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產權運營之觸摸未來
- 謝旭輝
- 884字
- 2019-01-05 02:41:14
序1(中譯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知識產權體系的建立和推行需要長期的建設和實踐,并且仍處于調整的過程中。在美國,專利體系或者更準確地說,專利案件的判決依然會發生變化。例如,目前的軟件專利較之前需要經過更多審核,關于軟件的可專利性在知識產權領域也有諸多熱點爭議。
中國的知識產權體系建立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這個30多歲的知識產權體系已經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在世界范圍內贏取了廣泛的贊譽。中國的專利、商標和版權申請量/授權量/注冊量已經在全球處于領先的地位。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專利技術提供了充分的保護。例如,通信巨人高通在中國已通過專利許可獲利數十億美元。從另一個例子來看,中國尚未對任何藥品采取強制許可,外國藥企由此在中國市場獲取了大量的利潤。作為對比,對于西方藥企花費數十億美元經費研發的治療重病的專利藥品,印度則做出了大量的強制許可。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五年排名世界第一。2015年,從中國提出的PCT申請排名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有種說法強調這些申請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然而,最近華為同時在中國和美國對三星提起了關于核心通信技術的專利侵權訴訟。這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因為這是歷史上首次,由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對外國行業巨頭提起有關核心技術的專利侵權訴訟。這正是一個顯示出中國在海外申請的專利在質量上也有進步的好例子。
本書聚焦于中國的實踐基礎,深入探討了知識產權運營的發展、模式和方法。它致力于以創新的方式幫助那些尋求在傳統知識產權運作之外進一步獲取利益的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知識產權運營組織和知識產權權利人。本書由經驗豐富的專家(企業內/外部顧問、代理機構、學者、研究人員及知識產權服務商)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方法、建議和實踐案例。它從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知識產權運營的過去和現在,并預測了知識產權運營未來的發展。
非常榮幸為本書作序。在全球這么多個國家中,中國產生了直到今日我們仍然在持續運用的世界最偉大的一些發明。當我們展望未來,中國對技術發展的貢獻,相信我們可以期待更多奇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