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前沿研究作者名: 鄭又賢本章字數: 6520字更新時間: 2018-11-08 14:52:14
第二章 中國夢的主體是群眾個體與人民群體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中國夢”以后,很快便引發了人們的廣泛共鳴,“中國夢”也因此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家都在說中國夢,而且是以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肯定和追求中國夢,以至于出現了無限多樣的、彼此各異的“中國夢”,令大家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其中,首先遇到的也是必須作出回答的問題,就是要搞清楚“中國夢的主體是誰”,即是誰在“做”中國夢。在現實中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或說法,而且不乏片面的理解或觀點,亟待人們加以探索和澄清。
一 應該關注“中國夢”被“個人化”“庸俗化”的傾向
關于“中國夢”的內涵,習近平同志說得非常明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是對近代以來中國夢發展歷史的高度概括。從鴉片戰爭后便已開始的中國夢,其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向西方國家學習,以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困境;接著是“走俄國人的路”,以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目標;隨后經歷了曲折探索,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而實行改革開放,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最后是堅持科學發展,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間充滿了對歷史上追夢的繼承和超越,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通過“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充分展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并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
何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此習近平同志也作出了明確的說明:“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其中,所謂“國家富強”,就是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是一種國內建設歷史進程的自我超越,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所謂“民族振興”,就是要徹底改變鴉片戰爭以后中華民族所面臨的苦難的厄運,“把我們民族發展好”
,在世界民族比較中突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優勢,這是實現中國夢的要旨;所謂“人民幸福”,是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最終目的,“幸福指數”的提升表征著中國夢追求的意義和成效。
但是在現實的宣傳、討論和踐行中,并非所有人都遵循其本意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夢。其中,把中國夢“個人化”和“庸俗化”的傾向,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并對群眾加以引導和教育。
有的人認為:“中國夢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都實現了,中國夢也就實現了。”持這種觀點的人由于把中國夢簡單地歸結為單個人的夢想和追求,從而忽略了中國夢的更遠大的理想和追求,以至于只是關心自己個人夢想的實現,而不夠注意為實現人民的夢想而付出應有的努力;特別是當個人的夢想同人民的根本利益發生矛盾時,不能自覺地使個人利益服從于人民的利益,繼續為實現中國夢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更有甚者,有人在把中國夢等同于個人夢的時候,又把個人夢歸結為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欲望,乃至使中國夢庸俗化。例如,有的人說:“我的中國夢就是能夠更快地提高工資或收入。”也有的人說:“我的中國夢就是能夠找到一個好工作。”還有的人說:“我的中國夢就是能夠盡快地解決住房問題。”類似的說法,還可以列舉不少,也許當中包含著一些“戲說”的成分,但起碼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中國夢正在被扭曲,正在被庸俗化。對此,若不及時加以糾正,中國夢的宣傳和追求勢必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效。
出現上述把中國夢“個人化”和“庸俗化”的傾向,盡管原因多種多樣,但思想方法上的偏差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沒有看到“中國夢”的主體是群眾個體與人民群體的辯證統一,以至于用前者來否定后者。本章后面將進一步詳細闡述這個問題。
二 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期盼”
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但每一個中國人的具體夢想又是彼此各異的,因而中國夢不可能也不應該簡單訴諸某一個人的具體夢想。無論哪一個人,都不能認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就一定是在為中國夢的實現做貢獻。因為,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期盼”,只有與這種共同期盼相符合的追夢,才應該得到肯定和鼓勵。這說明,中國夢的主體的具體存在的個體性和中國夢的內容的現實表現的共同性,是有機統一的。
一方面,從主體上說,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這實際上就是說,中國廣大群眾的每一個人,都是中國夢主體的個體存在。這體現了中國夢的群眾性和廣泛性。中國夢不是一種純粹概念性的抽象存在,而是實實在在的“每個中國人的夢”。這包含著兩個重要啟示。一是告訴大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所以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因為,“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而且,“只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在當前,特別是要注意激發青少年的主人翁精神,“讓每個青少年都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
