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動蕩的中華世界——洋務運動與甲午戰爭

洋務派的登場與近代化產業

中國近代化的鼻祖

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二十余年間,中國的各大口岸城市無一不在進行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深圳從邊境的一座農村搖身變成經濟特區,北京也為迎接奧運會而呈現新貌。走在高樓大廈林立、周邊高速公路環繞的上海街道上,無數日本人震驚于它與上個世紀80年代的面貌差別之大,為此種社會主義景象唏噓不已。

回到一百四十年前,洋務運動作為中國歷史上首次對“近代化”的嘗試拉開了帷幕。日本正值江戶幕府垮臺、明治維新開始之際。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而與此相對,對于洋務運動的評價卻不敢恭維。

對洋務運動評價甚低的第一點理由是,該運動為鎮壓太平天國而引進歐洲的物質文明,企圖重建清朝的統治。官僚們過分熱衷于爭權奪利,對列強的侵略行徑采取了妥協的態度,壓抑了民間資本的成長。第二點理由是,被視作洋務運動寵兒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中一敗涂地。日本的明治維新取得勝利,而洋務運動為何失敗這一點上,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其原因在于清朝的腐敗以及運動的不徹底。

然而,歷史上的近代化,并不意味著就是明治時期日本選擇的“西洋化”。最近甚至有觀點認為,洋務運動喚醒的近代化的內涵,完全不同于明治維新,至少不能只憑甲午戰爭的結果,單純地將兩者優勝劣汰。而且,眼下正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最前沿中,也存在著足以讓我們吃驚的不同于我們所想象的中國式的另類的“近代”。下面就以清末的洋務運動為實例,來摸索中國如何接受歐洲的近代化并且如何應對的。

西太后的登場與洋務運動的開始

話說太平天國運動開展的1861年,為躲避英法聯軍進攻北京而逃到熱河的咸豐帝病倒,同年8月駕崩。根據遺囑,六歲的皇太子(后來的同治帝)即位,由咸豐帝的心腹肅順等人輔佐政治。

11月,皇太子的生母西太后與咸豐帝的異母弟弟奕等人發動了政變。西太后原為滿族部族之一葉赫那拉氏出身,被選作宮女入宮。一日,咸豐帝被西太后美麗的歌喉吸引,此后西太后雖備受寵愛,卻未能當上皇帝的正室(東太后)。葉赫那拉氏曾反抗過清朝太祖努爾哈赤,其子孫不得進入宮廷。然而西太后機敏伶俐,獲取了咸豐帝的信任。咸豐帝不堪內外重壓臥床不起后,西太后便代替皇上批閱各地地方長官呈上的奏章。不久她開始參與政事,與皇帝的心腹肅順等人的矛盾加深。

13 西太后

于是西太后與素來對咸豐帝心懷不滿的奕勾結,乘著將咸豐帝的棺木運回北京這一時機,宣布由西太后和東太后來輔佐年幼的皇帝,實施垂簾聽政。肅順等人大驚,表示反對,西太后便逮捕了他們并進行肅清。肅順被戴上枷鎖,在北京城里游行后被施以斬首。

這場政變給清末的歷史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奕是簽署《北京條約》的中方代表,他擔任議政王大臣進入政治的中樞,也被列強們看好。新政權為進一步鎮壓太平天國,積極起用了曾國藩等優秀的漢族官吏。

奕接管了總理衙門后,把與外國交涉的“夷務”改為“洋務”。之后與歐洲有關的新鮮事物都被統稱為“洋務”,而管理這些事務的漢族官僚們被稱作洋務派。雖然后來奕下臺,西太后獨攬大權,與歐洲列強斡旋以及重用有能力的漢族官僚這一基本方針卻得到了延續。洋務運動被譽為同治中興,在以西太后為核心的體制下得以活躍開展。

14 李鴻章

總理衙門還設立了作為附屬機構的外語學校同文館,1864年發行了國際法的譯本《萬國公法》,試圖“用外國的法律來反擊他們的觀點”。并派遣外交使節團,在世界各國設立駐外公使館等,推動了外交近代化。

然而洋務運動的主要舞臺并不在北京的中央政府里。近代工業的主導人是曾經鎮壓太平天國的地方長官、曾國藩弟子兼淮軍指揮的李鴻章和湘軍首領左宗棠。隨后是張之洞、劉坤一等各省總督、巡撫級別的實權官僚們。支持他們的智囊團包括太平天國時期做過團練首領、要求曾國藩出兵上海的馮桂芬(江蘇吳縣人),地方出身的精英們占據了主流。

