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簡述服飾的形美、色美、意美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服裝的要求不再是只求穿衣遮體、保暖御寒,而且要求美觀大方、新穎時髦,還要求透氣透濕、免燙、不易沾污等服用性能。一句話,人們對服裝總的要求就是穿著舒適衛生、有益健康和美觀典雅,這不僅是制作技巧和款式變化等的掌握問題,而且還涉及美學、纖維材料學、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衛生學和社會學等諸多方面的科學知識。為此,世界各國有不少科研人員和藝術家在不斷地探索服裝工藝技術如何更好地與藝術結合起來,使服裝在滿足服用性能的基礎上成為藝術品,在服裝美學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服裝美的內涵很豐富,涉及的面很廣,它包括形美、色美和意美三方面的內容。
形美就是形式美、造型美。它要求服裝的款式要符合藝術規律、藝術標準和時代特征與時代氣息。這意味著服裝穿在身上既要比例得當、色彩動人、風格和諧,又要與穿著者的年齡、職業相稱。這就要求服裝明朗、和諧、整潔和大方,而不能刻意單純追求花哨和奇特。這是因為人的服飾打扮屬于人的外觀,與其他的客觀事物和藝術品的外部形態一樣,是首先為人的眼睛所感受的。無數事實表明,人的服飾打扮首先要遵守形式美的規律,簡單地說,使人看了愉快悅目,感覺到美。正如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提出“美是和諧與比例”,中世紀哲學家圣·托馬斯·阿奎那說“鮮明和比例組成美的事物”。就服裝而言,凡是穿在身上顯現出美的,總是比例得當、色彩鮮明、風格和諧、款式新穎;反之,舉凡風格雜亂、色彩混濁、比例失調、款式陳舊的,就顯得丑、不美麗。當然,服飾作為一種形式美,還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黑格爾曾說:“人的一切裝飾打扮的動機……刻下了自己內心生活的烙印。”郭沫若則講得更為明確:“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當然,評價一個人服飾打扮得美不美,不能簡單地用政治倫理觀點去套,但也不能認為它與思想觀點完全無關。例如,在西方“嬉皮士”們的那種奇裝異服,加上披發蓄須的形象,實質上反映了某些青年頹廢、絕望的情緒和玩世不恭的態度。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新時代,服飾打扮應該與時代合拍,堅持個性化和多樣化。不過總的要求應當是明朗、和諧、典雅、脫俗、整潔、大方,反映我們熱愛生活、崇尚自然、精神文明、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色美,是指服裝的色澤要因時、因地和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要有個性化和差異,既具有清新的感染力,又合乎時代的潮流。服裝色彩的選擇,一般受消費者心理狀態的影響,也會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人們在選擇服裝顏色時,實際上也是在設計自己在社會中的色彩。服裝色彩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人們的情感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能觸發不同的感情和心情。為什么你喜歡紅而她喜愛綠呢?原來,顏色和人一樣,也有著它的“性格”。當你和某一種顏色的“性格”相同或相近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喜歡它、愛上它。不同的色彩隱喻著不同“性格”。
紅色,一般多表示熱情、興奮、好動、豪放、熱烈、希望、勝利、吉祥;也有表示權勢、焦躁、恐懼、警戒等。
橙色,一般多表示興奮、喜歡、活潑、快樂、高興、天真;也有表示懷疑、疑惑等。
黃色,一般多表示快活、溫暖、和平、穩重、歡樂、熱情、樂觀、明快、光明、希望;也有表示猜疑、警戒等。
綠色,一般多表示友好、舒適、溫柔、文雅、文靜、爽快、舒暢、青春、和平、安詳、生命;也有表示不祥等。
藍色,一般多表示莊重、嚴肅、和平、安靜、沉著;也有表示冷淡、神秘、陰郁等。
紫色,一般多表示高貴、權勢、富裕、華麗、含蓄、優雅等。
白色,一般多表示純潔、坦蕩、活力、神圣、寧靜;也有表示肅穆、悲哀等。
褐色,一般多表示嚴肅、渾厚、堅實、老成、淳厚等。
灰色,一般多表示深沉、平靜、淳樸、穩重;也有表示平淡、中庸等。
黑色,一般多表示寂靜、嚴肅、深沉、莊重、古老、肅穆、神秘、深遠等;也有表示悲哀、恐怖等。
金色,一般多表示富麗、高雅、華貴、輝煌、榮耀等。
銀色,一般多表示光明、柔和、富麗、高雅等。
要問哪種色彩最美?回答是:“天下無不美的色彩,只有不美的搭配。”搭配得好,就和諧,和諧就是美,這是古典美學家們在許多年前就定下了的“祖訓”。例如,大衣與褲子的配色,一般是選用同類色相配效果較好。黑、灰、藍色的大衣,應與黑、灰、藍色的褲子交叉搭配;穿咖啡、米、駝色的大衣也是如此。但方格、色條及花大衣,應選其中最暗色顏色的褲子。如穿紅黑灰大方格的上衣,就應選用黑色的褲子,才能更加顯露出方格的風貌。色美,還要考慮到穿著的季節性。春夏季宜淡,秋冬季宜深。夏季的服裝,可采用配加輔料點綴的方法。如上衣是白色帶小藍點的,就可在領邊或胸前、袖邊鑲上一條藍色小邊或牙子,黃色上衣可加上咖啡色的邊修飾,只要是同屬于一個顏色的過渡色都可相配;還可以用淺色的上衣配上鮮艷的裙子,使之鮮明、生動、活潑。在百花凋謝時節,冬裝的顏色就會趨向于單一。此時,男裝不妨用同色而略見深淺的衣料拼裁,也可以在深色的外衣里露出淺色內衣的領子,以求調和之美。女士則可在飾物上大做文章,除了發梳、發卡、發結、項鏈、胸飾、別針之外,一條圍巾、一副手套、一只挎包、一把小傘乃至一冊圖書,都可用來點綴服色。在深色的冬裝上,這些小佩飾都應力求鮮艷奪目,酷似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在深冷的底色上,點點熱色會起到“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當然,服色還要兼顧膚色。例如,皮膚白皙的人,如果選擇深一點的衣色,便能襯托膚色。膚色偏黑的人,宜選用灰調子的色彩,如選用黃灰的檸檬色、青灰的橄欖色、紅灰的茶褐色等。
意美,即意境美。如何才能做到意美呢?首先,要求穿著者使自己的服飾與自己的內在氣質相得益彰,當然,我們反對故意獵奇、不倫不類。其實,服裝本身是一種藝術,是工藝美術的一種,無論是塊、面的布局或是線條的刻意變化,都必須遵循固有的藝術規律,不應違反基本的美的要求,既要力求健康莊重,又要求協調均衡,比例、疏密、秩序感以及色彩的對比和諧。只有它們的恰當組織與配合,才能美化人的體型。此外,現代人對形體的要求越來越高,優秀的服裝設計力圖體現人體的美。這些就是意美的內涵。
只有真正做到服裝的形美、色美和意美,才能體現人體的美,而要做到形美、色美和意美,這就要求消費者在選擇服裝時應具有一定的美學知識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