二是告訴人們,實現中國夢賦予每一個中國人以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它不是專為某一個、某幾個人而構筑的,它既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為之奮斗,它的實現又能夠造福每一個中國人。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另一方面,從內容上說,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追求。雖然每一個群眾個人都是中國夢的主體,但中國夢的內涵不是每一個群眾個人夢想的機械拼湊,更不能簡單等同于每一個群眾個人的具體夢想。如習近平同志所言,中國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所謂“共同期盼”,就是指每一個群眾個人夢想中“共同”的目標和追求。這不同于每一個群眾個人的具體夢想,甚至可能同某一群眾個人的具體夢想存在不一致的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個人不能只是一味追求自己個人的夢想,更重要的是努力促進體現大家共同期盼的理想和目標的實現。
三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從前面可以看出,中國夢的主體雖然是每一個中國人,但其內容不能簡單地訴諸每一個群眾個體的具體夢想,而應該是指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期盼”;在這里進一步強調“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是對前者關于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期盼”的升華,即由中國夢的群眾性而上升為中國夢的人民性。對此,習近平同志講得非常明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這不但體現了中國夢主體的人民群體性,而且體現了中國夢追求的人民性和進步性。人民性和進步性,是中國夢的最顯著特質。
中國夢的人民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從中國夢構筑的出發點來說,它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造福人民為最高目的。毛澤東同志說得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強調指出:“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夢的構筑和追求都要遵循上述出發點和最高標準,這體現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時候都不容許有半點的懷疑或動搖。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夢的發展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從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乃至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體現著中國人民的最高意愿,說到底都是為了“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
二是從中國夢實現的依靠力量來說,它把人民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第一力量源泉,注重激發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而且,在人民群眾中蘊藏著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關鍵在于如何把它們挖掘出來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毛澤東同志指出,“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
。中國夢是人民的夢,人民的夢人民圓,只有依靠人民的努力才能得到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為之付出英勇、頑強的拼搏。“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
這對中國人民來說,應該是義不容辭和責無旁貸的。
三是從中國夢實現的成果享受來說,它把兌現造福人民的承諾作為首要目標,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的成果。關于這個問題,前文已經論及,在這里只強調三點:(1)“為人民造福”是黨和政府所作出的莊嚴承諾,實現中國夢應該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讓中國夢的實現能夠平等地造福人民,即“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3)要按照習近平同志所說,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即不是一時一事,而應該把為人民造福貫穿于中國夢及其實現的全過程。
中國夢的人民性,決定其具有歷史的進步性。這種進步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中國夢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夢的人民性,決定其必然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著人民的本質屬性。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這是對我黨80年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因為,社會發展規律實際上是人的特別是人民群眾的歷史活動的規律。社會發展同自然界發展一樣,都有其內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而且是遵循著這種客觀必然性(即客觀規律)而不斷向前發展的。但社會歷史同自然界的發展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即是由人參與的,并通過人的自覺活動來實現的。所以馬克思說:“‘歷史’并不是把人當做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所謂社會規律,實際上就是人自身歷史發展的規律,即“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
。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的歷史,物質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決定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則是物質生產的主要承擔者,也是推動物質生產方式發展或變革的主體。所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不但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而且同社會發展規律是完全一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的人民性內在地體現著社會發展規律,同時也內在地包含著對社會發展規律的尊重。
