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債券市場(2017)
- 李揚 錢龍海等
- 4420字
- 2019-01-10 16:06:02
3.3 中國貨幣政策操作
3.3-1 繼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我國目前施行“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框架搭配,二者都屬于宏觀調控的工具,但又各司其職。貨幣政策主要針對宏觀經濟,保持其基本平穩,而宏觀審慎政策主要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確保整個金融體系平穩地運行。2017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形勢變化和調控需要不斷完善MPA考核。MPA考核體系全稱宏觀審慎評估體系,是央行提出的考核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共包括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與信貸政策執行情況7類14個指標(見表3-4)。MPA將信貸增長與資本水平、經濟發展合理需要緊密掛鉤,具有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工具的雙重屬性。
表3-4 MPA考核體系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第一,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指標范圍。1季度,MPA評估時對信貸的考核由以往的狹義信貸考核轉向為廣義信貸考核,即在原有各項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等五個項目的基礎上,增加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項目。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指標,主要有以下考慮。一是防范金融風險。隨著金融監管日趨嚴格,一些銀行為規避監管,將部分表內資產轉移至表外,實現“資產出表”,在這種情況下,理財承接了表內資產,脫離了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逐步演變為影子銀行業務。其過大的規模和過快的增速蘊含較大的風險,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期,風險暴露得更快、涉及面也更廣,如通過債券回購、分級基金等方式加大了杠桿水平,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2016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考核也是要摸底表外理財規模,防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控制廣義信貸增速。根據考核要求,全國性系統重要機構、區域性系統重要機構和普通機構只有在廣義信貸增速與目標M2增速偏離度分別不超過20%、22%和25%的情況下,才能得到60分(見表3-5)。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可以有效控制廣義信貸增速,使其保持在合理空間。三是配合債市去杠桿。隨著債市杠桿的拆解,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金融機構為了獲取收益,有做大理財規模的沖動,此時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考核,也是為了約束金融機構的這種行為,進而達到金融去杠桿的目的。
表3-5 MPA廣義信貸考核要求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后,對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一是理財規模整體增速將會放緩。2007年初以來,M2同比增速持續放緩,已由1月的11.3%下降至9月的9.2%,創下歷史新低。隨著MPA廣義信貸增速與M2增速的偏離考核要求,銀行表外理財規模增長將會放緩,逐步進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二是中小銀行面臨較大調整壓力。目前,理財增速與銀行規模呈反向關系,大型商業銀行理財同比增速最低,農村金融機構理財同比增速最高,可見,根據廣義信貸的考核要求,中小銀行在MPA考核中面臨的調整壓力較大,其中農村金融機構壓力最大。三是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本質。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快速擴張,隨著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范圍,銀行理財擴張步伐可能會逐漸減緩,理財業務將會從以前“向規模要業績”轉變為“向精細化管理要業績”,即通過對存量理財產品進行精耕細作回歸資產管理的本質,實現理財業務的轉型發展。
第二,同業存單將納入MPA考核。MPA考核中,在“資產負債情況”大項下有一子項對同業負債占比情況進行考核,該指標的設定整體沿襲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交〔2014〕127號)的設定:如果銀行同業負債占比不超過25%,則可獲得25分(滿分);不超過33%,可獲得10~15分;否則0分。目前的MPA并未將機構發行的同業存單計入同業負債,從而低估了機構實際對同業負債的依賴度。央行貨幣政策報告明確提出擬于2018年1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1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影響MPA對應子項的打分。
但我們預計完善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對銀行體系影響并不大。一是大部分銀行目前已符合要求。2016年末,資產規模超過5000億元的銀行有35家,包括5家大型銀行、郵儲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城市商業銀行、5家農村商業銀行,其中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四大行的資產規模在10萬億元以上,資產規模增速平均在10%左右;17家銀行資產規模在1萬億~10萬億元,主要為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平均接近20%;14家銀行資產規模在5000億~1萬億元,主要為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平均超過20%。其中大部分銀行的新口徑同業負債占比(含同業存單)已經符合要求;暫時不符合要求的銀行,其同業負債占比距33%的達標要求的距離也大多不超過3個百分點。二是給予充分的時間窗口。央行計劃于2018年1季度實施考核,商業銀行將有充分的時間對同業資產、同業負債業務進行調整。三是同業負債考核分值占比較低。資產負債情況中,廣義信貸、委托貸款及同業負債的分值分別為60分、15分和25分,同業負債分值占比僅為25%。
3.3-2 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按照穩健中性貨幣政策要求,為把握好去杠桿與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前瞻性、靈活性和精細化程度,加強預調微調和預期管理,有機搭配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合理擺布操作力度和開停節奏,“削峰填谷”熨平流動性波動。2017年公開市場操作主要特點包括:一是與2016年以凈投放基礎貨幣為主的公開市場操作形成鮮明對比,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主要以凈回籠基礎貨幣為主,此外,投放和回籠的波動幅度明顯收窄,總體較2016年同期更為平穩;二是“削峰填谷”熨平流動性波動。通過預調微調穩定市場預期,充分發揮市場力量的修正作用。首先是“填谷”。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在5月下旬釋放操作信號,隨即于6月6日開展4980億元MLF操作,提前對沖全月4313億元MLF到期并安排適中的增量資金供應;6月7日重啟到期日跨過半年末的28天逆回購,此后連續操作,對沖稅期、金融機構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等影響流動性的客觀因素,以中性適度的取向對流動性總量進行“填谷”。其次是“削峰”??紤]到每月下旬財政支出可大量投放流動性,為引導流動性總量向中性適度水平收斂,6月23日起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連續12個工作日暫停操作,利用央行逆回購到期對流動性總量進行“削峰”。同時,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闡釋操作力度調整或暫停操作的原因,加強與市場溝通,不斷提高透明度。
