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Veritas.
真理。
——哈佛大學校訓
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一同坐落在劍橋市,該校成立于1636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哈佛大學畢業生中曾有八位當選美國總統,這是誕生美國總統最多的大學,同時也是擁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學校。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都曾在哈佛大學就讀。比較戲劇化的是,他們都沒有從哈佛大學畢業,而是選擇了退學創業,并最終成就了一番大業。

哈佛大學安能堡廳外觀
哈佛紀念教堂

該教堂建于1932年,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哈佛校友而建立,是哈佛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哈佛大學的“魔法餐廳”和校友捐贈之路
初到哈佛大學的安能堡廳,人們總會驚嘆,這就是《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大禮堂啊。從初建為校友大廳再到今天的哈佛大學新生餐廳,安能堡廳已經走過了近150年的歷史,期間大廳曾一度被棄用,后因捐款得以重見天日,并成為哈佛大學的驕傲。
幾次到哈佛大學走訪,幾次和這座傳說中的“魔法餐廳”擦肩而過。前兩次去是暑假,餐廳不開放;第三次我讓一位研究生帶我進去吃飯參觀,沒想到這是本科新生食堂,研究生和博士生都不得入內;第四次我通過朋友找到了食堂的經理,終于走進了這家向往已久的學生食堂。走進大廳的一瞬間,面對高聳的穹頂、五彩斑斕的玻璃花窗、雕琢精細的藍色天花板、古樸的木質桌椅,以及大廳兩側一件件讓人賞心悅目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你會不禁想問,這真的只是一個餐廳嗎?
是餐廳,也是博物館
今天的安能堡廳最初是哈佛大學的校友大廳,建于1874年,占地近840平方米,是哈佛紀念堂的一部分。1893年的《哈佛畢業生》雜志曾這樣記載它當年的熱鬧情形:“凌晨一點,學生們還穿行在哈佛園,爭先恐后地趕到校友大廳,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夜讀的地方。”
據記載,1900年的時候,這里每天的菜單包括14道湯、6份魚、12道烤肉、6道野味、2道冷盤、6道蔬菜和10道甜點,菜肴非常豐富。后來,由于校園的中心向查爾斯河畔遷移,哈佛的每個住宿學院相繼開放自己的食堂,校友大廳逐漸被冷落,并于1925年關閉。此后,大廳偶爾的開放主要用于舉辦宴會、舞會、考試和畢業典禮。
直到1996年,安能堡公司的創始人為了紀念他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兒子,慷慨捐資,修繕校友大廳,并將其作為大一新生餐廳投入使用,安能堡大廳也如老樹新枝,續寫傳奇。除了富麗堂皇的環境和豐富的佳肴之外,這個餐廳同時還是一個真正的歷史博物館。餐廳里收藏了20幅描摹美國內戰士兵的油畫、18面始于19世紀的花式玻璃窗和25件雕塑作品。雕塑原型包括哈佛創始人、捐贈者以及知名的教授和校友,其中就有美國第二屆總統——約翰·亞當斯的雕像。
今天的畢業生,明天的捐贈者

哈佛大學的安能堡廳能迎來第二春,得益于校友家庭的無私捐贈。事實上,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學也是美國高校捐款制度的先行者。1638年,波士頓一位名叫約翰·哈佛的牧師(他畢業于劍橋大學)在臨終之際把他一半的積蓄700多英鎊和400多本書捐給了當地一所名叫“新市民學院”的學校。1639年,馬薩諸塞海灣殖民議會決定將這所學校命名為哈佛學院,即后來的哈佛大學。哈佛大學的捐贈傳統由此延續至今,學校目前300多億美元的基金均來自哈佛畢業生和社會各界的慷慨捐贈,這一基金也成為哈佛大學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
2014年9月,香港陳啟宗、陳樂宗兄弟通過家族基金“晨興基金會”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創下哈佛校史上單筆捐款金額之最。從一無所有的畢業生到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捐贈者,這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高校的校友會負責追蹤校友的成長軌跡,搭建長期聯系的通道。需要指出的是,捐贈行為并不是富豪的專利。無論是社會名流還是默默無聞的職員,無論是億萬富翁還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都將捐贈行為視為對母校的情感表達。校友會也盡己所能支持和幫助其他校友的個人發展,以維持校友和學校之間的紐帶。
中國大學校友捐贈之路還很長
獲取捐贈越來越被全世界的一流大學所看重,捐贈資金是保障大學學術自由以及財務安全的必要手段,同時也可以提升一所大學的社會聲譽和排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的最具權威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就把辦學資金來源以及校友捐贈作為評判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中國大學接受捐贈的行為也開始走進公眾視野,在官方頒布的“985工程”大學三期評價指標體系中,增加了“學校獲得的捐款在學校經費中所占的比例”這一指標。但總體來看,國內高校獲取非政府財政資金的來源比較單一,獲得的社會捐款數額及其占學校總收入的比例與美國高校相比都要遜色很多。即便是位列國內校友捐贈排行榜首位的北京大學,25年來累計獲得校友捐贈20.17億人民幣,還抵不上哈佛大學2015年度接受的一項個人捐款,中國大學校友捐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告別美麗的哈佛校園后,“魔法餐廳”、哈佛園、查爾斯河、校園書店,以及一座座雕像、一幅幅畫作仍在我的腦海縈繞。哈佛的學生餐廳、公寓和圖書館都舒適、溫暖,給人賓至如歸之感。哈佛大學并沒有宏偉氣派的校門,更沒有摩天大樓,學生從普普通通的鐵門進進出出,畢業生從這扇不起眼的校門走向世界,成為各個領域的精英人才,但是關于這座校園的記憶就像有某種魔法似的,讓他們一生牽掛,不斷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