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奮斗者為本:任正非引領華為的方法和故事
- 成正心
- 1376字
- 2019-01-05 03:18:56
◇通過崗位輪換的方式鍛煉人才
雖然實踐是一種鍛煉人才的好辦法,但是一個人在同一個職位上工作時間過長,很容易產生一種慣性,循規蹈矩,不思進取。長此下去,不僅會對企業的發展不利,也會讓員工進入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得不到成長。
聰明的管理者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然后采取積極的辦法促進員工不斷地進步。華為總裁任正非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經給華為增加了一條規則:中、高級主管要進行崗位輪換。
為什么要進行崗位輪換呢?這實際上是體現學習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員工在同一崗位時間長了,難免會產生一些慣性思維。經過適當的崗位輪換,讓員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給他們一種良性的競爭壓力,這樣不僅可以促使他們不斷汲取新知識,還可以幫助其拓寬視野、解放思想。因此,崗位輪換既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又能挖掘其發展潛力。
對于崗位輪換,任正非有自己的看法,他說:“華為人要做奮斗者,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了就沒有了追求。”任正非希望通過這種易職、易崗、易地的措施,激勵每一位華為人時刻努力工作,不斷學習,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和能力。
華為的每一位主管幾乎都有崗位輪換的經歷,調換工作職位或者部門,甚至工作地點,對他們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了。毛生江就是華為通過崗位輪換來培養人才的典型例子。
從1992年正式進入華為,到2000年成為華為集團的執行副總裁,在這8年時間里,就連毛生江自己都不確定下一個小時會被派去哪個部門、哪個城市。據統計,毛生江在8年的時間里,橫跨了8個部門的工作崗位,職位也隨之變動了8次:1992年12月任項目組經理;1993年5月任開發部副經理、副總工程師;1993年11月任生產部總經理;1995年11月調任市場部代總裁;1996年5月任終端事業部總經理;1997年1月任“華為通信”副總裁;1998年7月任山東代表處代表、山東華為總經理;2000年1月,被任命為華為執行副總裁。
對于如此頻繁的職位變動,毛生江并沒有覺得反感,反而很贊同。他說:“崗位輪換培養了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加強了我對其他業務工作的了解,從而提高了我對全局性問題的分析能力。這種辦法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也擴大了我的知識面。”
隨著華為在國際平臺上有了起色,華為的崗位輪換制也日益成熟起來,促使包括基層員工和干部在內的所有華為人,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以適應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
無獨有偶,聯想在培養人才方面也采用了輪崗方式。聯想的管理人員到了一定位置以后,要進行崗位輪換。在聯想的歷史上,郭為在12年間先后換了11個崗位,而且每個崗位都做得很成功。
多年來,柳傳志通過崗位輪換方式,為自己培養了五六個高層次的年輕管理者。這些年輕人不僅有實踐經驗,而且能把實踐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層面,即使讓他們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他們照樣能開拓出新的局面。對于這些刻意培養又能經受住考驗的人才,柳傳志自然不舍得放棄。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輪崗可以激發員工不斷地適應企業的變化,最大程度上挖掘積極性,從而鍛煉其各方面的能力,這是值得管理者借鑒的人才培養策略。
智慧小語
1.“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見,人才都是折騰出來的,也只有那些經受得住考驗的人,才有資格擔當大任。
2.管理者要給員工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起來。同時,管理者也要鼓勵那些正處于煎熬中的員工,給予他們足夠的信心。
3.管理者要引導員工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經驗,這樣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