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進入職場,最怕的就是被人說“不成熟”。因此,很多人在職場碰壁后,都迫切地渴望自己快速成熟起來,但是,他們往往無法分清成熟與世故的界限,有時還把世故當作成熟,結(jié)果不知不覺間,在職場的蹉跎迷茫中迷失了自己。
曉東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在社里工作兩年了,一直受頂頭上司編輯部主任老代的“剝削”。曉東策劃了好的選題,老代會想方設法安排他做其他的工作,然后乘機把這個選題據(jù)為己有。曉東辛苦挖掘出一個好的作者,老代會以稿費不合理為由,接手曉東與作者的溝通。兩年來,這樣的事屢屢發(fā)生,曉東氣憤不已,他一直想著自己應盡快成熟起來,學一些處事技巧和招數(shù)。
機會終于來了。在一次同事的聚會中,曉東結(jié)識了自己所在出版社社長的老婆。他裝作不知道社長老婆的身份,對她大吐苦水,說自己的上司多么黑心,做了哪些欺凌下屬的事,并“無意”地透露出自己所在出版社的名稱。
這次聚會沒多久,社長把小東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你定期給我匯報社里各個員工的動態(tài)吧,我不會虧待你的。”曉東聽了喜上眉梢:終于有機會把自己的冤屈申訴出來了。自此,曉東的日常工作變成了“打小報告”,他把看到的大事小事都一一向社長匯報:誰在偷偷地投簡歷了,誰利用公款吃喝,誰又在兼職遲到早退……曉東的工資在一點點地上漲。然而,他同時也成了社里的“過街老鼠”,大家都盡量避而遠之。后來,社長找了個機會把他開除了,因為所有人都有意躲避他,他已經(jīng)沒有利用價值了。
職場新人,因為經(jīng)驗不足而經(jīng)常吃虧上當,并在一次次的吃虧上當中成熟起來,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若是在這樣的歷練中變得過度成熟,不再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淪為世故,那著實令人惋惜。
成熟與世故不同。成熟者堅持原則,有主見,小事糊涂,大事清楚,進退有度,以誠待人;世故者不顧原則,講假話不臉紅,做壞事手不抖,在權貴面前不抬頭,把靈魂、尊嚴都出賣干凈了。成熟者大度、從容、圓融,世故者圓滑、勢利、虛偽;成熟者受人歡迎,世故者人人避之不及。成熟者即使身處逆境依然堅持原則,不忘初衷;世故者從無原則,攀附權貴只為一己私利,察言觀色,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八面玲瓏。
世故者的典型代表就是《紅樓夢》里的王熙鳳。書中有一回寫道,邢夫人接受自家老爺?shù)闹家?,去向賈老夫人討要鴛鴦。她心里沒底,就先來征求王熙鳳的意見,說:“我家老爺想向老夫人討鴛鴦做妾?!兵P姐聽后,脫口而出:“別去碰這個釘子。老太太離了鴛鴦,飯也吃不成了,更何況老爺放著身子不保養(yǎng),官也不好生做。明放著不中用,反招出沒意思來,我是不敢去的?!?
王熙鳳這么聰明的人,心里很清楚,這件事在老太太那兒根本行不通,所以,她的第一反應是勸住邢夫人。不料,邢夫人卻聽不進去勸:“大家三房四妾都使得,這么個花白胡子的……”意思是說,我家老爺好歹也是個人物,娶個妾那不是應當?shù)膯??老太太未必就不同意,你怎么在這里訓起話來了?鳳姐一聽邢夫人這話頭,再看她有點氣惱了,立刻改變話鋒:“這話說得極是,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輕重?別說一個丫頭,就是那么大的活寶貝,不給老爺給誰?”這話說得邢夫人很舒坦,又高興起來了。
對于討鴛鴦這件事,鳳姐明知道行不通,但見邢夫人不高興,立刻掉轉(zhuǎn)口風,一正一反的兩番說辭,同出于鳳姐之口,居然都通情達理,動聽入耳。這種“變色龍”的本領清晰地演繹了世故者的本性,他們隨時可以放棄原則,因為他們本沒有原則,即使有,那也只有四個字——一己私利。
莫干山,為天目山之余脈,位于浙江省北部。原本平淡無奇的莫干山,因山頂?shù)烙^中有一副蘇東坡題寫的對聯(lián)而出了名。
蘇東坡看不慣官場中的陰暗狡詐,喜好縱情山水,這天正好來到了莫干山的道觀,想要討口水喝。觀中老道見他衣著樸素,料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鄉(xiāng)野士人,就指了指椅子說:“坐!”然后對道童叫了聲:“茶!”
