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非研究(2016年第2輯/總第10輯)
- 孫曉萌主編
- 2273字
- 2025-04-07 16:32:56
三 吳哥王朝與阿瑜陀耶的早期交鋒
在《柬埔寨王家編年史》的指引下,自尼班巴特(又譯“尼佩安·巴”“尼邊巴”“涅槃波陀”“尼邊卜”)后,我們對柬埔寨歷史脈絡傳承發展的認識逐步清晰起來。從目前我們掌握的不同柬埔寨編年史的版本來看,它們對歷史事件的記載基本上能夠保持一致,盡管如此,對于包括國王加冕、逝世等重要歷史事件記載的時間還是存在一定差別的。《柬埔寨王家編年史》把尼班巴特的即位時間確定在了塞伽歷的1268年狗年(即公元1346年),而1835年阮時敘等人接受越南明命帝之命根據該書的柬文版本編譯《高綿紀略》一書時,譯者也采納了上述時間。[16]但另外的兩個編年史版本卻把尼班巴特的即位時間提前了6年,即公元1340年。[17]
霍爾在《東南亞史》中引用了布里格斯在《1430年以前暹羅對吳哥的進攻》一文中提出的假設,其中涉及了布里格斯對尼班巴特即位時間的推斷,他認為尼班巴特的即位是發生在一個晚得多的時間。他在書中寫道,他(布里格斯)將尼班巴特的即位置于1405年,因而阇耶跋摩八世去世與1405年間就留下了不確定的空白需要填補。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他引證了《明史》中有關柬埔寨的史料。明朝于1368年建立,使柬埔寨再次與中國發生了關系。《明史》列舉了兩國交聘的使節和日期。例如,洪武帝(1368~1398)派了四次使團到柬埔寨,永樂帝(1403~1424)則派出三次。《明史》記載,在1371年和1403年之間明朝接待了十個“真臘”使團,并提到三個國王的名字。其中第三個國王叫平牙,布里格斯推定,他應該是尼班巴特。[18]從泰國的史料來看,尼班巴特應該是阿瑜陀耶興起時在位的柬埔寨國王,《古代泰國史一冊》中提到的“帕布龍涅槃波王”,指的就是尼班巴特,而且關于其在位時間的記載,《柬埔寨王家編年史》和泰國史料也是基本一致的。如果柬埔寨編年史記載的國王名字相對準確的話,那么,布里格斯的推斷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也可以簡單地從兩位國王的名字對布里格斯的推斷加以分析?!睹魇贰分袑砥艺瘒趺柾捎靡糇g,譯詞相對準確,從翻譯的角度上來講,“平牙”一詞很難與尼班巴特聯系起來,應該是譯自柬文的“Ponthea”,而《明史》原載“參烈昭平牙”,從柬埔寨編年史的記載來看,1405年間,正值蓬阿黑·亞特(PontheaYat)在位期間,就國王名字的翻譯來看,“參烈”應為柬文的“Srei”(即“室利”,有美好之意)或“Preah”(置于神或國王名號前,尊稱),“昭”可為柬文的“Chao”(原意為“主人”,與Preah連用可表達“君主”之意),而“平牙”盡管譯自“Ponthea”,但“Ponthea”的后一個音節與“Yat”發音相近,二者連讀略譯為“平牙”顯然是合理的。
確定柬埔寨編年史對尼班巴特即位的記載是否準確,對本文的論述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對后續柬暹關系發展相關的各歷史事件記載的可靠性。我們發現,在尼班巴特之后,不同版本的編年史都記載了大致相同的歷史事件,而且時間基本保持一致,即尼班巴特即位五年后去世,其弟悉丹羅阇(又譯作“普列·塞添”)繼位,未及加冕,即在三個月后病逝,其長子蘭蓬羅阇繼位,時間為塞伽歷1273年虎年(公元1351年)。
從柬埔寨王家編年史記載的內容來看,蘭蓬羅阇即位后,吳哥王朝開始深陷與泰族阿瑜陀耶王朝的戰爭泥潭,隨后的數十年,昔日輝煌的吳哥王朝一直與阿瑜陀耶戰亂不斷,始終面臨著進攻與反攻的爭斗,最終喪失國土,國王流落他鄉。需要強調的是,此時與柬埔寨發生關系的泰族國王,正是1350年稱雄阿瑜陀耶的拉瑪鐵菩提一世,而泰人建立的素可泰王朝,隨著阿瑜陀耶的日漸強大,已逐漸淡出柬埔寨編年史的記載。原因有三。
第一,1347年,素可泰的呂泰王之子立泰即位,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無意收復失地,只熱衷于佛教事業,也是蘭卡佛教的著名學者。[19]正因為如此,立泰王無心糾纏于與吳哥帝國的爭奪,素可泰自然會放松對吳哥的控制,給了阿瑜陀耶以可乘之機。
第二,阿瑜陀耶建立初期,拉瑪鐵菩提一世便展現出其擴張領土版圖的野心,而把吳哥作為擴張的重點,也是由當時周邊各國的形勢所決定的。此時的素可泰雖然已走向衰落,但與新興的阿瑜陀耶可謂“不分伯仲”[20],而且相比吳哥而言,素可泰仍然顯示出其強大實力,特別是北部由法昂王帶領的新興勢力,也在此時展現出強大的戰斗力。因此對吳哥動手,不僅在實力對比上有較大勝算,而且可以避免與素可泰和法昂產生正面沖突,堪稱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阿瑜陀耶對吳哥展開攻勢,也是由吳哥與法昂、吳哥與素可泰之間的特殊關系所決定的。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法昂與吳哥的特殊關系,因此法昂實力的興起也使得吳哥王朝成為阿瑜陀耶的眼中釘。而據《暹羅古代史一冊》記載:阿瑜陀耶建國后,恰逢吳哥王位更替,向來與阿瑜陀耶交好的帕布龍涅槃波王(又譯“尼班巴特”)去世,帕布龍蘭蓬新王[21]即位。新王蘭蓬擔心阿瑜陀耶日漸強勢,對吳哥造成威脅,轉而親近呂泰王。拉瑪鐵菩提一世宣布獨立一年后,確悉吳哥對其態度已變,遂于佛歷1895年出兵吳哥。[22]雖然在柬埔寨編年史中并未記載蘭蓬羅阇即位后與素可泰交好的相關史實,但如果與素可泰發生爭端,應該在史料中有所體現,而且根據柬埔寨編年史的記載,蘭蓬羅阇在位時,阿瑜陀耶大舉進犯吳哥帝國,蘭蓬羅阇在得到消息后,命人召集軍隊,并與重臣商議道:“我國安享太平以至多年戰事未發。此時召集的軍隊也未曾訓練,眼前之狀況諸位有何良策?”[23]從這一點上來看,在阿瑜陀耶發動對吳哥的戰爭之前,吳哥已維持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和平,并沒有爆發較大規模的戰事。而且從年代上來看,柬埔寨編年史把蘭蓬羅阇即位的年份確定為公元1346年,此時恰逢呂泰王在位的最后一年,這也符合泰國史料的記載,上述說法是相對可信的,蘭蓬羅阇對素可泰的示好也是阿瑜陀耶出兵吳哥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