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這本書是一位日本學者對自清末以來到進入全面抗日戰爭之前中國歷史的觀察。關于這一階段的歷史,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相當多,國外也有許多學者在關注,而這本書及其作者的特色在哪里呢?

首先,這本書的作者菊池秀明先生是研究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為數不多的外國學者。而作為外國學者的菊池先生,在研究太平天國這一問題的時候,并沒有拘泥于對現成的歷史文獻資料的搜集和爬梳,而是同中國的學者一樣,曾多次深入太平天國運動的發生地——廣西,同當地的民眾接觸,談話、喝酒、交朋友,親自把握生動的第一手的口述史料。我曾多次聽菊池先生介紹他在太平天國發生地的實地考察活動,對他滿懷深情地回憶與當地民眾交往過程時的表情記憶猶新。這樣的經歷使他能夠建立起對中國歷史發展的獨特認識。所以,這本書將其敘述的、從鴉片戰爭后的19世紀中期到中日戰爭開始前的1936年的歷史歸結為“復興中華的嘗試”。從近代中國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意義上看,這一歸納不無道理。研究中國歷史的外國學者并不少見,但能夠深入中國內地進行深入調查,并能夠從社會的基層了解和理解近代中國追求的外國學者則不是很多,菊池秀明先生是其中之一。

作者在本書的開頭提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論斷,那就是:“近代以前,中國歷史上的新風氣往往興起于北部邊境……承擔這一使命的是從北方進入的各游牧民族”,而“宣告新時代的南來之風從真正意義上席卷中國大地,可以說是從本書所論及的近代開始的”。所以,他發現“洪秀全、孫文以及其后繼者蔣介石等本書中的出場人物,皆以南方邊地為出發點”,“而從南方農村根據地興起的毛澤東的邊區革命也是朝著黃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時代的種子”,所以認為“近代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從南方開始復興之路的時代”,因此他也“想做一個嘗試,即以南方邊地吹來的新時代之風的視角,來剪影這一時代。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國民革命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運動,都興起自南方大地,而后向北發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等改革運動以及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與創造,亦多由南省出身的人物擔任骨干,或以在此時代發展起來的南方邊地城市作為其衍生發展的舞臺”。地方文化的差異與聯系,是文化史研究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文化特征復雜的國家來說,是否可以以“南方”與“北方”加以區分呢?讀者不妨對作者的這一論斷進行評價。

其次,這本書盡管照顧到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但基本還是以政治史的敘述作為主要線索。然而,正是在政治史的敘述上,中國與外國學者,特別是有意無意地以西方為中心思考問題的學者在認識上往往有相當大的差異。而本書作者因為一方面可能是出身于東亞,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其研究中國歷史的背景有關,所以并沒有完全依照某些西方研究中國近代史學者的敘述模式。針對具體問題,作者往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在某種程度上更接近于中國學者的認識,當然也帶有日本學者立場的印記。不過,對于近年來重視歷史認識跨越國境的學術界來說,這種看法也許距離歷史更近一些。

就以清末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進行的改革活動來說,當時的許多有識之士皆以日本明治維新的改革為楷模,期待中國的“改制”與“變革”,中國的洋務派曾提出“中體西用”的口號,有人認為那相當于幕府末期日本提出的“和魂洋才”,將當時中國改革的努力比擬于日本的明治維新。而作者認為“歷史上的近代化,并不意味著就是明治時期日本選擇的‘西洋化’”,他認為需要注意的是:“洋務派體現出的保守主義傾向,給洋務運動帶來了日本明治維新無法想象的困難。”

但是,作者也坦率地指出:盡管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們熱衷于學習日本,甚至在日俄戰爭中支持日本,但是“日本人反應冷淡傲慢,很多留學生因此受到傷害”。所以發生了“留學生來的時候是親日派,回國的時候是反日派”的現象。他還特別指出了表面上自稱為孫文的朋友、對孫文的革命活動予以支持的一部分人,其“意圖在于利用他(孫文)侵略大陸”。

第三,作者在全書的敘述中,對文化予以特別的關注,用較多的筆墨描寫了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包括與日本有密切聯系的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接納。而作者尤其重視在推動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特殊作用的那些人,特別是魯迅,這是本書的一大特點。

眾所周知,魯迅有過留學日本的經歷,一方面受到指導教授藤野嚴九郎的悉心教導,終生都尊敬藤野先生。魯迅回國后在從事文學創作與文化戰線的斗爭時,又得到了日本人內山完造的幫助。所以他認為,“日本人的長處是對一件事情名副其實地拼命,就是那種認真勁兒。我承認他們最近有些相反的舉動,但是必須承認他們的認真。中國可以排斥日本的一切東西,但是不能排斥日本人認真的優點。不管發生什么事,必須學習這一點”。這的確是一針見血的認識。但是,作者也不吝筆墨地描寫魯迅強烈批評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與侵略者進行不懈斗爭的精神。

正是在這樣的描寫后,作者提出:“21世紀的日本將和中國保持什么樣的關系?會像本書中所描寫的一百年前的日本那樣,對迅速成長的中國感到威脅并敵視它嗎?還是能和不隨波逐流、加深與中國人交流的那些日本人一樣,拼命地認真地從平等的角度去構筑兩者的關系呢?了解日本和中國的歷史,從中學習,不拘泥于任何偏見和既成的觀念,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真實的中國——我們面臨著許多的課題要解決,而中國確實是一個充滿了魅力的社會。”我想,這也是對所有日本人提出的應思考的問題吧!而對于中國的讀者來說,了解這樣的日本學者的歷史認識,也是很有意義的吧。

綜上所述,我覺得作為中國的讀者,讀一讀日本學者關于這一段在我們看來似乎是“耳熟能詳”的歷史的描述,還是很有啟示的。

最后,作為歷史學者,我對書中經常出現的“以古喻今”或“借古諷(頌)今”的寫法則有些不同的看法。當然,研究歷史的目的并非就事論事,歷史研究的鑒今意義當然也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歷史與現實并非簡單的重復或輪回,其借鑒的意義也并非那樣直接。歷史學者的責任,第一是要將歷史上發生的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第二是從中思考對將來有益的經驗與教訓,第三則是將諸多的歷史現象提升到歷史哲學的高度加以分析。如此看來,對歷史與現實的關系,不妨思考得更謹慎一些。

步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松溪县| 怀仁县| 彭州市| 灵川县| 新干县| 嫩江县| 建宁县| 普格县| 甘洛县| 达孜县| 张家口市| 博乐市| 南丹县| 武威市| 天津市| 扎鲁特旗| 嫩江县| 长丰县| 东阳市| 东乡| 香格里拉县| 旅游| 湖北省| 江北区| 宁乡县| 大庆市| 错那县| 谷城县| 宁晋县| 张家界市| 长乐市| 循化| 赞皇县| 朝阳县| 中卫市| 南川市| 荥阳市| 南充市| 柘荣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