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 (日)小島毅
- 8字
- 2019-01-05 09:33:32
第二章 宮廷的運營
走向統一的趨勢
收攬民心—— 實行文治的決心
一、不傷害后周皇室和政府高官。
二、不燒殺掠奪開封。
宋太祖在陳橋接受軍隊擁立時,向軍隊提出了以上兩個條件,讓將士們答應遵守。
這些蠻行,幾十年來每次政變都會上演一番。宋太祖的要求,表明了他與過去山西軍閥的權力爭奪的訣別和開辟一個新時代的決心。
事實上他們嚴格遵守了這兩個條件。首先,宋太祖封后周最后的皇帝為鄭王,并保護其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之一的柴進,就是作為后周皇室的子孫設定的。后周的文官們基本上都繼續在宋朝當官。連禪讓的詔書草案都是翰林學士提前準備好的,由此可見,太祖勢力私下早已把文官們掌握在手。以后,以文人官僚為中心治理國家,成為宋朝的國策。關于這點,我們后邊將詳細論述。以前,不僅攻陷城池作戰時,即便是九年前郭威和平禪讓的時候,開封也被禁軍大肆掠奪過一番。即位者允許禁軍掠奪,是對禁軍支持自己的一種獎賞。因此,每次政變一般市民的生命財產都會受到威脅。相對于提高禁軍的士氣,宋太祖更重視收攬民心。從這里也能看出宋太祖實行文治的意志。
后唐后梁禪讓以后,華北王權成為軍閥們爭奪的目標。當上皇帝的軍閥,從不敢放松對別的軍閥篡奪皇位的警戒。
柴榮親征北方的時候,看到“點檢將為天子”的預言傳單,立刻更迭了當時的都點檢,接任都點檢的就是宋太祖。而且柴榮看到長有福耳的人就殺掉,但是他身邊唯一幸免的也是太祖。太祖傳記記載的很多故事是否真實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上述記載應該是真實的。
為了把皇權順利傳遞給自己的子孫,柴榮如上所述采取了很多甚至是殘酷的措施。但是唯獨太祖卻沒有成為他排除的對象,那是因為他完全信賴了太祖,或者換句話說,也許他根本就認為“這個人沒有篡權的本事”。這種關系令人想起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關系。但是,結果皇權卻落到了太祖的手中。太祖就像說別人的事那樣,回顧說這就叫天命。
太祖即位后,也為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王朝安定煩惱一時。后來得到趙普的獻策,演了一出那個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這一天,太祖設盛宴慰勞當年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同僚,他們現在作為臣下都是朝廷的實權人物。席上,宋太祖悶悶不樂地對大家說:
“朕能當上皇帝,都是大家的功勞。但是朕當上皇帝以來,卻沒有一晚能高枕入睡。”
“怎么回事兒?”
“因為誰都想當皇帝呀!”
“誰敢?天命已定,誰敢犯上作亂?”
“不會吧?如果部下給你們套上黃袍,你們怎么辦?”
“豈敢豈敢!那您說,我們怎么才能平安無事?”
“交回軍權,朕在各地給大家蓋豪華住宅,你們大家都回家頤養天年怎么樣?”
