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雨水

好雨知時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當太陽到達黃經330°時為雨水節氣,交節時間在2月18 ~20日,大致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前后。雨水節氣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的意思。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大地解凍,氣溫升高,降水開始以雨的形式出現。

氣候變化

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雨水”過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我國西北、東北地區還沒有擺脫冬季的寒冷,天氣仍以寒為主,降水也以雪為主。

雪漸少,雨漸多。雨水節氣天氣的主要特征,一是氣溫回暖,開始降雨,雨量也逐漸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雨漸多。

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特點,總的趨勢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溫暖過渡。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這時冷暖空氣的交鋒,帶來的已經不是氣溫驟降、雪花飛舞,而是春風春雨的降臨。

溫差不定。雨水節氣期間,大氣環流處于調整階段,天氣變化多端,乍暖還寒。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可是如遇強寒潮侵襲,一夜之間氣溫可下降10℃,甚至降到0℃以下,飄起鵝毛大雪。這種氣象變化,人們稱之為“倒春寒”。這一節氣也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節氣之一。

農事活動

灌溉。雨水前后,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俗語說“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一些干旱地區,主要通過春季蓄水,來保一季的農作物收成。此時華南地區雨量雖比黃河中下游地區多出好幾倍,但這里氣溫高、蒸發量大,還是缺水。尤其是華南南部和海南島的局部地區,這一時期的雨量仍比較少,往往會出現春旱。

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時春灌,可保收成。

淮河以南地區,則以加強中耕鋤地為主,同時搞好田間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導致濕害爛根,所以廣東有農諺說“春雨貴如油,下得多了卻發愁”。

農耕。雨水節氣,雨量漸漸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民間認為雨水這一天的雨,是豐收的預兆,因此該日忌無雨。農諺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傳統習俗

拉保保。在川西這片土地上,雨水這天有一項特別有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是四川方言,就是干爹的意思。舊時人們有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風俗,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干爹。找干爹的目的,則是借助干爹的福氣來蔭庇孩子,讓兒子或女兒健康地長大成人。而在雨水節氣拉干爹,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干爹也不是隨便拜的,父母要按照孩子的生辰、時間,以及金、木、水、火、土之理,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如果相合就拜為干爹,不合適就要重新找。假如算命認為孩子命上缺木,拜干爹讓干爹取名字時就要帶木字,相信這樣才能保佑孩子長命百歲。

當地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干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天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干爹對象。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知書識禮有文墨的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做干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干爹”,有的能掙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多都會爽快地答應,也就認為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的。

拉到后拉者連聲叫“打個干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干爹,叩頭”“請干爹喝酒吃菜”“請干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后也有常年走動的稱為“常年干親家”,也有分手后就沒有來往的叫“過路干親家”。這是有選擇時間、地點的拉干爹,也有不選擇時間、地點的,就稱為“上門拜干爹”。

現今的一些地方仍然還保留著這一風俗,也有的地方演化為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拜干爹的,但拜寄之意都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撞拜寄。“撞拜寄”也是川西民間雨水節的一個重要習俗,與“拉保保”風俗類似。

雨水這天,早晨天剛亮,霧蒙蒙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干兒子或干女兒。“撞拜寄”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地成長。

送節。到了雨水這天,川西地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椅子一般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稱為“接壽”,寓意父母長命百歲。罐罐肉則是用砂鍋燉豬蹄、黃豆、海帶之類,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代表對辛辛苦苦將自己養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謝和敬意。

婚后很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在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以盡快懷孕。

女婿也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占稻色。雨水節“占稻色”習俗流行于華南稻作地區,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量低。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這項活動淵源很深,元代的婁元禮就在《田家五行》中記載了當時華南稻作地區“占稻色”的習俗:“爆孛婁。燒干鑊,以糯谷爆之,謂之孛婁花,占稻色。自早禾至晚稻皆爆一握,各以器列,比并分數,斷高下。”當地爆米花的“花”與“發”語音相同,有發財的預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還用爆米花供奉天官與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風調雨順,家家戶戶五谷豐登。

飲食養生

雨水節氣應禁食狗肉、羊肉等溫熱性燥之品,少食生蔥蒜,飲食要注意清淡,忌食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保護脾胃。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節氣之后,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于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

宜吃甜,少吃酸。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所以,雨水時節的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少油膩。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雨水時節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干燥、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食粥。孫思邈在《千金月令》中提到“正月宜食粥”,這是因為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藥物而成的藥粥,對身體很有滋補作用,并且雨水時節肝旺脾胃虛弱,宜采用食粥的方法滋補脾胃。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具有補脾潤胃、祛除濁氣等功效。藥粥具有湯劑、流質、半流質的特點,不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而且可養胃氣、助肝陽、治療慢性病。它與丸散膏丹比較起來,可長期服用,無副作用,又可根據需要加減藥物。推薦兩種適合此節氣食用的粥品。

枸杞子粥:適量枸杞子與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適量食用。枸杞子性味甘平,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藥食兩用之品。春季選食枸杞子粥,可以補肝腎不足,治虛勞陽痿,還可以降低血糖和膽固醇,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新生。

紅棗粥:取紅棗、粳米同煮為粥,早、晚溫熱服食。紅棗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益處。特別是其性平和,能養血安神,久病體虛、脾胃功能虛弱者經常服用此粥對身體大有好處。

吃補品。由于此時天氣依然寒冷,并且按照中國的陰陽八卦理論此節氣屬陰,陰具有收斂的性質,所以在這個特定的季節里,還是可以適當進補的,只不過要輕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沙參等都是很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諺語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大棗亦是此時的最好補品,因此物性平味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糖類、有機酸、黏液質等,是補脾和胃的佳品。老年人、孩童及脾胃素弱的人,春季宜經常服用大棗羹、焦棗茶,可達到健脾生津、補中益氣的效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象州县| 内江市| 凌源市| 崇文区| 县级市| 台北县| 天全县| 甘南县| 潼关县| 绩溪县| 无极县| 洪湖市| 遵化市| 崇仁县| 广饶县| 常德市| 霍林郭勒市| 从江县| 东海县| 日土县| 多伦县| 卢湾区| 罗源县| 兴国县| 杂多县| 奈曼旗| 万安县| 田东县| 同心县| 江达县| 山西省| 湖州市| 潜山县| 冷水江市| 呼伦贝尔市| 扬中市| 肇源县| 东台市| 泰安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