閑聊幾句之后,老道發(fā)現(xiàn)蘇東坡口吐蓮花,才氣過人,就把他請到大殿,想要多聊幾句。老道客氣地說道:“請坐!”并轉(zhuǎn)身對道童說道:“敬茶!”
推杯換盞之后,老道愈發(fā)覺得來客不是一個普通文人,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很有見地,不禁好奇地問他的姓名。這才得知來客竟然是名揚四海的蘇東坡大學士。老道趕緊起身作揖,恭恭敬敬地對蘇東坡說:“請上坐!”急忙對道童喊道:“敬香茶!”
末了,老道希望能夠為自己道觀求一副蘇東坡的墨寶。蘇東坡倒也沒有拒絕,揮筆寫下了被人們廣為傳誦的“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的對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詼諧有趣,把老道以貌取人、十分世故的形態(tài)勾畫得惟妙惟肖。老道人見聯(lián)自知失禮,滿面羞愧。
在當今社會,有些年輕人看到世故者總能占到許多便宜,或者區(qū)分不清“成熟”和“世故”的區(qū)別,自己也越發(fā)世故起來。尤其是當自己確實對別人還有一點可用之處時,往往看不到潛伏的危機。殊不知,最終將自己帶入墳墓的,正是世故。
狐假虎威的事情發(fā)生之后,老虎認為自己丟盡了顏面,因此恨透了狐貍,可是有些時候它還要靠狐貍來為自己出謀劃策。所以老虎一直都是暗忍著狐貍的胡作非為,從不作聲。
這天,森林里忽然著了一場非常離奇的大火。一向特別膽小怕事的兔子,卻充當了一回英雄。兔子當面向虎王實名舉報,說是自己親眼看見是狐貍故意放的火,想要燒死虎王,然后自己密謀篡位稱王。狐貍在一旁聽了,心想:這也太不靠譜了,沒憑沒據(jù)的。況且,老虎大王還靠自己出謀劃策呢,怎么會聽信兔子的讒言呢?所以狐貍絲毫沒有把這當回事。
可是令狐貍沒想到的是,虎王還真就聽信了兔子的話,一口咬定是狐貍放的火,并宣布立即將狐貍處死。狐貍死到臨頭也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老虎大王在暗中操控的。
無論是《紅樓夢》中的王熙鳳,還是寓言故事里的狐貍,都是世故者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下場讓我們警醒,也讓我們明白,世故者或許可以得一時之利,但很難長久,天網(wǎng)恢恢,走正道、行王道者才能屹立不倒,走歪門邪道者必然被拉下馬。
我們反對世故,不等于不提倡成熟。一個人不成熟,就和商品一樣,其價值會大打折扣。成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標志,是一種豐滿圓潤的狀態(tài),是一個人智慧的頂峰,是一個人閱盡人間滄桑后的一種大度從容。它不媚俗,不盲從,對挫折處之泰然,對恭維、掌聲、鮮花報以淡淡的微笑。世故只能把人生引入歧路,世故者在人際交往中留下的印象是不可信、不可靠和不可近,這樣的一個人,自然很難在人生舞臺上有出色的表演。他們讓人不可靠近,不敢靠近,不愿意靠近,這才是做人最大的失敗。
? 感悟心語
11.在工作中,你認為領導的決策、指示不正確時,通常不宜直接反對,更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指出其不足。你可以將意見變通成問題,當面向領導提出來。在提問題時,要將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說清楚,特別是對領導事先沒有掌握的情況和考慮不周的地方,要巧妙地“借題發(fā)揮”,讓領導最終改變初衷。提問題要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善于在要害問題上做文章。
12.下屬在與領導相處的過程中,要樹立“言必信,行必果”的自身形象。要想讓領導對你“放心”“信得過”,感到你“靠得住”,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兌現(xiàn)你對領導的每一個承諾。下屬兌現(xiàn)承諾時,要舍得吃苦,敢于做出必要的犧牲。領導最不喜歡的是這樣一種人:表態(tài)時信誓旦旦,接受任務后怕苦怕累,最后將難題轉(zhuǎn)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