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的創新之處

(一)內容創新

在當代文學/文化語境中,“蒙古歷史敘事”屬于“歷史敘事”的范疇,是一種類型化的書寫。自新時期以來,“蒙古歷史敘事”不但數量巨大,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反映出當代中國的某些社會與文化癥候。但是,這種創作的熱門并未受到研究界的重視,和本書直接有關的研究十分稀少。對蒙古族這樣一個有著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民族來說,“蒙古歷史敘事”在蒙古族當代文學版圖中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對于漢族作家而言,“蒙古歷史敘事”是一種跨族際書寫的重要題材,對于我們思考多民族文學/文化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在選題上試圖打破這種作品熱而研究冷的僵局,以博士論文的容量首次全面地對“蒙古歷史敘事”進行研究。

本書擴大視野,重新調整研究坐標。本書不僅以蒙古族作家的“蒙古歷史敘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還引入漢族作家的“蒙古歷史敘事”的小說與電影進行對比研究,從而將“蒙古題材歷史小說”放置在跨區域、跨文化、跨語際的語境中進行考察。既往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往往將視線局限在封閉的、知識分斷的少數民族文學范疇內,而本書則致力于建構一種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視野下的多民族文學/文化關系,從而在多民族國家“內部的構造”的動力學關系中更好地考察“蒙古歷史敘事”。

(二)方法創新

1.實驗式的寫作方法。本書的寫作方法與一般的文學論文不同。由于“蒙古歷史敘事”問題的復雜性和曖昧性,本書試圖以一種實驗式的寫作方式予以回應。一方面,將目光聚焦在極具代表性的“蒙古歷史書寫”中,不追求宏大的論文架構,而是試圖以小見大,用更多精力對個案文本進行深度耕犁,同時進行少數民族文學的理論建構。另一方面,不追求“純文學”式的分析方式,而是以問題意識為中心,綜合多門學科的理論知識,進行創新的文本解讀和文化闡釋,從而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揭示“蒙古歷史敘事”的深度意涵。

2.理論介入、文本細讀與歷史視野。首先是具有自覺的理論意識,將各個人文學科的理論資源導入研究之中。其次是回到文本的內部,用文本細讀的方式進行敘事學層面的分析和解讀,從而挖掘作品的詩性和文學性。最后是將詩學與社會學對話,將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統合起來,挖掘蒙古歷史書寫中包含的文化政治。

3.從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與文化政治。當既有的文學研究范式已然失效,而新的學科典范又尚未誕生之時,回到“文本的歷史性”與“歷史的文本性”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懊晒艢v史敘事”不能僅僅遵循所謂的“純文學”的審美研究或者文學性研究的典律,而應該將其放置在文化研究與文化政治的邏輯框架中,成為與社會、與時代構成互文的小說。換言之,我們必須將“蒙古歷史敘事”視為“文本事件”,將其作為“文化現象”進行研究。

4.少數民族文學的跨學科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科際整合和跨界研究是發展的大趨勢,對于“少數民族文學”這一學科而言,它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鮮明的跨學科色彩。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不僅是所謂的文學研究,更需要與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匯通。本書將打破學科的分斷與區隔,在跨學科的知識背景下對“蒙古歷史書寫”進行綜合性研究。

5.借鑒海外漢學的研究經驗。筆者發揮暨南大學在海外漢學研究方面的本土優勢,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料與學科資源,將海外漢學(現當代文學)的研究方法與少數民族文學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打破大陸學界與海外學界在語言、地域、資訊方面的溝通障礙,使自己的研究能夠與海外學界進行對話,從而提升本書的研究水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肃北| 石棉县| 华安县| 鹿泉市| 东乡县| 格尔木市| 巨野县| 仁寿县| 堆龙德庆县| 昌图县| 湖口县| 阳西县| 叶城县| 西贡区| 东乡| 同心县| 崇州市| 仁化县| 昌乐县| 三明市| 讷河市| 赤城县| 堆龙德庆县| 延长县| 二连浩特市| 安国市| 延庆县| 玉溪市| 招远市| 藁城市| 长宁县| 南和县| 沙坪坝区| 平邑县| 永昌县| 饶平县| 五河县| 连山| 淮滨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