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學史上的寬容思想研究
- 劉曙輝
- 463字
- 2019-01-05 00:46:57
內容摘要
寬容是行為主體對其不喜歡或不贊成的行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卻不干涉的一種有原則的克制。在概念分析的基礎上,本書追溯了西方哲學史上的寬容思想。
在古希臘哲學中,寬容體現在蘇格拉底的對話方法與亞里士多德的中道學說和政治友愛觀念之中。在古羅馬哲學中,寬容是斯多葛派追求寧靜的一部分。
中世紀哲學中的寬容思想與宗教信仰有關,一是如何對待基督教內部的異端,一是基督教信仰、猶太教信仰和伊斯蘭教信仰之間的共存。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主要是人文主義哲學,人文主義的宗教寬容辯護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勸說高于暴力;第二,區分信仰的根本要素和非根本要素;第三,強調倫理是基督教的核心,倫理高于教條。
近代西方哲學中的寬容思想最為豐富。17世紀,哲學家們通過重新考察寬容的《圣經》根源以及宗教信仰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系來限制不寬容的破壞力,代表人物有斯賓諾莎和洛克。18世紀,哲學家們將寬容討論與對懷疑論的批判聯系在一起,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和康德。
密爾的《論自由》標志著寬容觀念的現代轉變,寬容的對象不再限于宗教差異,也包括文化、社會和政治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