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本部分從選題、主要研究思路及各章節的相互關系和本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三個方面做出闡釋,意在引導讀者關注本研究,在對本研究寫作脈絡、研究意義有了概要性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讀。

一 選題為前沿、熱點問題,但不是時效性選題

(一)選題為前沿、熱點問題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2015年10月,五大發展理念及其中的協調發展理念由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本研究的選題“應對中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的網絡社會工程研究”將“發展不協調問題”和“互聯網+”結合起來,顯然屬于針對前沿、熱點問題的選題。

在中國知網(CNKI)上,在“主題”檢索框中輸入“協調發展 社會工程”、“協調發展 網絡社會工程”或“發展不協調 網絡社會工程”,在標題中同時含有“協調發展”與“社會工程”、“協調發展”與“網絡社會工程”或“發展不協調”與“網絡社會工程”的文獻還沒有。這表明,借助社會工程或網絡社會工程來研究協調發展問題或發展不協調問題的選題鮮有人來做,本研究的選題具有較強的前沿性。

(二)選題不是時效性選題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的選題并非時效性的選題,即研究成果緊跟形勢、只有短期價值的選題。這是因為我國改革開放近40年以來所產生的發展不協調問題及其危害性,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即使以后在黨和政府的文件中不提協調發展理念了,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還可能存在,而且在今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內都有可能得不到很好解決。所以,本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對我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的研究都有借鑒價值。

二 主要研究思路及各章節的相互關系

(一)第一章的社會工程哲學學科體系為本研究提供了主要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思路來自第一章第二節中“社會工程哲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及其學科體系”中社會工程哲學的四項主要研究內容(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及其相互關系所構成的社會工程哲學學科體系,可以參考圖1-2及其說明來理解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思路。

(二)第二章屬于整體性、概括性的研究

可以參考圖0-1來理解第二章的研究思路。

圖0-1 第二章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第二節“中國發展中出現的不協調問題”對應于社會工程哲學學科體系中本體論和價值論的結合,就是我國的發展環境作為客體在主體價值觀的審視下,存在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協調問題、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發展不協調問題、經濟建設和國防等安全建設發展的不協調問題這五個方面。

第二章第三節“應對中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分析”對應于社會工程哲學學科體系中價值論和認識論、方法論的結合。針對上述五個方面的發展不協調問題,闡述了應對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應對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應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應對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應對經濟建設與國防及網絡安全建設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上述每一個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都體現在:在規律性認識成果的指導下(屬于認識論層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對某一發展不協調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研討),首先提出整體性、概括性的解決對策,即組成社會工程的社會技術體系(有的部分還論及了組成自然工程的自然技術體系),之后進一步概述構建網絡社會工程的社會技術體系,構建網絡社會工程的社會技術體系在第三章至第七章中得到了詳細的闡述(屬于方法論層面的研究成果)。這表明“應對中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價值分析”一節屬于整體性、概括性的研究,而第三章至第七章則屬于專項性、翔實性的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應對中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所依據的社科理論及其他社科研究成果”對應于社會工程哲學學科體系中的認識論部分。在第二章第三節中對這部分內容有概要的提及,而在此節則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論述。這一節首先概述了本研究中網絡社會工程所依據的社科理論及其他社科研究成果,其次從整體上闡述了我國發展中出現不協調問題的成因,即通過闡述由不平衡、不協調到趨于平衡、協調的經濟社會發展理論,解釋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發展不協調問題的理論,網絡技術的價值二重性理論對第三章至第七章所涉及的五個方面的發展不協調問題的成因進行了整體性、概括性的闡釋。第三章至第七章在此節研究的基礎上,對一些具體的發展不協調問題的成因,諸如“新東北現象”產生的原因、城鄉數字鴻溝的成因、網絡有害信息的致害原因、網絡謠言的傳播原因等,進行了專項性、翔實性的研究。

