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序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舒適閱讀版)
- (美)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 3282字
- 2018-08-08 17:01:09
在哈佛商學院講課的時候,我經常會談到從哈佛畢業(yè)的學生返校的現象。哈佛的同學聚會每5年舉行一次,這些聚會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哈佛商學院非常善于吸引校友回校參加一些大型活動,比如:慈善捐款、給在校學生演講等。對于這樣的聚會,我的同學出席率都很高,在畢業(yè)5周年返校聚會上,我發(fā)現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么光鮮亮麗,一派豪情壯志。我們那個班的同學似乎都非常出色——他們有很棒的工作,有的甚至在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謀到了一份美差,有的同學的伴侶比他們本人的相貌好很多。似乎命中注定他們方方面面都將很精彩。
但是到我們10周年聚會的時候,發(fā)生了許多我預料不到的事情。有幾個我一直期待見面的同學沒來參加聚會,我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礇]來,后來才知道他們出了一些狀況。我的同學中有的成了著名咨詢公司和金融公司的CEO(首席執(zhí)行官),如麥肯錫咨詢公司、高盛集團;有的正在朝世界500強企業(yè)高層邁進;有的則已經成為成功的企業(yè)家,賺得大把金錢。雖然他們在事業(y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顯然他們中大部分人過得并不開心。
在事業(yè)成功的背后,我發(fā)現他們中有很多人并不喜歡目前所從事的職業(yè)。此外,還有一部分同學經歷了婚姻的不幸。我記得有個同學已經幾年沒有和他的孩子說過話了,因為現在他住在與他們相隔很遠的大洋彼岸;另外一個女同學畢業(yè)后已經有過三次婚姻。
這些同學不僅是我所認識的最聰明的人,而且也都是些最體面的人。畢業(yè)時,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不但要事業(yè)有成,而且對生活也充滿了期望。但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有些同學的情況開始變得糟糕了,雖然事業(yè)不錯,但是他們羞于談論自己的家庭和情感,因為這些正面臨危機。
當時,我認為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是一種中年危機,但是在我們畢業(yè)第25年和第30年的聚會上,情況變得更糟糕了。我有個同學——杰弗里·斯吉林因為安然丑聞被關進了監(jiān)獄。
我在哈佛商學院里認識的那個杰弗里·斯吉林是一個好男人——他聰明、學習努力、富有責任心。他曾經是麥肯錫咨詢公司史上最年輕的合作人,后來又成了安然公司的總裁,僅一年時間就賺到了1億美元。可是,他的私人生活并不成功——他第一次婚姻以離婚告終。隨著他變得越來越出名,我已經認不出媒體口中的那個金融巨頭了。就在他被判定犯有多宗與安然公司財務丑聞相關的聯邦重罪時,他的整個事業(yè)都被毀了。這件事讓我很震驚,不僅詫異于他怎么會犯這種錯誤,更對他怎么錯得如此離譜感到震驚。顯然是什么東西把他引向了錯誤的方向。
個人的不幸福、家庭的失敗甚至是犯罪,這些問題不僅僅出現在我哈佛商學院的同學身上,而且也發(fā)生在我就讀牛津大學時的一些同學身上,當然這些都是畢業(yè)后發(fā)生的。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事業(yè)上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家庭生活也溫馨幸福。
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我那32個獲得牛津大學羅氏獎學金的同學中,有些人也經歷了類似令人失望的事情。有一個同學因在某重大內幕交易丑聞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被判有罪;另外一個同學因為與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有性關系而被送進監(jiān)獄,這個少女曾參與過他的政治活動。他曾經是我認為命中注定會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的人,卻在兩方面都很糟糕——包括他不止一次的離婚。
我知道,他們中沒有人在畢業(yè)時就想過要離婚,或是與孩子失去聯系,更沒有人想過要犯罪進監(jiān)獄,但卻有很多人最終走上了這樣的人生道路。
我不想誤導你們,因為和失望并存的還有這樣的情況:我許多同學在個人生活和事業(yè)兩方面都堪稱楷模,他們讓我受到了真正的啟發(fā)。但是生活并沒有就此結束,因為我們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因此,我想這本書也許能幫助那些偏離了人生軌道的人,而且對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也能夠有所幫助。