1865年,李鴻章任署理兩江總督,他以中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容閎(廣東香山縣人)帶回的機械為基礎,在上海成立了兵器工廠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參見圖15)。容閎就讀于澳門的馬禮遜學校,回國后的1860年,在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曾向洪仁玕提出太平軍的近代化、成立民主政府等七條建議,洪未接受。于是他將中國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曾國藩身上。李鴻章受曾國藩之托建立工廠,指出淮軍使用的近代兵器發揮了巨大威力這一事實,強調國內的兵器生產“防御外國侵略,乃自強之本”的重要性。

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鎮壓太平天國時得到法國人日意格等人的幫助,在福建成立福州船政局,開始建造軍艦。這兩家工廠和李鴻章有關的金陵(南京)、天津的機器制造局并列,被稱為四大工廠,均為官營,擁有數千名工人。福州船政局附屬的船政學堂教授航海術和外語,多數畢業生前往歐洲留學,隨后擔任北洋海軍的干部。

洋務運動的擴大與官僚資本主義

1870年,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提高了政治發言權,洋務運動的內容也從軍事工廠擴大到一般的近代化產業。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最早的輪船公司輪船招商局,試圖奪回被外國資本壟斷的海運業的利益。1878年,為了抵制進口棉紡織品,又成立了紡織工廠上海機器織布局。運動的范圍還擴大到礦山開發和電信設備的引進上。1881年,為了運輸直隸開平煤礦產出的煤炭,修建了長達11公里的鐵路來連接唐山和胥各莊。

這些洋務企業多數采用了被稱作“官督商辦”的半官半民的經營方式。企業創辦時由政府融資,從民間募集資金和人才,為防止外國勢力進入企業,“官”實行最小限度的監督,而具體的經營則委托給“商”,即具有豐富經驗、進行高額投資的有實力的商人。

15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擔當洋務企業經營業務的實力派商人,多被稱為“買辦”。買辦是葡萄牙語“康白度”(comprador)的譯文,他們代替外國商社在中國市場進行中間貿易,以口岸為主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鴉片戰爭后最早進入上海的英商顛地洋行(中文名為寶順洋行),其代表就是買辦徐潤和鄭觀應(兩者均為廣東香山人)。他們參與了很多洋務企業的創建與經營,徐潤參與了李鴻章成立的輪船招商局,鄭觀應參與了上海機器織布局等。

清政府為了使這些企業能與外國資本競爭,采取了稅收上的優惠措施和一定期限內的經營壟斷權等特權來加以保護。李鴻章規定的“官”不參與經營的方針也獲得了人們的信任,籌集到了許多民間資金。

然而,當時的中國既沒有資金周轉必需的銀行,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遠遠落后。例如紡織業所需的原料長纖維棉花無法在中國國內購買,造成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工晚了十二年等等,保證企業順利發展的條件尚不具備。而作為經營者的實力派商人,例如徐潤和鄭觀應結成廣東人的同鄉網,他們把傳統中國社會的商業習慣帶入作為股份公司的企業當中。他們不是把精力放在努力腳踏實地提高生產效率上,而是將資金投入到股票投資等有風險但見效快的副業上。也就是說不管是洋務官僚還是民間商人,他們相信只要成立擁有近代技術的企業,就能夠從外國資本手中奪回國內市場并獲取利益。

1883年,上海發生了金融危機,徐潤在房地產生意上失敗并破產,給輪船招商局造成了十六萬兩白銀的損失而退出經營。鄭觀應也離開了上海機器織布局。李鴻章為了防止經營上的混亂,不得不加強了“官”的干涉。李鴻章的心腹盛宣懷就任輪船招商局的督辦,掌握了企業的經營權。

而原本作為監督者的官僚權力的擴大,出現了企業利潤被用于購買軍艦或填補其他同類企業的虧損。再加上洋務派官僚將企業私有化這一官僚資本主義的傾向加強,對此失望的民間商人不愿意對洋務企業進行投資。而且,為保護這些企業而采取的一定期限的經營壟斷權的措施,也妨礙了其他民間企業的發展。

洋務派官僚中原本對“洋務”的內容就意見不一,甚至有人反對官督商辦的做法。清朝內部的多數保守派們也輕視商業活動,對運動持以否定態度,因此,李鴻章培養近代企業的嘗試,并未取得促進中國工業化這一成果。從政治權力下自立出來的民間資本的發展被擱置,而“官”“商”互相依靠的關系之后在中國仍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亳州市| 集安市| 顺平县| 无棣县| 怀来县| 民县| 高台县| 枝江市| 西丰县| 大英县| 靖宇县| 宜丰县| 上饶县| 四会市| 武胜县| 土默特右旗| 潞城市| 建阳市| 龙岩市| 沙坪坝区| 平湖市| 英德市| 安溪县| 阿拉善右旗| 池州市| 湾仔区| 留坝县| 武夷山市| 新安县| 祁门县| 法库县| 呼玛县| 高雄市| 施甸县| 邛崃市| 开阳县| 闸北区| 汉阴县| 正阳县| 兴安盟|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