其二,中國夢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民,從其本質內涵來說,它是由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們組成的,代表著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從其社會作用或角色定位來說,它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中國夢就是這種“人民”的夢,雖然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就其總體狀況而言,必然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理想或追求。所以,中國夢的人民性與進步性是高度統一的,前者規定著后者,后者確證了前者。
其三,中國夢促進人類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且最終目的是要造福人民。這種造福,不但要給人民以更高的經濟收入、更優越的工作條件、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更富足的物質生活、更滿意的醫療衛生服務等,而且要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加自由、民主、平等從而也讓其更有尊嚴的社會生活,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使他們的聰明才干也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盡管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做到的,但一定是中國夢所不懈追求的。所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勢必能夠促進人類更加自由、全面地發展。
四 中國夢的個體性與人民性是辯證統一的
如上述所言,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從而具有相應的個體性;但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所以又具有明顯的人民性。中國夢的這種個體性與人民性是辯證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不可分割。任何將之割裂或偏棄的觀點,任何將之絕對對立起來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針對當前所存在的主要傾向,對于中國夢的個體性與人民性的辯證統一,最重要的是必須確立如下三個觀點。
第一,中國夢的個體性是人民性的前提和基礎,人民夢形成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的共性升華。我們反對把中國夢“個體化”,因為這會抹殺中國夢的共性和普遍性,特別是消解中國夢所具有的人民性和進步性;但也反對把中國夢“概念化”與“抽象化”,離開中國人的具體的、特殊的存在,甚至離開中國特色的理想或信念文化來說明中國夢,因為這勢必使中國夢成為脫離中國國情和人們現實生活的主觀臆想。其實,如果沒有彼此各異的具體存在的各個中國人的夢想和追求,就不可能形成和存在人民夢。而且,正因為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而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又是千差萬別的,所以中國夢的思想來源和文化基礎是極其豐富多樣的。自近代以來,中國曾經出現過魏源的“師夷以制夷夢”,洪秀全的“絕對平均夢”和洪仁玕寓于《資政新篇》中的“革新夢”,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夢”,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的“興洋務以自強夢”,孫中山的“振興中華夢”,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和胡適等人的“文化啟蒙夢”;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又相繼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乃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夢想和追求,從而為習近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共性概括和進步性升華提供了可能性,特別是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所以,我們不但不能簡單否定中國夢的個體性,反而要鼓勵每一個人都能構筑自己的夢想,同時應該允許這種夢想存在差異性和多樣性。
第二,中國夢的人民性體現了其顯著特質,對中國夢的個體性特別是對個人夢的選擇具有引導和規范意義。就自然、自在的狀態而言,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夢想和追求。其中,可能是正確的選擇,也可能是錯誤的選擇;可能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可能是與其背道而馳的……但就應然的存在和發展來說,每一個人的夢想或理想和追求,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價值選擇基礎之上。這種選擇的價值參考標準,不能只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更重要的是必須尊重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只有實現好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人民的夢,才能真正使個人的夢想成真。所以,任何個人的夢想,都必須自覺地服從于人民夢、國家夢、民族夢,并在努力推進人民夢、國家夢、民族夢的實現中圓個人的夢。
第三,中國夢的個體性和人民性是相互作用的,要努力創造條件實現二者的良性相動。一方面,我們要建構群眾個體與人民群體相互溝通的平臺,使雙方對彼此的利益、愿望、要求都非常了解,以利于以群眾個體夢想的豐富多樣性來充實和提升人民群體夢想的內涵和要求,并充分發揮人民群體夢想的規范和導向作用,推動群眾個體夢想遵循中國夢的人民性而持續、健康發展。其中比較難的在于:什么是人民群體的夢想?或者說,什么是體現人民性的東西?從直接的意義上說,就是指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夢想和追求;從人民性和進步性、規律性的一致性來說,就是指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推動社會進步的夢想和追求。另一方面,我們要努力實現個人夢與人民夢的相互促進。當前,特別要注意避免一心只想著追求個人夢,而全然不顧人民夢的實現;也要注意防止個人夢背離人民夢的基本理念,而又不適時調整,繼續我行我素;還要注意反對一味強調實現人民夢,而完全漠視個人夢的存在和發展,以致人民夢的實現失去應有的社會基礎。我們不但要把實現人民夢置于首要地位,并在實現人民夢的同時,既引導和規范個人夢的健康發展,又用實現人民夢的成果為實現個人夢提供更優越的條件,而且要高度重視個人夢的實現,并努力促使個人夢與人民夢相向而行,還要不斷地以實現個人夢的成果充實和提升人民夢,讓個人夢與人民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