我是迄今為止最幸運的那一個,很多方面都是因為我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妻子——克麗絲汀,她非常有先見之明,幫助我預見了未來。但是,如果我在這里宣稱,人們只要按照我們那樣做,復制我們做過的決定,就可以過上幸福、成功的生活,那么我寫這本書就是在做蠢事了。相反,寫這本書時,我運用了自己在管理研究方面特有的方法去研究和提煉一些理論。
為什么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從而導致人生的失敗?這里面有著怎樣的原因?只有明白了這其中所包含的規(guī)律,其他人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在我的MBA“怎樣建立和保持企業(yè)的可持續(xù)性成功”的課程中,我們做了一些相關的理論研究。這些理論講述了什么事情能導致什么事情的發(fā)生,以及為什么會這樣。
當學生明白了這些理論后,我們就會再用這個理論對某個公司的案例進行審視剖析,就像用透鏡那樣。我們對每個理論進行討論,它們能告訴我們問題和機遇為什么會出現在這個公司里。然后,我們再運用這些理論進行預測——預測將會有什么問題和機遇可能出現在這個公司里,以及管理者將要采取什么樣的行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通過這種做法,學生將會了解到:強大的理論能夠解釋在各個層面已經發(fā)生和將要發(fā)生的事情。這些層面包括:各個行業(yè)、在這些行業(yè)里的公司、業(yè)務部門里的團隊等。最后上課的那一天,我會總結過去幾年有什么事情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直接觸及了組織機構中最根本的因素,即我們自己,不用其他,而是把我們自己作為案例來分析。通過這些理論透鏡來審視自己,我們看到,這些理論預測了什么樣的行動將會有什么樣的結果,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我們沒有討論希望什么事情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而是討論用這個理論預測到將有什么事情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多年來,我經歷過很多次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所以從這些問題里學到的東西,比任何一組學生都要多。我與他們分享了很多理論,講述了這些理論是怎樣在我的生活中起作用的。
為了組織好最后那天課程的討論,我把研究過的理論從上至下寫在了黑板上。然后在理論邊上寫了三個簡單的問題:
我如何確定——
我將獲得事業(yè)的成功和幸福?
我與配偶、孩子、親戚和密友之間的關系是我永久幸福的源泉嗎?
我過著正直的生活,從而遠離犯罪?
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這正是我很多同學從未問過自己的問題,或者他們已經忘了曾經學到過這些東西。每年在哈佛的課堂上,我都會感到吃驚:這些理論在個人生活和企業(yè)兩方面帶來的啟發(fā)都驚人地相似。我會盡力在這本書里總結出一些我和我的學生在最后課程中討論并領悟到的東西,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2010年的春季,哈佛畢業(yè)班學生邀請我為他們做畢業(yè)演講,請我向全體學生闡述如何把這些理論運用于人生規(guī)劃和生活中。當時,我因為化療而頭發(fā)稀疏,我站在他們面前,向他們解釋我已被診斷為“濾泡性淋巴瘤”——類似曾經讓我父親死亡的一種癌癥。我也向他們表示了感謝,讓我有這個機會與他們一起進行總結,總結過去我們把這些理論用在自己身上后所學到的知識。也談到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像我這樣面臨死亡的人認為的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其他人每天生活中都要面對的重要的事情。能與那天在場的聽眾一起分享我的思想,是一次非同尋常的經歷。
那學期班級中的詹姆斯·奧沃斯以及擔任《哈佛商業(yè)評論》編輯的凱倫·迪倫聽過我的演講后,都很受感動。后來,我請他倆幫忙,把當日我在哈佛商學院伯登講堂里的感受總結出來,和更多的人分享。
我們三人生于不同時代,生活中也有著完全不同的信仰。詹姆斯是剛從商學院畢業(yè)的學生,他確切地告訴我說自己是個無神論者;我已經是一位父親,并且還是一位祖父了,我?guī)е钌畹男叛鰪牡谝粋€職業(yè)一直貫穿到第三個職業(yè)的生涯中;凱倫是兩個女孩的母親,已經做了20年的編輯,她說她在信仰和事業(yè)上處于我和詹姆斯之間。
但是我們三個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幫助你明白這本書中分享的理論,因為我們相信這本書的理論能夠提高你的敏銳度,能夠讓你審視并改善自己的生活。
書中都是以“我”的第一人稱來寫的,因為我是以這種方式和自己的學生、孩子來談論這些思想的。但事實上,這本書是我與詹姆斯、凱倫合著的。
我不能承諾這本書會給你帶來任何簡單的答案,你自己要全力以赴才能找到答案。我花了數十載才找到解答,但這也是我生命中最值得付出的努力。我希望這本書里的理論可以在你接下來的人生旅途中幫助到你。這樣,最后你在回答“什么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東西,你將如何評價你的人生”時,就可以信心十足地給出確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