企業的經營思路要在危機的沖擊中覺醒、轉變與升華。

社會是個舞臺,你方唱罷我登臺。危機讓一批企業和企業管理者離開了這個競技場。創新的過冬思維,才是企業安度嚴冬所必需的。嚴冬之下,企業管理者當以怎樣的思維過冬生存呢?

有學者提出了以下兩種思維的轉換,值得企業管理者為之參考借鑒:

(1)將“旺季思維”轉換為“四季思維”

許多曾經春風得意的管理者,常常為以往的成功陶醉,而不愿想到日后遭遇寒風刺骨的“冬天”。一旦冬天來臨時,就像童話里的“寒號鳥”,因準備不足而忍饑挨凍,甚至倒在寒風中。

聰明的管理者犯錯誤的原因之一就是自以為高人一等,不愿承認自己的缺點。因此,這種意識必須轉變,在花紅柳綠的春天就要想到落葉繽紛的秋天,在驕陽似火的夏季就要思考到千里冰封的冬季。提前做準備,才能在冬天到來時,隨季節變化調整經營方向和策略。

當今社會的許多管理者也是如此,他們雖然不斷地強調危機感,但似乎這種危機感并不屬于自己,自以為企業發展可以永續下去。結果,隨著經濟氣候的轉變而被無情淘汰。

當企業處在旺季的時候,應當時刻提醒自己:“四季輪換是自然的規律,冬天遲早會來臨。”

一位著名學者說的好:“對現在無知和對過去無知都可以原諒,但是對我們無知到何種程度的無知卻不可原諒。”

一位學者適時提出企業管理者要培養“谷底思維”。這種觀點認為,很多企業活得很久,并不是他們對機會把握得有多好,而是控制風險的能力勝人一籌。

(2)將賭博性思維轉換為戰略性思維

長期以來,很多企業管理者對經營戰略不屑一顧,視“有多大膽、掙多少錢”為賺錢圣經。在他們看來,經營似乎不需要什么戰略,只要有資源、有關系就行了。正是這種思維培養了許多管理者的賭性,將“不按常理出牌”變成了常理。

在當今經濟危機形勢逼迫下,很多管理者意識到,只有擁有戰略思維、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成長,企業才能繼續生存。

嚴冬下的企業遭遇,教訓了不少好“賭”的企業管理者。戰略生存時代來臨了!擁有戰略意識的人才能成為企業家,賭博性思維只能催生投機客。

2.獨辟蹊徑,突破市場困局

企業管理者只有改變單一的市場方式,避免市場過于狹長化,學會獨辟蹊徑,“狡兔三窟”,才有生存的可能。

企業欲求長遠發展,必須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就像張瑞敏在《創新是海爾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一文中所說的那樣:“戰略創新是方向,觀念創新是先導,市場創新是目標,技術創新是手段,組織創新是保障。”

海爾集團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正是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才連續14年保持了86%的增長速度。海爾每天申報1.8項專利,每1.5天開發一個新產品,從而確立了在電器行業的霸主地位,并挺進國際市場。海爾給我們樹起了一個靠技術創新起家、靠技術創新壯大、靠技術創新做強的典型。

在今天這個變數極大的市場環境中,凡事都應隨機應變,以變應變。如果沒有強大而靈活的管理和執行力,企業將難以發展,更談不上達到目標了。而靈活的管理就是“經過改造的可靠管理技巧”。管理者既要在企業的規章制度建設和企業日常管理上下功夫,同時又不能僅僅拘泥于固有的條條框框,為其所束縛而限制了公司員工的積極性。管理者應該既保持公司的日常規范能夠順利實施,同時保持一定的變通和靈活性,這樣企業才能充滿活力。

危機對企業的沖擊最終會集中體現在市場。當今社會從事加工制造的企業,對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依賴性逐年增強,而一旦被危機波及,所受到的沖擊就十分明顯。

然而,雖然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但也不都是漩渦,除了歐美是重災區,中東、南美與非洲市場仍有發展的空間。如果企業管理者稍稍改變市場的風向標,也能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國內正有不少進出口企業把海外市場重頭戲放在中東、南美、非洲等地,避免了與危機的正面交鋒,使得國外市場的銷售額有了明顯增長。

在浙江省義烏市,雖然有大批企業倒閉,但也有逆勢飛揚者,很多企業嗅到次貸危機的苗頭,轉而開拓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市場,給自己留下了轉身的空間。因而,義烏市外貿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月至9月,金華海關接受義烏小商品出口報關單21.25萬份,這比2007年同期增長了28.38%。

