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與反思:費孝通的小城鎮理論與30年來的中國城鎮化實踐
- 張江華 沈關寶
- 510字
- 2018-11-08 18:15:07
鄉村工業與文化變遷:改革開放初期的江村
本文從文化變遷的視角出發,依據20世紀80年代對江村的追蹤調查,探討鄉村工業的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文化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鄉村工業的發展為我們理解文化變遷提供了一個契機。在江村,只有從其內部的人多地少和外部的政策影響這兩個基本事實中,才能明白長期恪守農業文化的人們不顧一切地去接受工業文化的原因。
在此過程中,強調工業變遷與文化變遷的互動作用是必要的。工業進村固然給農民帶來了“利”,但未必帶來“福”,它同時沖擊著鄉村原有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從經濟增長、以工補農、職業分化到家庭婚姻、生活方式乃至觀念的變革,這一過程呈現的是工業文化和農業文化之間相互開放、相互包容和相互吸收的變遷圖景。而變遷的結果既不是對原有文化的顛覆,又不是新舊的簡單疊加。于是,鄉村里的這場變革一方面具有深刻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則是以和平的方式靜悄悄地進行著。
因此,對文化變遷過程中觀念變革的能動作用加以強調顯得很有必要,物質設備和知識文化之間的脫節或許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道路上受阻的根本原因。毫無疑問,觀念的變革才是社會現代化的真正標志。鄉村工業化引發的社會變革的深層意義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