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車騎行實用指南
- 雨兒 祁洪旭 于覲誠
- 1297字
- 2021-01-29 16:33:19
Section 1 騎自行車旅行之自我判斷
一、健康判斷
1 騎自行車有利于身體健康
騎自行車是一種最能改善人們心肺功能的耐力性有氧訓練方式,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享受清新的戶外空氣。騎自行車有利于身體健康已成公論。
騎自行車是異側支配運動,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敏捷性。兩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側大腦功能同時得以開發,更可以有效預防大腦的早衰及偏廢。
騎自行車不僅可以有效鍛煉下肢髖、膝、踝3對關節和26對肌肉,還可有效調動頸、背、臂、腹、腰、腹股溝、臀部等處的肌肉,關節、韌帶,并強化全身耐力,對心肺功能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騎車人實踐證明:騎自行車時,精神放松,沿途欣賞風景,可減輕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心理壓力。
2 不適合騎自行車旅行的人
騎自行車雖然簡單易行又有諸多益處,但不是人人適合。騎自行車旅行和騎自行車不同。騎自行車旅行時,每天有預定的路程、有一定的強度,有的人可以騎自行車,但不適合騎自行車旅行。下列人群不適合騎自行車旅行:

圖2 騎自行車
(1)未達到法定騎自行車上路年齡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
(2)心臟病患者
心臟病患者忌做任何劇烈運動。騎自行車旅行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對心臟病患者來說屬于劇烈運動。
(3)高血壓患者
有的人認為:騎自行車能有效預防和治療高血壓。但如上所述,騎自行車旅行,不同于騎自行車。騎自行車旅行時高速、有強度的騎行在所難免,患高血壓的人有突發腦溢血的危險。
(4)癲癇病患者
癲癇的類型、發作頻率、犯病前有無先兆感覺等具有不確定性,溫度下降過快、過度疲勞、遭遇刺激等都可能誘發癲癇。癲癇病人騎自行車旅行,會埋下重大安全隱患。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強度要有一定的限制,劇烈運動可以使體內升糖激素水平升高,使血糖升高;同時,還可使脂肪分解產生酮體,在胰島素不足時,導致酮癥酸中毒。
(6)做過腦部手術的人
做過腦部手術的人可以適當進行運動,但是不能做劇烈運動。
(7)患閉塞性脈管炎的人
患閉塞性脈管炎的人騎車時間過長,會引起腿部(主要是小腿和足尖)的疼痛,嚴重的話,連步行都很困難。
(8)孕婦
提倡孕婦適當運動,尤其是多做有氧運動,但不能做騎自行車這類的劇烈運動。
3 不能在高海拔地區騎行的人
除2中列出的外,患有下列疾病期間,不能在高海拔地區騎行。
(1)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期間、中度以上阻塞性肺疾病期間,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活動性肺結核和塵肺病等。
(2)患重癥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體溫38℃以上或體溫在38℃以下但全身及呼吸道癥狀明顯者。
(3)曾確診患過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血壓增高明顯的高原高血壓、高原心臟病及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者。
(4)急、慢性肝炎、腎炎、急性胃炎、腸炎、肺炎、咽喉炎等。
(5)嚴重貧血。
二、心理判斷
如何從心理的角度判斷哪些人不適合騎自行車旅行,沒有定論,我們僅給出建議。
1 癔癥患者
癔癥是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戰爭、內心沖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導致的精神障礙。癔癥的癥狀有多種,與文化心理背景和內涵有密切關系。
2 旅途精神病
旅途精神病是發生在旅行途中的短暫精神病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