同時,還有另外一個非常廣闊的國內市場,也等待眾多曾依賴出口海外市場的企業開發。當很多企業虎視眈眈盯著世界的市場版圖亮劍海外,甚至連一個犄角旮旯都挖空心思要占領時,卻犯了“騎驢找驢”的錯誤。與瘡痍滿目的美國經濟相比,穩健的中國市場才是最大的避風港。有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兩條腿走路”,內銷外銷兩手抓,且兩手都要硬。

武漢服裝出口大戶愛帝服飾,原來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開拓海外市場上,受危機影響,他們開始放眼國內市場,并一口氣在國內開了五六百家店。外貿巨頭美爾雅也躍躍欲試,在保證不丟掉出口貿易的同時,向國內市場試水。

山東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是生產太陽能熱水器的大戶,主要靠向海外銷售昂貴的太陽能設備盈利。這些昂貴設備之所以在國外暢銷,在于很多歐美國家對綠色環保設備的大宗采購有補貼。由于經濟不景氣,一些國外政府砍掉了這部分支出,沒有政府撐腰,海外客戶也不那么財大氣粗了。皇明借坡下驢,借中國的環保熱向國內市場轉移,如向基礎建設部門推廣太陽能交通燈、草坪燈等產品。

一場危機,驚醒了中國制造業的“世界工廠”夢,也讓很多企業管理者感受到了依賴海外市場所帶給他們的慘痛教訓。對一些企業來說,“出口轉內銷”是一個大好機遇。

當然,外銷轉內銷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些100%依靠外銷的企業,在國內不但叫不響自己的牌子,甚至因為做貼牌,連牌子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渠道,內銷無疑是白手起家,風險也不小。所以,企業管理者要突破困局,還有很多具體的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讓思路沖破牢籠

觀念更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思想是促進社會變革的巨大力量。面對危機、身陷困局之中的企業管理者,最需要的是思想開放、更新觀念。

在企業經營中,當我們面對難以解開的局面時,只有突破定式,打破常規,以超常思維來解決新問題,才能使企業不斷獲得新的突破。這對于企業經營的成敗具有非凡意義,其功效在于出其不意,而這恰恰是現代企業家所應具備的思維品質。

無論是在順境和逆境的任何情況下,讓思想解放,沖破牢籠始終都是推進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動力。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學會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通過思想溝通,使企業全體員工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奮發有為意識,進一步增強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以新的視角、新的理念,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主要措施集中到企業發展上來,不斷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企業突破困局,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思路,要用正確的方法,在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事。同時,做出改變性的決策之前要多換思想少換人。一旦決定下來做了,就要不換思想就換人。危機中的企業,換血往往是先換人,把人換了,頭腦觀念就變了。

換思想或換人都有一個時機問題。這就像在足球賽場上,領先時不斷給予激勵、在思想意識上打氣,比分落后改變陣行,沒有效果的話就換人;猛攻時適當換人可緩解危機,扭轉形勢;對方變陣時,知己知彼,做出相應的換人決定;接近終場換人力挽狂瀾……

當前,陷入困局的企業怎樣才能沖破思想的牢籠呢?

(1)逆向思維

面對困局,當我們順著某一個方向的思路不能找到突破口的時候,不妨進行逆向思維,也許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逆向思維是一個當正常的思路打不開局面的時候最為理想的思路。

(2)用變化的頭腦應對變化的事物

面對危機,一般人觀察和思考事物時,大都會著眼于事物發展趨勢比較明顯的特征,因為它容易被看出來。對于很難注意和捕捉到的不明顯的趨勢,就要采取非常的角度來觀察和認識了。企業管理者只有用變化的思維來應對眼前時刻都在變化的事物,才能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對于危機中的企業,只有不斷地打破自己思想中的舊東西,才能創造出新的理念。

(3)轉換角度看問題

思維的定式對于人而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對于危機中的企業生存來說,思維定式過于僵化則足以毀滅一個企業。這時,改變經營的思維和判斷,跳出思維定式設定的牢籠,學會從多種角度去觀察問題,只要視角改變,企業的經營困局往往也會在新的發現中得到突破。

