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債券市場(2015)
- 李揚主編
- 1159字
- 2018-11-08 18:09:11
三 收益率
收益率波動中下行
受宏觀經濟狀況以及債券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影響,過去10余年里,中國債券市場的收益率經歷了幾個周期的變化。
2005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底,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這主要是因為,貨幣供應增長過快,導致價格水平上升和通脹預期加強。受次貸危機影響,2008年第一季度后中國的通脹率迅速下降,同時,為應對危機沖擊,貨幣供應量迅速上升。受流動性效應、通脹預期和價格水平下降效應影響,債券收益率在2008年7月至2009年第一季度出現了快速下降(見圖0-15、圖0-16)。

圖0-15 1年期國債與地方債券到期收益率
資料來源:WIND。

圖0-16 1年期國開債與AAA企業債券到期收益率
資料來源:WIND。
2009年的貨幣擴張使得市場物價上升并導致通脹預期逐漸升溫,債券收益率應聲而上。2011年8月之后,隨著貨幣供給增速下降,CPI開始回落,通脹預期也有所下降,債券市場收益率也隨之出現明顯的下行趨勢。2010年之后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出現了中長期下行趨勢,同時產能過剩和企業非意愿存貨上升,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率和許多行業的ROE開始持續下降,使得債券市場對違約風險的擔憂不斷加劇,以致2013年6月爆發了“錢荒”,債券市場收益率隨之大幅抬升。
對違約風險擔憂、“錢荒”沖擊對債券市場收益率的影響持續了半年多。進入2014年之后,宏觀經濟政策開始出現了趨勢性轉變,帶動債券收益率下降。到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啟動降息和全面降準,強化了市場對央行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再加上通脹率持續下降,尤其是長時間的PPI負增長,使得債券收益率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了加速下行。
收益率曲線形狀的歧變
在債券收益率的周期變動中,長短端的收益率波動不盡相同,伴隨收益率變化的是債券收益率結構的顯著變化。中國債券市場收益率結構呈現以下特點:短期收益率的波動明顯大于長期收益率的波動(見表0-2);在利率下行周期,長短期收益率利差往往會擴大,在利率上升周期,利差往往會縮小(見圖0-17)。
表0-2 國債、國開債、AAA級企業債和A+級企業債10年和1年到期收益率的均值與方差

資料來源:根據WIND數據計算。

圖0-17 1年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
資料來源:WIND。
長短端收益率變動的差異,直接導致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形狀的變化。2015年,中國債券收益率曲線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2015年初,中國債券收益率曲線呈“勺子”形,短端債券收益率出現了“倒掛”,曲線的短端斜率為負。這種倒掛的原因較為復雜,我們認為,它最有可能是“錢荒”導致短端收益率大幅上升的后遺癥,是基于流動性的短期資金需求保持高位的結果(見圖0-18)。

圖0-18 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
資料來源:根據WIND整理。
2015年4月之后,收益率曲線的扭曲得到修正。6月以后,收益率曲線在短端收益率略有上升的同時,長端收益率大幅下行,使得收益率曲線變得較為平緩。
長短端債券收益率的變動對貨幣政策具有極大的影響。雖然中國的“格林斯潘之謎”和“伯南克難題”僅僅初現端倪,但是,其中隱含的挑戰值得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