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從心集
  • 程漢大
  • 2074字
  • 2019-01-04 20:14:05

五 英國的法治經驗

英國的法治進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建立適度強大的政治權威,進而實現政治與法律的良性互動,是順利走向法治的必要前提。雖然理論研究業已證明,法律和政治的分離,是實現法治的必由之路,但毋庸置疑的是,法律和政治是無法截然分開的,它們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兩大核心部分,總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政治的有序運行離不開法律的合法性支持,另一方面,法律價值的實現也離不開政治后盾的保障。因此,法學家們“一般作如下假設:一種有效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地須與國家強制力攜手并進”。〔美〕布魯斯·本森:《沒有政府的正義:中世紀歐洲商人法庭及其現代版本》,徐昕、徐昀譯,載史際春主編:《經濟法學評論》第3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76~77頁。缺失了國家政治后盾的法律僅僅是“不發光的燈、不燃燒的火”,一如霍布斯所言:“信約(指法律)本身只是空洞的言辭,除開從公眾的武力中得到力量以外就沒有任何力量來約束、遏制、強制或保護任何人。所謂從公眾的武力中得到的力量,指的是從具有主權的一個人或一群人組成的不受束縛的集體的手中取得的力量。”〔英〕霍布斯:《利維坦》,黎思復、黎廷弼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141頁。然而,同樣不容置疑的是,由于政治的核心是權力,其首要目標是獲取和運用權力,而法律的核心是權利,其基本使命是界定和保障個人權利,因而政治和法律之間又總是存在一定的張力和沖突。為了權力,政治有可能無視權利,壓制法律;為了權利,法律必須約束權力,規制政治。所以,政治和法律既相輔相成,又相反相克。二者關系結構的不同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的進程。如果相輔相成關系居于主導地位,則形成良性互動關系,法治文明將順暢發展;如果相反相克關系占據了主導地位,就會阻礙法治文明的進程。

其中,政治因素是影響雙方關系結構的主導力量,因為在二者的矛盾中,政治畢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質言之,如果政治權威適度強大,政治權力的作用發揮合理有度,雙方便形成良性互動關系,進而推動法治發展,如若不然,后果無非兩個:或者因政治權力過于弱小,無力將社會整合為一個政治共同體,法律的統一和有效實施難以保障,法治自然無從談起;或者因政治權力過于強大,居于法律之上,變法律為自己的工具,結果就會走向法治的反面——專制。

對英國來說,在國家文明產生之初,王權是極為弱小的,發展是緩慢的,所以沒有吞噬掉古代民主遺風,使得法治的原始基因得以繼承下來。后來的政治統一是通過自下而上的聯合道路實現的,因而統一后的王權依然不夠強大,這使得它無力完成法律統一的任務,假如長此以往,法治是不可企望的,甚至根基不穩的政治統一也將付諸東流。所幸的是,統一后不久,諾曼征服就送給了英國人一個強大的國王政府,從而及時地彌補了王權過于弱小的政治缺陷。

更為幸運的是,由于諾曼男爵聯合力量的抗衡作用,諾曼王權不可能強大到東方國家那種程度,從而形成了一種集權而非專權的適度強大的國王政府,結果就為法治傳統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左右逢源”的良好政治環境:集權性賦予國王政府以足夠的力量,使它有能力維持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并通過自上而下的司法改革實現法律的統一;而非專權性又決定了它沒有足夠的力量以超越法律,致使法律自治得以起步和順利成長。由此可見,建立適度強大的中央政府對于法治的生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這是英國留給后人的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歷史經驗。

第二,法律自治的制度化建設是關乎法治成敗興亡的決定性因素。英國的法治傳統雖說源遠流長,但在12世紀以前,由于尚未建立自成系統的法律設施和制度,因而法律只能寄生于政治系統的外殼之下。既然“寄人籬下”,難免“仰人鼻息”。在此情形下,倘若出現一個權迷心竅的政治家且此人有能力建立專制統治,法治傳統必將岌岌可危。如果法治不想坐以待斃,只能訴諸人民的非法暴力反抗以求自保(如約翰王時期的武裝叛亂),除此之外,也沒有任何合法有效的制度手段可資利用。普通法的產生使這個難題得以化解。換言之,普通法的形成過程亦即英國法律自治傳統的制度化過程。如果說在此之前英國的法治傳統尚處于“蛹化”階段,那么,普通法的產生則標志著它已經“化蛹為蝶”。

完成制度化后,法律就“成家立業”了,于是,有條件擺脫政治權力的羈絆,獨自為政。用麥基文的話說就是,在治理權內,國王至高無上,在審判權內,法律至高無上。于是,“英國有了一個真正的司法權,就其重要性與地位的崇高講,不下于立法權和行政權”。〔法〕勒內·達維德:《當代主要法律體系》,漆竹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351頁。從此,英國的法治傳統開始立于不敗之地,盡管未來的路上依舊布滿荊棘,險象環生,但它憑借著制度化的后盾支撐一路過關斬將,終達勝利的彼岸。都鐸王朝在專制道路上的自我克制,斯圖亞特王朝專制夢想的最終破滅,都充分顯示出了法律制度化的強大威力。從這個事實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另一條具有普適價值的歷史經驗:對于法治事業來說,制度化建設是硬道理。

第三,法律制度化的核心是自治型司法制度的建設。英國的司法制度化既早于又快于行政制度化。早在12~13世紀,伴隨著普通法的產生,英國就基本實現了司法制度化,而行政制度化直到16世紀才真正啟動。雖然伊麗莎白一世當政時期號稱是都鐸專制王權的巔峰期,但她既沒有常備軍,職業官僚也只有1000人左右,不及當時法國的一個省。由于司法制度超前發展,行政制度發展相對滯后,所以,英國的行政管理在很長時期內主要通過司法渠道來完成,由此形成了行政司法化傳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柘城县| 金平| 沐川县| 肃宁县| 龙江县| 大冶市| 金堂县| 油尖旺区| 怀来县| 永清县| 黑山县| 松原市| 禹州市| 江北区| 塔城市| 万盛区| 太康县| 阳曲县| 张掖市| 镇巴县| 张家界市| 九龙县| 桐柏县| 馆陶县| 龙游县| 江华| 安阳县| 吴堡县| 鄄城县| 晋州市| 洪湖市| 海口市| 额尔古纳市| 墨竹工卡县| 德州市| 宜君县| 杭锦旗| 诸城市| 璧山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