4.應對困境的思路

危機中的寒氣,凍僵了許多曾經激情四射的企業管理者,也使得不少企業冬眠甚至凍斃。那么,改變這種狀態,使企業在冬季里安全生存,為未來突出困局而積蓄力量,應以怎樣的心態和思路去著手下功夫呢?在這方面,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思路。

(1)冰淇淋哲學

王永慶曾說過一句話:“賣冰淇淋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會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這就是有名的冰淇淋哲學。

王永慶的冰淇淋哲學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商業環境處在不斷變化和改革中,市場競爭必會帶來商業行情的波動,經濟狀況有繁榮也有蕭條,人不是神,對于這些自然規律,既無力改變,也無法預知。但是,機會是我們可以把握的,若想把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管理者要在經濟不景氣時把握住機會,在經濟蕭條時保持探索精神,發現“冷門”商機,并為經濟復蘇時的發展奠定基礎。

(2)瘦鵝理論

瘦鵝理論,來自于王永慶自己真實的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世界經濟都不景氣,在鄉下做大米和木材生意的王永慶,發現每戶人家養的鵝,在冬天時都因為沒有食物而骨瘦如柴,而它的忍饑挨餓,是為了等待春天的到來,有了青草,它就能吃飽和肥壯起來。王永慶冬天里把瘦鵝買回家,到了春天,把鵝養得肥肥胖胖再出售,結果發了一筆小財。

養鵝的經歷給王永慶帶來了一個重要啟示:企業經營在不順利時,要像瘦鵝一樣能忍饑挨餓。只要企業垮不掉,一旦行業景氣到來,企業就會像瘦鵝一樣,迅速地成長壯大起來。

冰淇淋哲學與瘦鵝理論其內核是相似的,商機往往在逆境中出現;能夠在逆境中抓住機會并堅持住,順境時才會有大的發展。

王永慶就是一個踐行這兩種思想的人,直到去世之前,他還是這樣做的。2008年上半年,越南的經濟遭遇寒冬,股市大幅下挫,外資紛紛逃離,王永慶卻一擲81億美元,在越南投資建設全東南亞最大的鋼鐵廠,為越南帶來史上最大單筆的外資投資。這是92歲的王永慶人生旅途中最后一次踐行自己的思想。

1954年,王永慶成立了臺塑企業,成立之初就碰上了市場低迷期。當時,臺灣地區對聚乙烯化合物樹脂的需求量少,再加上日本也向中國臺灣地區的一些加工廠供應廉價的聚乙烯化合物樹脂,面對競爭與市場不景氣,臺塑一度到了倒閉的邊緣,一個月才賣出去了1噸聚氯乙烯。在這種尷尬和困境面前,王永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繼續擴大生產。他認為在困境中更需要去創造市場,通過增加生產來降低成本,吸引顧客。

在王永慶的堅持下,臺塑的產量擴大了6倍,同時,王永慶繼續投資創辦了加工公司,即南亞塑膠工業公司,專門負責生產和加工產品。雖然一開始狀況不是很好,但是經過不斷摸索和總結,臺塑和南亞的業務開始好轉,慢慢地臺塑在行業內站穩了腳跟。

王永慶通過這件事領悟到了一個經營訣竅:當經濟不景氣時,可能也是企業投資與展開擴展計劃的適當時機。他認為,企業在鍛煉中才能成長,而產品滯銷與市場蕭條時期,恰恰是企業鍛煉拼搏的最好時機。

作為掌管企業命運的管理者,需要有一個冷靜的頭腦,有條不紊地去推進企業的改革和升級,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把握適當的時機,做長遠的戰略性的投資。

此后,憑著“賣冰淇淋應該在冬天開始”的經營思想,王永慶在不景氣時做了一項又一項的投資。雖然這樣的投資在當時可能并不被人看好,但后來的事實說明了一切,王永慶在不景氣時候投資的決策是英明的。

在企業面對同樣的困局時,王永慶的思路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局面,突出重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兴区| 布拖县| 巢湖市| 瑞安市| 广德县| 永清县| 保靖县| 花莲市| 惠来县| 拜城县| 清水河县| 连城县| 宜兴市| 贵阳市| 高安市| 雷波县| 延庆县| 郑州市| 合阳县| 惠来县| 冀州市| 方正县| 射洪县| 临夏市| 河西区| 大渡口区| 成都市| 台中县| 萨嘎县| 新蔡县| 江都市| 东乡| 井冈山市| 阿合奇县| 大洼县| 弋阳县| 霍州市| 长子县| 惠水县| 浦江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