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國際形勢分析

國際形勢方面,主要面臨生產率危機、全球通縮陰影、全球價值鏈擴張受限以及美元升值周期的多重影響,這些對于全球經濟復蘇以及中國增長都帶來負面沖擊。

1.1.1 生產率危機

就全球而言,生產率的增長都處在一個低谷。2014年,根據大企業(yè)聯合會的數據,全球的全要素生產率(TFP)已經是第三年在零左右徘徊。從1996~2006年的1%下降到2007~2012年的0.5%。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放慢不限于發(fā)達經濟體,發(fā)展中經濟體也是如此。其中,巴西、墨西哥是負增長,印度勉強為正,中國也在下降。俄羅斯、中亞、東南歐以及拉美,整體上也都處在下降水平。事實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很大程度上正是生產率危機的一個體現。金融與虛擬經濟的增長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生產率增長的支撐,這幾乎是任何大危機的共性。從長周期角度看,當前正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前夜”。因此,全球經濟將會經歷一段低迷的增長,甚至陷入美國財政部前部長薩默斯所說的“長期停滯”。

1.1.2 全球通縮陰影

盡管危機以來,各國紛紛采取常規(guī)或非常規(guī)的貨幣擴張政策,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都膨脹了數倍,但并沒有帶來需求的相應擴張。相反,全球總需求仍處在相對萎縮的狀態(tài)。總需求不足引起產能過剩,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元升值則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態(tài)勢。全球通縮陰影揮之不去。數據顯示,全球通脹由高通脹時期(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滯脹階段)的兩位數,回落到當前的接近于0(整體通脹),扣除食品與能源價格,核心通脹率也回落到不足2%的水平(見圖1-1和圖1-2)。世界經濟需求大幅放緩,其中有中國放緩的因素。2015年美聯儲年會討論的主題就是通貨膨脹動態(tài),這也反映了學界與決策層對于全球通縮的擔心。

圖1-1 全球總體通脹率

資料來源:OECD, Global Financial Data, Data Stream, National Sources and Bank Calculations。

圖1-2 核心通脹率

資料來源:OECD, Global Financial Data, Data Stream, National Sources and Bank Calculations。

1.1.3 全球價值鏈擴張受限

自2008~2009年全球貿易大幅下降以來,全球貿易增長一直顯得特別疲軟。2011~2013年,全球貿易以年均3%的速度擴張,還不及1986~2000年年均增長(7%)的一半。全球貿易增長相對于全球GDP增長的突然放緩(見圖1-3),被認為是危機后的新常態(tài)。而大量的研究認為,這一變化與全球價值鏈密切相關。20世紀80年代初,貿易自由化和通信運輸技術的快速進步推動了電子、手機等行業(yè)的企業(yè)延伸其價值鏈,根據相對成本優(yōu)勢進行全球范圍的選址和生產。隨著這個進程的展開,全球價值鏈內部的各貿易份額變化改變了貿易關系結構。全球價值鏈貿易到底有多重要?在1995~2008年,相對于常規(guī)貿易附加值8%的增長率,全球價值鏈貿易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長。因此,全球價值鏈貿易在總貿易中的份額增加超過了10個百分點,從1995年的40%增長到了2008年的52%。全球價值鏈的擴張使得貿易的收入彈性大幅上升。而危機以后,這種擴張態(tài)勢大幅放緩甚至停滯,從而貿易的收入彈性也急劇下降。此外,能源消費的更高程度的自給(如美國大規(guī)模使用頁巖氣),以及當中國從投資導向型增長轉向更為平衡的增長時出現的傳統進出口商品周期的終結等因素也會引致全球貿易的下降。

圖1-3 全球貿易與GDP的平均增長率

資料來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一方面,在全球價值鏈崛起的背后是貿易成本的削減,包括貨幣性的(如關稅或運輸)、認知性的或管理性的(消費偏好的收斂、市場知識、共同產業(yè)形式及貿易便利,等等)。在20世紀90年代,技術創(chuàng)新和重大貿易協議引起了貿易壁壘的重大削減。另一方面,諸如需求轉向等其他因素,起著相反的作用。隨著收入的上升,對家庭服務類如住房、健康和教育等的消費,比對貨物產品類的消費增長更快(恩格爾法則)。與商品貿易相比,絕大多數的這類服務是不可貿易的,并且,一般而言,服務貿易摩擦比商品貿易摩擦更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全球價值鏈的擴張將會終止。畢竟,一方面,貿易成本的削減仍有巨大空間;另一方面,后發(fā)國家收入增長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從而需求結構的變化(更多消費服務產品)也不會很劇烈。從這個角度看,貿易對收入彈性的下降或許是危機沖擊后的周期現象,因此貿易對收入彈性的上升(意味著全球貿易的較快增長)仍然是可期待的。

1.1.4 美元升值周期

1970年以來,美元總體上經歷了三次貶值周期和三次升值周期(見表1-1)。其中,第三次升值周期自2012年開始。根據歷史經驗,貶值周期一般持續(xù)8年左右,升值周期一般持續(xù)5~6年。如此推算,本次升值周期還會持續(xù)3~4年。有人質疑,美國經濟復蘇并不如預想的那樣強勁,為什么美元會進入升值周期。我們認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升值是相對于其他貨幣的,而所謂美國經濟的態(tài)勢較好,說得也是其相對于其他經濟體呈現較強的一面,或者,換句話說,其他經濟體的形勢有所惡化。在這個格局下,即便美國經濟沒有多大好轉,美元也會升值。如果考慮到美國2015年底前可能會加息,會進一步加劇美元的升值預期。強勢美元對新興經濟體的負面沖擊較大。比如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元升值,導致了拉美債務危機;而1996年的美元升值則成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對中國而言,美元升值所帶來的資本外流(外逃)、儲備減少、貨幣收縮、加劇緊縮效應固然值得關注,由資本外流所帶來的金融動蕩更值得警惕。

表1-1 美元升值、貶值周期(1970~2014年)

因此,總體上,盡管在美元升值周期中,隱含著美國經濟復蘇向好狀況,從而會有一定的擴張效應,但經驗數據表明,這種擴張效應抵不上其所帶來的負面沖擊。這是新興經濟體在面對美元升值周期所需要特別警惕的方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仪陇县| 甘肃省| 临澧县| 辛集市| 渝北区| 龙州县| 资兴市| 定南县| 宁都县| 新巴尔虎左旗| 井研县| 铜鼓县| 灌云县| 常熟市| 石家庄市| 夏津县| 泾阳县| 西峡县| 勃利县| 丰镇市| 临猗县| 兴仁县| 土默特左旗| 霍邱县| 岚皋县| 惠来县| 南皮县| 大姚县| 池州市| 邵东县| 成安县| 紫阳县| 安多县| 宁晋县| 东乡族自治县| 绥江县| 行唐县| 甘德县| 南汇区|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