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電商新玩法:淘寶天貓運營實戰寶典
- 蔣澤豪
- 2594字
- 2019-01-05 03:21:34
1.2 不測試不下注
“測試”是電商重要的心法之一。無論何時,企業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資源去嘗試新市場的新模式,這樣會帶來極大的風險。輕則對企業造成重創,重則使企業倒閉破產。而“測試”就是為了減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
不懂測試,一方面,會讓一些企業亦步亦趨,墨守成規,不敢嘗試新的業務,從而使企業發展得不溫不火,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則會讓一些激進的企業盲目冒險。也許前期抓住了機遇,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是由于一次重大失誤,造成滿盤皆輸。這兩種案例,在電商行業中比比皆是。
認識“測試”、了解“測試”可以為企業提供抓住新機會的契機,還可以減少企業發展的風險。所以小到廣告投放,大到品牌定位轉變,都離不開有效的測試,“測試”賦予了企業更長久的生命力。
“測試”對企業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從具體內容上來說,測試具備以下優點。
1.測試是精益創業
美國作家埃里克·萊斯編寫的《精益創業》一書,其中主要的一個內容是“如何簡化可實行產品”,即怎樣迅速地打造一個產品,并及時推向市場,以獲得先發優勢。其核心觀點就是測試。
舉例來說,假如我們想要在線下開一家汽車貼膜店,按照常規的做法,我們需要經過考察市場、了解競爭狀況、租門面、裝修等一系列過程才能將店面開起來。這么多的因素無疑會導致我們決策時產生猶疑,即開這個店到底風險有多大?甚至在決策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隨時會放棄。
而精益創業的做法是:找一家與汽車服務相關但沒有貼膜項目的店鋪,我們入駐進去,與店主合伙分成(由于大多數汽車服務店鋪門面都在3個以上,閑置嚴重,所以入駐完全具有可行性)。這樣,我們省去了開店前的一系列過程,只需要聘請貼膜師傅并投入貼膜材料,店鋪就可以對外營業了。如果發現市場可行,再去單獨開店。
這是典型的精益創業思路,實際包含兩層信息,首先,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店,既定目標提前實現了;其次,開店面臨的風險減少了。
再舉一個電商的例子:如果一個電商新手想要做淘寶電商,他最快最保險的思路肯定是找現成的貨源,上批發市場或者阿里巴巴。通過試水測試,再來決定是否繼續做淘寶電商,而不是囤積貨物,妄想直接打入電商市場。
2.測試幫助試錯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說道:“一個盲目自信的人比一個不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币驗槊つ孔孕诺娜丝赡軙@得一些原本不屬于他的機會,而不自信的人則會錯失一些原本屬于他的機會。企業也是如此,一個企業如果永遠按部就班,不敢試錯,就會錯失很多良機。
當然有人可能認為,企業經營需要聚焦,四面開花,到處試錯,可能一樣都做不好。但其實聚焦并不妨礙試錯,企業營銷的各個環節都不可能是一簇到位的,都有試錯的必要。而且對于初創企業來說,主營業務未經試錯非常容易聚錯了焦。
3.測試幫助試錯,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我想表達的是另一層意思:企業需要更多的試錯!沒有試錯,企業就不敢嘗試新的業務,就會原地踏步。企業總會犯錯,有時候迷迷糊糊犯了錯誤,還不如主動去犯錯誤。試錯就是去主動犯錯。而要試錯就會產生成本,要想降低試錯的成本,就必須使用測試。
現代企業競爭瞬息萬變,通過測試來不斷試錯是維持企業發展的動力。由于測試可以減少試錯的成本,企業完全可以大膽地去嘗試新業務和新經營方式。企業可以將80%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在主營業務上,剩余20%的資源和精力則可以用來散發式地試錯。企業不斷試錯,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求生的方式,像通用電氣前CEO杰克·韋爾奇說的那樣:“我們想成為一家能夠不斷自我革新的公司,擺脫過去,擁抱變化。”
4.電商具有測試的客觀條件
電商行業還為測試提供了便捷的客觀條件。相對于其他行業,電商行業利用測試,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首先,電商行業數據反饋及時。拿推廣來說,商家測試直通車、鉆石展位或者站外流量往往是所見即所得,對于線下行業來說,這是很難想象的。其次,電商行業數據采集非常便利。電商平臺提供了專業的電商數據工具(如,生意參謀),通過數據工具,商家不僅可以全方面地了解自己的經營狀況,還可以透視同行和市場的行情,這為其提供了測試的目標。最后,由于電商行業的特殊性,如競爭透明化、更迭迅速、上新頻繁,電商行業需要通過不斷測試來保持企業的敏感度。
既然測試對于電商行業如此重要,就應該從以下方面做好測試:
首先,建立試錯的企業制度和文化,即在企業運營發展的過程中,鼓勵公司職員敢于試錯,善于試錯。在試錯時,把握“測試”的核心,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這要求企業領導或運營者具備長遠的眼光,并保持開放的心態;否則,盡管是可控的試錯,一點點損失也會讓他們膽戰心驚。比如筆者剛進入電商行業那一兩年,許多傳統行業也開始轉型做電商,他們看到投入推廣的成本一天沒有盈利就開始叫苦不迭。他們不是苛刻,而是沒有運用“試錯”的經營方式。
對測試進行控制,就是運營者進行每一次測試時,應該通過理性地分析和調研得出項目測試的必要性。如果沒有這種必要性而盲目去測試,就不叫“試錯”,而是“試探”。
其次,對測試的內容要進行預先計劃,如產品成本投入、營銷推廣投入,需要的人力、物力等,只有細化到每一個環節才能做好預判。這樣在測試過程中,即使發生任何問題也可以從容應對。當發現測試的過程或結果距離預期太遠,就要立即停止或者縮減投入。否則,無底線不顧計劃去執行預案,就違背了“測試”的原則。
許多小賣家就常有這樣的情況,本來想通過直通車測試一下款式,但是由于過分看好產品,即使市場反饋的數據較差也舍不得放棄。最終強行把款式推了出去,卻只是光賺吆喝。
對測試的效果進行深入分析,無論是一次推廣還是一場活動,測試的結果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形成結果的原因,通過原因找規律、找方法,從而為未來經營提供決策依據。而在實際經營中,有大把的運營者只關注結果,不關心過程和原因;他們打著“快速試錯”的口號,看到結果不盡如人意,就立即放棄嘗試。這種做法就像是去釣魚,拉鉤時發現魚餌沒了,然后掉頭就跑;而對于水里到底有沒有魚,為什么沒有釣到魚等問題卻不去探個究竟。
測試不應該只為了成功的結果。關注結果背后的原因,并結合預判進行綜合分析,對企業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
“創新的本質就是不斷測試”,誠然,測試是企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任何企業的發展都要不斷地試錯,這樣才能獲得成長。但是測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如果把測試只當成一種形式,不注重思考分析,不注重回報,那“測試”就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