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了解自我,成功定位(3)
- 選對行業跟對人
- 蔡艷鵬
- 5174字
- 2013-08-28 21:49:51
已經習慣了“拷貝”模式的人,只能永遠活在別人的陰影下,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長期下去他們的思想會被模式所束縛,他們以為只要按照成功者的路子走下去自己也能成功。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成功不是使用復印機那樣簡單,放上白紙,按一下“COPY”鍵,成功就出現在眼前了。就像有些初期創業的人盲目模仿大公司一樣,覺得按照大公司的做法去開拓市場,制作方案,就能在短期內看見成效。向成功的企業學習方法是有益于剛起步的公司的,但盲目地照抄照搬只會葬送了小公司的前途。因為大公司投資較大,為了穩妥,一般在制作方案時比較慎重,許多有風險的投資都將受到阻礙。這種方法對于小公司就不適用,剛起步的公司是在摸索中前進的,要敢于冒點風險,敢于嘗試,對小公司來說機會更重要。同一種方案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有不同的作用,所以學習別人的成功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清楚地知道這種方法適合什么樣的環境。
別人的成功方法不一定就是我們的成功方法,我們不否認模仿成功的確對自己的成功有很大幫助,但別人的成功方法就像水一樣,既可載舟也可覆舟,就看你怎樣去琢磨采用,一味地模仿而不結合實際情況往往會妨礙我們走自己的成功之路。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因獨特的哲學觀而聞名于世。“認識你自己”就是蘇格拉底對他學生的忠告,他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的。柏拉圖20歲時就拜蘇格拉底為師,跟他學習了10年,因此深受蘇格拉底思想的影響。但柏拉圖沒有照本宣科地復述老師的思想和觀點,他與蘇格拉底的學術觀點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他受老師的啟發,希望自己的學生也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哲學,所以他的學生在自己的領域都各有建樹。他經常同學生展開大辯論。在一場大辯論中,柏拉圖的一個學生大放異彩,這個人就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學術觀點分歧也很大,到柏拉圖的晚年,師徒二人經常發生爭論。柏拉圖去世后,亞里士多德創建了一個學派——學者們習慣在花園中邊散步邊討論,因而得名“逍遙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師徒三人全都聲名顯赫,在學術上一脈相承,但都各自堅持自己的獨立思考精神,被后人尊稱為“古希臘三賢”。
同一師門因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最終產生截然不同的哲學觀,也成就了三位學術上各有成就的大師。可以說,不同的環境成就不同的人生,想要成功定位自己的人,就不能盲目地模仿別人的做事方法,切忌照抄照搬別人的模式。
那些成功者在成名之前是什么樣的,你知道嗎?他們是怎么積聚自己的能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簡單模仿他們,可能是南轅北轍。成功不是簡單模仿就能獲得的。從現在開始,從自己身邊的環境開始,重視環境帶給我們的改變,積極地去適應它,為自己的成功定位塑造良好環境,那么我們的事業也會一步步得到提升。記住那句話:環境改變命運。所以,好好地把握環境,改變你的人生。
學習小馬過河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尤其對于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來說,缺乏經驗,缺少辨別能力,以個人能力所能知道的極其有限,總有不如人的地方,總有自己不懂的事,這時需要虛心向別人請教。
早在2000多年前,埃及國王阿克圖曾給他的兒子一個忠告,他說:“謙虛一點,它可以使你有求必得。”在工作和生活中,當你遇到了難題時,別忘了謙虛一點,向他人請教。
喬布斯在創建蘋果公司時,連如何經營管理都不懂,他開發了一件新產品,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定價。但他知道最快的學習方法就是看別人是什么做的,于是他就跑到零售商那里去請教,因為他認為如何定恰當的價錢應該是常與消費者接觸的銷售商最清楚。在銷售商那里,喬布斯出示了新產品,問他們:“像這樣的東西在這里可以賣多少錢?”他們都會坦誠地告訴他行情。參考銷售商的意見自然省了不少力氣,多走幾家,多請教幾個人就會有個大概的方向,然后再結合市場需求,喬布斯就定出了合理的價位。
小學課本中講過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小馬過河”。小馬由于剛出生不久,所以從來沒有獨自穿過面前的這條河,這時小馬作了個正確的決定,就是問一下其他有經驗的動物,給自己作一個參考。其實我們在定位職場方向的時候,也可以虛心請教一下經驗豐富的人,虛心學習別人的經驗,為自己的成功贏得砝碼。
美國南部農村的一個小伙子在一家工廠做學徒。一天,他無意中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一些大企業家的故事,他很想知道這些大企業家是怎么發家的,希望通過他們學習經驗和方法,于是他不辭辛苦地跑到紐約去向其中一位大企業家請教。他對大企業家說:“我很佩服您的創業精神,我想向您學習一下成功的經驗,我想知道我怎么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這位大企業家非常欣賞這個小伙子,和他談了一個多小時,告訴了他許多好的方法和剛剛工作時的經驗,臨走時又向他介紹了幾位其他的成功人士。