3.3-3 開展臨時流動性便利、常備借貸便利及中期借貸便利操作
2017年初以來,根據宏觀調控需要和流動性狀況,中國人民銀行綜合運用臨時流動性便利(TLF)、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常備借貸便利等工具,保持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基本穩定。
第一,開展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年初,為保障春節前的集中流動性需求,促進銀行體系和貨幣市場的平穩運行,中國人民銀行為現金投放量較大的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1月20日當天,銀行間市場隔夜、7天回購加權利率分別為2.40%、2.90%,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行57BP和66BP;21天和1個月的回購利率也分別下降67BP和69BP至4.76%和3.77%。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也釋放了央行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進一步豐富并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的信號,其特點包括:一是操作對象主要為五大國有商業行,央行表示,針對在現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持;二是操作期限28天,有利于平穩渡過春節前后的資金面緊張時期,雖然春節前資金面緊張,但隨著節后2周內高達1.61萬億元規模的逆回購和MLF大量到期,資金壓力仍較為突出,因此,28天的期限也考慮了節后的資金面;三是對流動性覆蓋率(LCR考核)無影響,TLF的操作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28天期逆回購利率為2.55%)大致相同,但不需要抵押券,對銀行的LCR考核沒有影響;四是收益較高。市場1月20日7天至1個月的回購加權利率在2.90%~3.77%,明顯高于TLF的操作成本。
第二,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為滿足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求,發揮常備借貸便利利率作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前3個季度,累計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共4237.5億元,其中隔夜、7天和一個月分別為181.6億元、2325.1億元和1730.8億元(見表3-6)。為反映經濟基本面企穩向好和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上行,1季度兩次上調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其中7天、1個月利率分別上調20個BP,2季度末利率水平與1季度末持平,隔夜、7天、1個月利率分別為3.30%、3.45%、3.80%。
表3-6 常備借貸便利操作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第三,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為促進經濟平穩增長,保證基礎貨幣供給,結合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情況,每月適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前3個季度,累計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39515億元,截至3季度末,余額為43540億元,比年初增加8967億元,彌補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缺口,成為央行基礎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見圖3-12)。中期借貸便利采取招標方式,3季度6個月期和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分別為3.05%和3.20%。
圖3-12 中期借貸便利余額

資料來源:WIND資訊。
3.3-4 支持金融機構擴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投放
第一,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積極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棚改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第二,定向降準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2017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對2016年金融機構信貸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實行了定向降準例行考核。從考核結果看,大多數銀行滿足定向降準標準,可以享受優惠準備金率。部分不再滿足定向降準標準的銀行,將不能享受優惠準備金率。具體標準如表3-7所示。
表3-7 定向降準標準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3.3-5 繼續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第一,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提高跨境融資的便利性。2017年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一是擴大了企業外債的額度,將企業外債額度上限從其最近一期經審計財務報表凈資產的1倍調整到2倍。二是將外資銀行的境內分行納入政策范圍,此后境內各類金融機構全部納入外債宏觀審慎政策的管理范圍。三是擴大了額度豁免范圍,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外幣被動負債不納入外債額度,同時將金融機構的同業拆借及基于真實貿易結算的外幣貿易融資也納入額度豁免范圍。四是調整金融機構的表外融資類別風險轉換因子,內保外貸由按照公允價值納入計算調整到按20%計入風險融資加權余額計算。五是進一步明確有關過渡期的政策,制定了境內外資企業、外資金融機構采取宏觀審慎政策的時間表。
第二,擴大第三方支付機構外匯支付、跨境電子商務試點。一是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為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杭州、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福州、平潭15個城市在2018年1月將先行先試跨境電商監管政策。二是擴大第三方支付機構外匯支付。截至目前,2017年批準了3家平臺參與跨境電子商務試點,自此具有跨境支付資格的支付平臺達到30家。從城市分布看,北京和上海平臺數量領跑全國,分別為10家和9家;杭州、深圳、重慶為第二梯隊,分別為4家、2家、2家;成都、??诤湍暇└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