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民國風度
  • 徐百柯
  • 1538字
  • 2019-01-05 08:07:03

吳大猷物理學界的“孔子”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獲知自己得獎后,不約而同想到同一個人,并立刻提筆寫信給這個人——這項榮譽應歸功于這個人。

兩位獲獎者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楊振寧。他們分享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們把榮譽獻給的那個人,是他們在西南聯大時的老師——吳大猷。盡管吳大猷在國際上聲名卓著,在國內卻多少顯得有些落寞。

吳大猷(1907~2000),廣東番禺人,國際知名物理學家,被尊稱為“中國物理學之父”。

李政道在當天早上接到瑞典科學院的電話通知以后寫道:“大猷師尊鑒:科技界通知,楊振寧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學諾貝爾獎金……現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時您的教導,假如在1946年您沒有給我這個機會,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榮。生政道。”

楊振寧同樣是在接到電話之后致信吳大猷:“大猷師:值此十分興奮,也是該深深自我反省的時候,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謝意,為了您在1942年曾引導我進入對稱原理與群論這個領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關于宇稱的工作,都直接或間接與15年前的那個春天,從您那里學到的概念有關。這是多年來我一直想要告訴您的情意,今天或許是最好的時刻。生振寧上。”

吳大猷的傳記作者丘宏義評價:“他在中國物理學界中的影響力之大,恐怕是獨一無二的。”丘宏義把吳大猷比作述而不作的孔子,孔子的言論由弟子記錄而成《論語》,影響中國社會兩千余年,“吳大猷在這一點上和孔子一樣,通過他的學生們影響了中國的物理界”。

楊振寧與導師吳大猷(中)1949年攝于美國紐約,右為馬仕俊。

吳大猷是第一位將現代物理學引入中國的人。楊振寧評價:“吳教授從美國得到博士學位后,自30年代中開始在北京大學教物理學,就是他把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學’帶到中國,要知當時中國學量子力學的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吳教授在北平、后來在昆明所教育出來的學生,后來在中國物理學界發(fā)生非常大的影響。”

除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吳大猷的學生還包括中國科學界的領導人物朱光亞、黃昆,以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的父親、臺灣中研院院士朱汝謹等。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著名固體物理學家黃昆院士在西南聯大時是吳大猷的研究生。1994年,吳大猷通過楊振寧贈給他一本書,書的扉頁上,吳大猷親筆寫下一段話:“此袋內乃1941年秋季在昆明西南聯大所授古典動力學課的講學筆記……該課中約有廿人,有研究生黃昆,四年級學生楊振寧、張守廉、李蔭遠、黃授書等人,對著這樣一群學生講古典物理中最完美的一部,是最愉快的一大事也。”

1941年的那個秋天,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吳大猷為了躲避空襲而遷居昆明市郊,為了維持生計而養(yǎng)豬,但他卻時常在課后,在西南聯大西北角的一扇小門外,在一條很長的輕便鐵路邊,和“這樣一群學生”討論物理學問題,一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安貧樂道,不改其志。

黃昆說:“事隔整整半個世紀,他誨人不倦、樂于教書育人的欣喜心情仍溢于言表。”

在自傳中,吳大猷曾謙虛地說:“近年來,李、楊成就卓然,國人常提及二人為我學生,傳為美談。實則我不過適逢其會,在那時那地遇上他們而已。譬如兩粒鉆石,不管放在哪里,終還是鉆石。”

吳大猷生前一再強調,知識分子最應當具備的就是前人所說的“風骨”。他曾在九十壽誕時回憶,自己當年以一介書生勸諫蔣介石“總統(tǒng)”不要禁止留學政策,以及后來反對臺灣發(fā)展核武器,是他對臺灣最大的貢獻,“對得起這一代與下一代的年輕人”。

2000年,人們評價:“吳大猷的逝去,似乎象征一個全方位的知識分子時代的幽微。在追懷吳大猷之時,更寄望這一脈中國文人的香火不絕,后繼有人。”

2005年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fā)表100周年,又是他逝世5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今年為國際物理年。在紀念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和知識分子的同時,國人似不應忘記逝世5周年的另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家和知識分子——吳大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高平市| 进贤县| 宜川县| 新干县| 南召县| 荣昌县| 永寿县| 曲松县| 偏关县| 辽阳县| 南宁市| 宕昌县| 新晃| 佳木斯市| 临江市| 花莲县| 南丹县| 新建县| 新河县| 阿勒泰市| 怀柔区| 汾西县| 广西| 阳山县| 公主岭市| 潜江市| 仙居县| 南充市| 赤壁市| 上高县| 汶川县| 黄梅县| 巨鹿县| 乌兰浩特市| 稷山县| 平南县| 和龙市| 崇左市| 库尔勒市|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