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詞的界定標準、構成方式、特點及其成因
古代漢語詞匯以單音詞為主,現代漢語詞匯以復音詞為主。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由于受文體的限制,篇幅短小,其詞匯主要以單音詞為主,同時已經出現了少量的復合詞。在這些復合詞中,名詞占了絕大多數,名詞中又以專有名詞為主,而動詞和形容詞極少。漢語從以單音詞為主發展到以復音詞為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漸變的緩慢的發展變化過程,人們觀察到的往往是詞形演變的結果,其過程如何?向為語言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今文《尚書》也以單音詞為主,但已產生了大量的復合詞。雖然這些復合詞仍以名詞為主,但是動詞、形容詞的數量較之甲骨文、金文比例已有明顯增加。今文《尚書》正處于單音詞向復音詞轉變的過程中,有些復合詞形義皆已定型,也有一些復合詞正處于形成的階段。處于形成階段的復合詞主要表現在詞素序位尚未定型,既有正序又有異序;有些又僅出現異序組合,正序組合還沒有出現;有些是復合詞和短語的形式交替使用,諸如“天命”和“天之命”,“天罰”和“天之罰”,“天威”和“天之威”;更多的是構形相同,但復合詞與詞組邊界模糊。因此,要研究今文《尚書》中的復合詞,首先要區分復合詞和短語,確定復合詞的界定標準。當然,漢語中復合詞與短語的界定問題一直是一個研究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