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貿易便利化”的內涵與外延

據知,“貿易便利化”中的“便利化”(Facilitation)源于拉丁文“Facililis”,意為“簡易、方便和便利”(程中海、羅超,2015)。“貿易便利化”一詞于1923年國際聯盟會議中被首次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貿易自由化浪潮再次興起,但復雜的貿易規則和管理規定增加了貿易成本,引起歐洲主要國家的強烈不滿,它們提出簡化國際貿易程序的要求。直至1996年WTO新加坡部長級會議,“貿易便利化”“政府采購透明度”“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爭”議題被一并列入“新加坡議題”后,貿易便利化改革才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全球關注和參與的國際行動。

迄今為止,不同國際組織與區域組織對“貿易便利化”有不同定義,并未統一。WTO(1998)將其定義為“國際貿易程序的簡化和協調,包括展示、交換和處理數據及其他信息活動的手續和形式”;WCO(2005)的定義為“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國際協調的方式改善通關質量,避免不必要的貿易限制”; OECD(2003)指出其是“利用新技術和其他措施,簡化與貨物流動以及支付程序相關的程序和信息”; UN/CEFACT(2012)認為貿易便利化是“將與貨物流動相關的支付程序及信息的簡化、標準化和協調化”; APEC(2002)的定義為“延遲或者增加貨物跨境流動成本的通關及行政程序的簡化和合理化”。

多種定義體現了各國際組織與區域組織推行貿易便利化的重點領域有所差異:WTO注重邊境程序、過境自由、技術援助與能力建設;WCO關注通關有效性和效率;UN/CEFACT重視國際貿易單證的簡化和標準化;APEC重視亞太經濟體的邊境手續、通關簡化以及能力建設;而OECD則關注更加廣泛的便利化,包括國際貿易程序、連接信息流動、付款以及整個供應鏈。從上述定義中可歸納出“貿易便利化”的核心內涵,即實現邊境程序的精簡化、標準化與協調化,通過減少通關環節中的機制性和技術性障礙降低貿易成本,加速貨物流通。

近年來,隨著貿易自由化程度不斷加深,“貿易便利化”的外延也日益廣化。各國對推行貿易便利化的利益訴求從海關程序、檢驗檢疫等邊境問題延伸到邊境后問題,如基礎設施水平、透明度、國內規制等。一些區域組織與國家還出現了將其范圍繼續擴大到商務便利化的新趨勢,包括單一窗口的建立、電子商務便利化、商務人員流動便利化、服務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公共管理環境便利化、外匯制度便利化、出入境整體規則流程化等(王中美,2014)。當前,“貿易便利化”的外延已經延伸到幾乎所有的貨物貿易環節。

美國貿易便利化進程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歷經克林頓政府與小布什政府時期的發展早已超越了邊境議題。因此,本書將在廣義范圍內對奧巴馬政府貿易便利化改革展開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亳州市| 无锡市| 宁波市| 乌拉特中旗| 石景山区| 钦州市| 定边县| 青州市| 南京市| 花垣县| 读书| 香港| 西藏| 阳山县| 卓尼县| 平安县| 慈利县| 兰西县| 汉寿县| 宁阳县| 伊春市| 闽侯县| 临武县| 永年县| 陆川县| 将乐县| 休宁县| 关岭| 辽宁省| 海淀区| 房产| 铅山县| 南部县| 灵川县| 孝昌县| 绥德县| 黎川县| 中牟县| 额尔古纳市| 读书|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