于是小伙子相繼請教了許多一流的商人、總編輯、銀行家等。通過不懈努力,他學到了很多知識、經驗以及成功者的思想作風。參照他們的做法,當小伙子20歲出頭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他當初做學徒的那家工廠的主人了。不到五年,他就如愿以償地擁有了百萬美元的財富了。最終,這個來自農村的小伙子成為一家大銀行董事會的一員。
虛心請教別人固然重要,但是請教別人的意見不是讓你失去自我,所以我們每個人必須要有主見,要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在別人給了我們指導后,我們應該自己鼓起勇氣去嘗試,就像小馬一樣,當它自己蹚過眼前的河流時發現水的深度和其他動物描述得都不一樣。只有你自己嘗試過后才知道面前的路適不適合自己。站在河邊不動,你永遠不會知道水的深淺,永遠不會蹚過河。成功,在于大膽進行嘗試。成功之路遙遠而迷茫,前方是未知的,我們在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位之前,需要不斷探索嘗試,敢于踏出第一步,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世間最可憐的是那些遇事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不知所措的人。他們不敢決定自己的命運,因為他們不知道決定的結果是好是壞,連試試的勇氣都沒有,就這樣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胡適的一句經典話語就是“自古成功在嘗試”。也許很多人都很喜歡這句話,并從中受到些許的啟發,從而開始去嘗試一些事情。當你面對一個機會時,嘗試了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就算沒有成功,也可以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積累更多的經驗。嘗試其實是一個不斷接觸、體驗的過程,很多事情并不是在最初就可以看到、預料到結果的,嘗試可以改變甚至創造一個結果,而我們在不斷嘗試時,也是在確定自己的方向,定位自己的人生。
小李去年畢業于某大學數字傳媒專業,費盡心力終于在人才市場找到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可是上班不久,他發現這份工作不是很適合自己,加之他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很適應現在的市場需求,于是萌生了自己創業的念頭。現在很多初涉職場的年輕人都有自己創業的想法和能力,但是他們就是怕冒險,不敢嘗試。小李當初想自己創業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很不理解,但他還是去做了,并且成功了,他對那些不敢嘗試的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并非每個人都曾經嘗試去實現它,如果連嘗試都不敢,就不可能成功。機遇來了,就要看你是不是一個有準備的人,只有自己試過了才知道這條路適不適合你。”
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久而久之,你就可以弄清工作的規律性,就會由不知到知,由不會到會,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會干到得心應手。莎士比亞曾說過:“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是的,我們只有不斷地去探索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不敢行動的人就沒有成功的機會,永遠與成功無緣。只有大膽進行嘗試,敢于抓住時機,并積極地付諸行動,克服困難,你才會最終取得成功。
人的一生會經歷無數次嘗試。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長大之后的學習、工作……千千萬萬的嘗試中,有失敗,有成功,有快樂,有淚水,同樣也會有幸福和辛酸。而敢于嘗試的人從不停頓下來坐等成功的降臨,他們總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前進。
“小馬過河”的故事告訴我們,小馬沒有貿然地過河,而是虛心地請教了老牛和松鼠,在客觀地分析了老牛和松鼠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后,它沒有只聽別人的看法,而是親自下水嘗試。所以,嘗試很重要,細想一下,其實我們就是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嘗試長大和認識這個世界的。形勢在發展,情況在變化,借鑒別人的經驗固然重要,但是無論什么事都必須親自嘗試。不去嘗試,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去嘗試,雖然不會失敗,但也絕不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嘗試,才有邁向成功的可能。很多人不能取得成功,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機遇,而是缺乏大膽嘗試的勇氣。
朝秦暮楚的下場
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思維活躍,有想象力,青春洋溢,這種年輕人的朝氣讓人羨慕。但是浮躁也是許多年輕人一個很大的弱點——容易沉不住氣,恨不得一時的付出馬上就帶來收獲。這樣浮躁的心理導致他們一次次地失敗,最終一事無成。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看清楚環境、認清自己。總是朝秦暮楚又怎么能成功呢?
