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學會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明明事情做得不少,卻搞得亂七八糟;學習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課本復習了很久,可考試成績卻不理想;工作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每天賣力地干活,可是領導并不領情。此時,人們難免心生委屈和抱怨,但這些都不是你不做的理由。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費力不討好的現象?歸根結底,這些“不幸”都是因為一個原因——沒有抓住重點。

面對工作中的問題,我發現很多人常有的第一反應,就是巴不得立即找到好的解決方法。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如果連自己真正面對的問題是什么,通過解決這個問題將獲得什么都無法確定或是沒有想清楚,那無疑是操之過急了。結果往往是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要對問題的有關內容進行整理,然后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弄清問題到底是什么。做到了這一點,就等于找準了應該瞄準的“靶心”。

有一家核電廠的一臺重要儀器出現了故障,導致整個核電廠生產效率降低。核電廠的工程師一個個輪番上陣進行修理,但始終沒能解決問題。無奈之下,廠長只好請來一位全國頂尖的核電技術顧問。這位技術顧問四處走動,反復查看儀器,兩天之后他在該儀器的左上方畫了一個大大的“X”,然后對廠長說:“讓你們的工程師把連接這個儀器的設備更換一下,問題就解決了。”工程師們把那個設備拆開,發現里面確實存在問題。更換了損壞的設備后,電廠恢復了原來的發電能力。

“真是太感謝了!”廠長激動地握著技術顧問的手,“請問我該付您多少報酬?”

“1萬美元。”技術顧問回答得一點兒都不含糊。

“什么?”廠長一下子愣住了。在他看來盡管這個設備價值數十億美元,并且由于機器的故障損失數額巨大,但僅僅在上面畫了一個“X”就收費1萬美元,這未免有些獅子大開口了。于是,他追問道:“1萬美元相對于這個工作量太高了,能否請您將收費明細詳細地逐項分列出來?”

“在儀器上畫‘X’是1美元,查找在哪畫‘X’是9999美元。”技術顧問回答道。

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這樣再棘手的問題也能很快解決。這種重要性就好比醫生給病人診病,醫生只有把病因看準了、看透了才能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才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毫無效果的瞎忙活,進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我的朋友周同的一段經歷,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啟迪。

周同在某建筑公司做項目工程師。這段時間他們的施工遇到了難題——他們要把電線穿過一根10米長但直徑只有25厘米的管道。但是管道砌在磚石里,并且拐了四五個彎。大家費了很大勁把電線往里穿,卻怎么也穿不進去。后來周同想了一個好主意,到一個寵物店買來兩只小白鼠,一公一母。

當看到周同拿著裝有老鼠的籠子前來時,經理有些生氣地質問道:“你買兩只小白鼠來干什么?你覺得小白鼠很好玩是嗎?我們都在這愁得白了頭,你還有心情玩?”

周同并不急于為自己辯解,而是叫來一位同事。他把一根線綁在公鼠身上,把電線拴在線上,并把它放到管子的一端。他叫同事把那只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且逗它吱吱叫。當公鼠聽到母鼠的叫聲時,順著管子便跑開了,身后的那根線和電線也被拖著跑。就這樣,小公鼠拉著電線穿過了整個管道。

經理恍然大悟,驚喜萬分,決定重用周同。

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

“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確的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在其《有效的主管》一書中指出了這一道理。在他認為——“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于效能,然后再設法提高效率。”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要你耗費體力、耗費時間去拼命,而是要你帶著大腦去做,要有合理的思考、智慧的分析。所以,做事時不能僅憑匹夫之勇苦干硬闖,應該講究方法,勤于思考,抓住重點,保證效率,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義。這是最聰明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小結:

很多問題是紛繁復雜、環環相扣的。這就意味著,當我們要了解和解決某個問題時,要去理性地分析其前后因果關系。通過整理問題的前后因果關系,進行合乎邏輯的判斷和思考,你總能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只要把工作中的核心問題解決好了,其他次要問題也就相應地不攻自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昔阳县| 文昌市| 黄梅县| 汾西县| 洪泽县| 正蓝旗| 武川县| 辽阳市| 佳木斯市| 隆德县| 巴里| 敦化市| 会同县| 女性| 墨竹工卡县| 芦山县| 永清县| 沙田区| 阜康市| 江山市| 曲麻莱县| 福鼎市| 嘉荫县| 澜沧| 玉龙| 赫章县| 清涧县| 石渠县| 绥宁县| 孝义市| 小金县| 伊春市| 郴州市| 新邵县| 江永县| 郎溪县| 博湖县| 龙山县| 鄂尔多斯市|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