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1]。向人微露丁香顆[2]。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3]。羅袖裛殘殷色可[4],杯深漸被香醪涴[5]。繡床斜憑嬌無那[6]。爛爝紅茸[7],笑向檀郎[8]吐。
【題解】
《一斛珠》,詞牌名,出自唐人曹鄴傳奇《梅妃傳》,寫的是唐玄宗贈予愛妃江妃密封珍珠一斛,江妃作了一首詩婉拒:“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有些不悅,命人將此詩譜樂府曲唱之,賜名“一斛珠”,曲名由此開始。這首詞,《古今詩余》《古今詞統》題作“詠佳人口”,《歷代詩余》題作“詠美人口”,由此可知這是一首描寫歌女情態的詞。全篇對歌女音容笑貌的描寫活靈活現,有一種未見其人卻勝似親見其人的感覺。從詞意來看,應當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注釋】
[1]沉檀:口紅。注:點。敦煌曲子詞《破陣子》:“香檀枉注歌唇。”些兒個:唐時俗語,少許。
[2]丁香顆:喻指女子的牙。
[3]暫:《醉翁琴趣》外篇中作“漸”。櫻桃:喻指女子的口。白居易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4]羅袖:絲羅衣的袖口。裛(yì)殘:挹抹。殷色可:紅得可愛。
[5]杯深:斟酒斟得很滿。香醪(láo):香酒。涴(wò):沾污。
[6]嬌無那:嬌媚無比。
[7]紅茸:即“紅絨”。
[8]檀郎:唐宋時女子稱丈夫或戀人為“檀郎”。李賀《牡丹種曲》:“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照兼夜女。”明曾謙益注:“潘安小字檀奴,故婦人呼所歡之人為檀郎。”
【譯文】
梳妝之后,在唇上點了一抹紅膏。美人輕啟朱唇,唱起一首清亮動聽的歌。美人用絲衣袖去挹抹唇邊的殘酒,口紅染上了衣袖,紅得更可愛了。酒杯很深,又被香甜的酒注滿,不得不喝,所以醉了。嬌媚可愛地斜躺在繡床上,在爛嚼紅絨后,就一面笑著,一面向心上人吐去。
【賞析】
這首詞寫一個歌女的出場和終場,內容本無可取,但在章法和細節描繪上卻很有特色,是一篇寫人的成功之作。
全詞上下片共十句,分詠四事:曉妝、唱歌、飲酒、調情。曉妝,只抓住點唇一事,“沉檀輕注”和“些兒個”,都為下文櫻桃小口做鋪墊。口小,在古代審美中為美,所以只能“輕注些兒個”。唱歌,必須張口,張口則必露齒,這里用“微露”,又一次強調小口,用字精當。唱歌了,一張口,“櫻桃”就一時“破”了,極形象。飲酒,酒杯斟滿而溢,忙用衣袖去挹抹,衣袖又印上了口紅,也紅得可愛。調情,女子斜憑繡床,向“檀郎”笑吐紅茸,嬌態可掬。詞透過這四層四事,把一個歌女的嬌態活潑地呈現在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