成功的秘訣在于永不改變既定之目標。滴水穿石,在于落下的每一滴水,都是向著同一個方向,落在同一個定點上,它們方向明確,目標專一。如果它們不是這樣做,恐怕穿石之功也就無從談起了。在我們確立目標之前一定要作深入細致的思考,權衡各種利弊,考慮各種內外因素,從眾多可選擇的目標中確立一個。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能成功,而是我們沒有一個專一的目標,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執著地追求。
同樣,我們在為遠大理想奮斗的過程中確立一個目標,然后忠于它,為它而努力奮斗,絕不能見異思遷,這就是成功者的做法。他們明確自己追求的目標,為之付出一切,從不動搖和改變。而多數人恰恰相反,很少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即使有,也往往是朝秦暮楚,開始時還能專心致志,一旦小有成績就開始飄飄然起來,覺得成功沒有什么了不起,開始尋找新的刺激,尋找新的目標。朝秦暮楚看似機會很多,但是這樣浮躁的心態注定你什么都把握不住,忙來忙去,只落個碌碌無為。
許多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后就輕松找到了工作,不能否認他們是幸運兒。應該說,找到工作也就解決了畢業后的頭等大事。找到工作的大學生雖然可以暫時松一口氣,可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兒地工作,耐心尋找自己的職場定位。一旦遇上點小麻煩,他們就想換個工作,開始抱怨目前的工作“和想象中的工作一點不相符”“簡直累死人”“一點沒有發展空間”“工資太低,不夠用”等,這些都是很表面的理由,他們從來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只是夢想著有更好的工作在等著自己。這樣朝秦暮楚是不會有好的發展的,沒有正確定位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成功。
想要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就要認準一個目標,并使自己不斷向著鎖定的目標前進。盡量在自己最喜歡、最熟悉的領域里努力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好好兒把握機會,向目標挺進。朝秦暮楚只會讓我們錯失良機,一事無成。
有一幅著名的漫畫名叫《挖井》,它形象地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挖井找水,一連挖了四個深淺不一的坑都沒有出水,正要挖第五口“井”。漫畫到這里就結束了,可能他還會挖第六個、第七個……畫面下的文字是這樣的: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這反映了他的心思。然而,原來那些“井”再挖深一些,就會有豐富的水源了,可是他并沒有堅持下去。他幻想著眼前的井挖不出水來,換個地方一定行,可是他頻繁地換地方就是沒能在一個地方堅持挖下去,最終也沒有得到水。朝秦暮楚的思想堅決不能要,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準確定位外,還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淺嘗輒止、朝秦暮楚是不會成功的。唯有專一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沒有在任何一個領域里獲得成功,這是因為他們朝秦暮楚,想要的太多,沒有一樣做得精,到頭來才什么成就也沒有。這類人有個通病,就是:他們經常確立目標,經常變換目標。要知道,一個人在太多的領域內都付出努力,就難免會分散精力,最終一無所成。所以說,心中設定一個目標,然后堅定地走下去,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這個目標上,這樣你每一步才走得踏實,成功也會向你招手。
小趙原來只是一家軟件公司的普通職員。從大學剛畢業走進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兩年內成為產品開發部的經理。從那天起,他就盯著這個目標不斷地努力,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在公司,他往往要比其他職員多做許多工作,休息時也要參加許多相關的專業培訓課程。他就是這樣執著于自己的目標,專注的工作態度讓他每天都充滿了激情。雖然有些累,但勞累過后,看著自己的優秀業績,他便體會到了更深的幸福和快樂。
不到一年,小趙的努力已有成效了,他的快速進步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得到了領導的賞識,他被提拔到了主管的崗位。小趙工作起來更加努力了,雖然為此犧牲了許多娛樂和休閑的時間。他專注于自己的目標,當看見目標即將實現時,他感覺工作的勞累其實是一種享受。小趙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不斷得到公司的肯定,在當上主管后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又被提拔為部門經理,成了公司里晉升最快、年紀最輕的品牌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