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哲學史(套裝共2冊)
- 馮友蘭 (美)布魯克·諾埃爾·穆爾 (美)肯尼思·布魯德
- 405字
- 2019-01-04 23:06:26
2.3 《上農》——農業的價值
著于公元前3世紀的《呂氏春秋》書中,輯有各家哲學撮要,有一篇名為《上農》,其中比較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商人的生活方式,認為農民像嬰兒那樣單純樸實,慣于順服長上,比較不自私,他們的物質財產復雜多樣、難于移動,因此,國家遭難時,農民不會棄置不顧;商人則自私奸詐,計謀多、不順服,他們的財產簡單、易于轉移,因此國家有難時,商人往往自己逃跑,不顧國家。這一篇認為,把農業和商業相比,不僅農業對國家更重要,而且農民的生活方式也比商人的生活方式高尚。這就是為什么要以農業為上。(見《呂氏春秋》卷26第3篇)這一篇的作者看出:人的生活方式受經濟背景的制約,而他以農業為上的思想又顯示那個時代的經濟背景對他的思想制約。
從《呂氏春秋》的觀察中,反映出中國哲學里道家和儒家關于社會、經濟兩派思想的根源。這兩派思想主張如同兩極那樣背反,但它們又像同一個軸的兩極,兩者都表達了農民的渴望和靈感,在方式上各有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