于是這般,跟太祖出生入死的將軍們都被解了軍權,軍隊全被編入禁軍,歸入太祖信任的部下指揮。自此,宣告了安史之亂以來藩鎮跋扈局面的終結。
這個記載是否真實,也沒有確證。但是,確實很精彩地表現了那一段時間的內情。就像太祖那樣,別人可能完全看不出他是野心家,可是如果一朝被人擁戴,披上黃袍,順勢就可篡奪皇位,其原因就是因為軍隊將領同軍隊有著非同尋常的緊密關系。五代初期,太原府軍勢強大,為了對抗太原軍閥,歷代皇帝就加強禁軍建設,可是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的是,這些禁軍卻反過來擁戴自己的將領建立了周朝和宋朝。太祖成功地把禁軍改編成皇帝直轄的軍隊。
宋朝建國后,南唐、吳越等以前服從后周的南方諸國,紛紛派使節到開封朝貢,對新政權表示祝福。他們都采用了建隆年號。對于不服從宋朝的政權,太祖開始進行軍事鎮壓。聽從趙普的獻策,太祖首先平定南方。乾德三年(965)后蜀、開寶四年(971)南漢相繼投降而滅亡。
說幾句題外之言。宋太祖對于制定年號也很在意,命令要“選擇從前的王朝都沒有使用過的”。但是,有一天太祖在宮內用品上發現了“乾德四年”的銘文。太祖大怒,馬上叫來宰相問個究竟。可是宰相卻很沉著地說:“那個東西本來是蜀國的吧。前蜀用過那個年號。”太祖聽了很高興:“宰相還是應該用讀書人啊。”確實,前蜀第二代皇帝曾經用過六年這個年號。但是令人深思的是,不但太祖竟然不知道這個事實,而且宋朝在采用乾德年號的時候也根本就沒有考慮蜀國的事情。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是太祖對于數十年前的地方政權幾乎毫無所知,二是知道這些情況的官僚們也從未把這些所謂的國家當作正經八百的皇朝看待。而且這件事也鮮明地反映出一介武夫宋太祖的無知和文人官僚的博識。所以宋太祖把自己的同類從政權中樞排除,把自己王朝的未來托付給了文人官僚。而事實是,文人官僚們確給皇朝帶來新風,維持了宋朝三百年的統治。
在周圍諸國相繼被消滅的情況下,南唐設想放棄國號,只稱“江南”,對宋朝表示恭順,以維持自己的統治。但是太祖不可能永遠放棄這塊富饒的寶地。開寶七年(974),太祖命曹彬為司令官率軍討伐。并指示,攻陷都城昇州(現南京)時不得殺戮搶掠市民,一定要活捉皇家李氏一族。此時南唐雖然已經衰落,但是到底有過凌駕華北皇權的繁榮,所以曹彬征伐江南還是很費勁。曹彬不得不動員忠實于宋朝的吳越軍隊支援,才在第二年一月攻陷昇州,活捉后主李煜,押送至開封。后主李煜被屈辱地封為“違命侯”幽禁,后被處死。
皇位繼承
開寶九年(976),基本統一南方后,太祖開始攻打北漢。但是,太祖卻在這關鍵時刻駕崩。太祖弟弟晉王趙光義(避諱皇帝兄長名,改“匡義”為“光義”)即位,是為宋朝第二代皇帝。
關于這次繼位,從宋代開始就有各種說法。太祖有已經成人的皇子們,雖然沒有立皇太子,但是一般來說,肯定應該從這些皇子中選出即位者。
晉王對于宋王朝的創建貢獻很大。建國后與趙普一起,作為名參謀輔佐兄長治理國家,在朝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歷任開封府尹和宰相,后被封為晉王,在朝廷席位比宰相還高。晉即那個有名的太原,在北漢還以太原為據點存在的當時,晉王雖然只不過是個名義上的王位,但是,太祖卻還是把這個重要的據點托付給自己值得信賴的親弟弟。如此這般,與過去的五代各王朝一樣,這次也是太原的王登上了皇帝寶座。

8 宋朝趙氏系譜圖
各種隨筆筆記等記載著各種各樣的謠傳。有說太祖臨終時派去叫皇子的使者卻跑到晉王那里,讓晉王進宮謁見太祖,太祖是在和弟弟晉王密談中猝死的;有說其實就是晉王直接下手害死太祖的,等等。讓這些謠傳具有一定可信性的跡象是,晉王即位后立刻改元。
一般來說,新登基的皇帝為了表示對先帝的敬意,定好的新年號都要等即位第二年的正月元日開始實行,即逾年改元。可是,晉王卻即位后急忙改元,并且是在臨近年底的時候,還特意改該年為“太平興國”。這件事被元代編纂的宋代正史《宋史》在“贊”中特別提到,并曰:如果沒有在太祖駕崩之年就改元,“后世也就不會指三道四”。
年號所具有的政治含義我們在第一章已經介紹過。當時人們對于這次改元,肯定能感到是太宗要表示自己“并非單純繼承太祖統治”。其中具有某種宮廷政變的含義的可能性很高。年底包括趙普在內的各地節度使一齊到開封給太宗請安,是一個再次令他們表示忠誠的,或者是用這種形式向國內外顯示政權安定的一種儀式。不管怎么說,表面上沒有發生什么不安定的情況,新皇帝的統治拉開帷幕。廟號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