第二章第五節“應對中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所應用的社會技術體系”對應于社會工程哲學學科體系中的方法論部分,是對第三章至第七章所構建的所有社會技術體系在方法論層面所做的整體性、概括性的研究。主要概括出以下四個帶有規律性的研究成果:在遵循社會運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社會技術體系、社會技術體系一般是由分層次的個別社會技術構成的、針對網絡技術負向價值提出倫理與法律協同防控的社會技術體系、在概述自然技術的基礎上構建社會技術體系。這些帶有規律性的研究成果,除了對本研究第三章至第七章構建社會技術體系有指導作用外,對其他研究中構建社會技術體系也有指導作用。比如,必須在遵循社會運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社會技術體系,適用于所有社會工程中社會技術體系的構建。

(三)第三章至第七章屬于專項性、翔實性的研究

在第二章整體性、概括性研究的基礎上,第三章至第七章針對五個方面的發展不協調問題展開了專項性、翔實性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思路和第二章是一樣的,都是在社會工程哲學的學科體系指導下進行的。首先,闡述某一具體的發展不協調問題,諸如“新東北現象”、中國在“互聯網+”現代農業方面的發展現狀與不足等;其次,分析該具體發展不協調問題的成因,獲取規律性的認識成果,諸如“新東北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美國在“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業信息化)方面的先進經驗(本研究認為美國經驗中暗含著規律)等;最后,在規律性研究成果的指導下,構建相應的社會技術體系,為該具體的發展不協調問題提供解決對策,諸如破解“新東北現象”的社會技術體系促進中國“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社會技術體系等??梢詤⒖紙D0-2來理解第三章至第七章應對具體發展不協調問題網絡社會工程的研究思路。

圖0-2 以第三章為例,第三章至第七章的研究思路

三 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本研究的理論意義

本研究的理論意義主要體現在對社會工程哲學的研究,對我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的成因分析和培根四假象說概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這三個方面。

在社會工程哲學的研究方面:①以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價值二重性為視角,闡述了自然工程與社會工程的相互關系;②闡述了社會工程哲學的四項主要研究內容(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及其相互關系所構成的學科體系;③以科技價值二重性為視角對“風險社會”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社會工程和網絡社會工程在應對“風險社會”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發展不協調問題方面的價值;④對社會技術體系在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中取得一些規律性認識成果,比如在遵循社會運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社會技術體系,社會技術體系一般是由分層次的個別社會技術構成的等。

在分析我國發展不協調問題的成因方面:①闡述了由不平衡、不協調到趨于平衡、協調的經濟社會發展理論;②闡述了解釋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發展不協調問題的理論;③闡述了網絡技術的價值二重性理論;④在發展不協調問題的成因方面還取得了其他一些社科研究成果。

在培根四假象說概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方面:①對假象和真象的創新性界定;②第五假象——保守假象的提出與闡釋;③基于兩種成因的假象間的關系及假象問題的解決對策。

(二)本研究的實踐意義

本研究的實踐意義主要體現在:第三章至第七章所構建的社會技術體系在解決發展中不協調問題方面的實踐指導意義和借鑒意義。

在第三章至第七章所構建的社會技術體系有:破解“新東北現象”的社會技術體系、促進我國“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社會技術體系、解決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社會技術體系、提升我國網絡文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社會技術體系、網絡有害信息的倫理與法律協同規制對策、借助網絡輿論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教的社會技術體系、管理網絡輿論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系統性社會技術體系、利用“互聯網+”改善民生建設的社會技術體系及其保障措施、人類整體認識能力局限性成因下五種假象與相應的網絡謠言治理對策(治理的社會技術體系)、人類個體認識能力局限性和價值偏好成因下四種假象與相應的網絡謠言治理對策、應對網絡經濟安全問題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網絡個人信息保護的社會技術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福州市| 临安市| 惠州市| 司法| 沂水县| 永昌县| 通化县| 新兴县| 合山市| 香港| 桓仁| 普格县| 横山县| 通渭县| 忻州市| 宜兴市| 杂多县| 米泉市| 秦皇岛市| 济宁市| 丹凤县| 眉山市| 铜川市| 黄陵县| 保山市| 类乌齐县| 普定县| 永胜县| 黄冈市| 徐水县| 塔城市| 南宫市| 景泰县| 鹰潭市| 会宁县| 江西省| 原阳县| 乌拉特中旗| 大兴区|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