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內生增長理論與經濟轉型期國家的改革實踐

與發展經濟學的結構主義理論相反,內生增長理論則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的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術進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內生增長理論的內容主要包括掌握一定科學技術水平的人口增長率、儲蓄率和科學技術進步因素以及完全競爭的市場約束條件等,在理性預期的動力作用下形成各種經濟增長方式的模型,進而系統地解釋和闡述經濟運行的一般軌跡。這對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想從傳統經濟國家轉向現代經濟國家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再加上這時候又有一些傳統性的農業國家要向現代性的工業化國家轉型,人們對發展經濟學及其結構主義經濟學的無能為力深感失望,就紛紛地轉向“內生增長理論”尋求指導。

內生增長模型包含了兩條具體的研究思路,這對這些國家看起來十分有用。第一條是羅默、盧卡斯等人用全球經濟范圍內的收益遞增、技術外部性解釋經濟增長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有羅默的知識溢出模型、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模型、巴羅模型等。第二條是用資本持續積累解釋經濟內生增長的方式,代表性模型是瓊斯-真野模型、雷貝洛模型等。但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內生增長模型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競爭假設條件過于嚴格,限制了模型的解釋力和適用性;二是完全競爭假設無法較好地描述商品的技術特性:非競爭性和部分排他性。這就使一些內生增長模型產生了邏輯上的不一致。另外,內生增長理論并不單單是為傳統型農業經濟向現代型工業經濟轉型服務的,也不是專門為傳統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國家服務的,這就使人們對不同問題的理論把握和應用范圍產生了“憂郁”,分不清怎樣正確地利用這種理論才能符合自己所屬領域的界限。但內生增長理論畢竟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綜合性的基本理論,它應該普遍地適應各種區域經濟發展的情況。內生增長理論較之新古典經濟學、二元經濟結構理論以及拉美學派的結構主義經濟理論有明顯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強調了“理性預期假說”的經濟發展預期,進而從整個理論的運行狀態和約束條件就可以體會到經濟發展預期的大體過程和基本結果將利率和經濟增長速度只差(r-g)作為企業創新過程的貼現因子,進而探索企業的市場進入條件,這是內生增長理論一個成功的理論探索,使微觀經濟實體的市場預期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得到了加強,可參閱菲利普·阿吉翁、彼得·霍伊特《內生增長理論》,陶然、倪彬華、汪柏林等譯,2004,第119頁。。但以內生增長理論為代表的整個現代經濟學理論,除過了“理性預期假說”這種強調個人及微觀經濟實體的市場作用外,人們并不能明確地看到微觀經濟體在經濟運行的具體過程中在模型中的位置、作用和變化軌跡,這和牛頓力學模型相比是一個顯著的差別,唯一比較明顯的是在模型中出現了時間偏好,或者也叫利率的運行軌跡和狀態,這難免讓人們不能十分滿意。

人們普遍反映“理性預期假說本身沒有太多確定性的政策含義,一切都取決于它所根植的經濟框架”。特別是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創造了一個沒有資本家的資本主義模型”,在那里,“企業僅僅是一個空殼,它對市場價格做出反應,并將輸入轉換成輸出,并不存在創新的空間,也不存在壟斷者和寡頭壟斷者”〔美〕約翰·卡西迪:《市場是怎樣失敗的》,劉曉峰、紀曉峰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第68~69頁。。這說明,對于現代經濟學理論,不僅僅是要用數學手段進行描述,而且還要緊緊地抓住人類經濟活動的實質,微觀經濟活動的行為與宏觀經濟現狀之間的關系,而且這種關系與人們的經濟活動時空特性密切相關,而理性預期假說卻恰好忽視了這一點。現代經濟學派是那么地重視微觀經濟主體在社會經濟形態中的作用,但他們的代表性學說——“理性預期假說”卻在描述宏觀經濟運行狀態時將微觀經濟主體“丟失了”,這難免讓人感到遺憾。

當然,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運行比簡單的物理運動,甚至比分子的生命運動還要復雜。但社會經濟學家并沒有放棄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基礎的結構構建,正像普朗克常數將微觀粒子的“幽靈”靠它的運動形態神奇地結合起來一樣,社會經濟學家一直呼吁經濟學家在這方面的努力。柯林斯Collins, R. ,“On the Micro foundations of Macro soci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1981), pp.924-942.、吉登斯Giddens, A. ,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Berkeley(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等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說明現代經濟學在宏觀經濟基礎的微觀化方面仍有很多具體的工作要做。

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確切地看到,內生增長理論在對傳統經濟社會向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轉型的國家中發揮過什么卓越的作用,更不要說是從傳統經濟向現代工業化國家的轉型問題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蘇聯和中國等一批國家正在實現著這樣的經濟轉型。但蘇聯社會向俄羅斯社會的經濟轉型過程人們仍然歷歷在目。俄羅斯經濟轉型期的情況極為復雜,這主要是由美國人設計的經濟轉型理論。因為在這段時期,俄羅斯除投資不斷減少外,主要有外債和通貨膨脹率的困擾。于是俄羅斯靠發行大量貨幣來維持經濟,結果引起更猛烈的通貨膨脹和社會不穩定。我們這里選擇了俄羅斯市場化最激烈的時期,1992~1995年這個時間段的主要經濟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到急劇下滑的投資波動和經濟增長速度跟著急劇下滑的事實(見表1-2和圖1-12)。俄羅斯的高通貨膨脹率使人力資源彈性反向提高,貸款占GDP的比重增大使資本彈性大量注水。因此,經濟增長值的成分也顯得極為復雜。

表1-2 俄羅斯經濟轉型期1992—1995年投資與經濟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劉文革:《俄羅斯經濟轉軌進程中的通貨緊縮》,《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3年第3期。

同樣在這個轉型階段,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不但比較順利地完成了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學的轉型,而且取得的成績世界矚目。經濟時期的統一價位通過“雙軌制”平穩地過渡到了市場價格體制。這在西方主流經濟學家看來是絕無可能的事,“他們用人不可能分兩步跨過懸崖來描述由此必然會帶來經濟上的混亂”呂煒:《中國經濟轉軌實踐的理論命題》,《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但中國卻始終保持著改革與經濟增長同步進行的發展態勢,連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也將這一策略評價為一個天才的解決辦法〔美〕斯蒂格利茨:《中國第二步改革戰略》,《人民日報》1998年11月13日。

圖1-12 俄羅斯1992~1995年主要經濟運行狀況

(1)中國1990~1999年經濟增長速度和投資發展趨勢以及怎樣應對。

表1-3是1990~1999年國民經濟增長總值Z、經濟增長速度G與投資IN、消費總量X和消費率P的增長情況。把表1-3繪制成圖1-13的曲線圖,我們發現從1993年起,投資開始和經濟增長速度一起下降,而1993年、1994年、1995年連續三年降幅最大,經濟增長曲線也跟著大幅度下滑一直到1999年年末,但消費下降的起伏不太大。結合表1-3,在經濟增長和投資不斷下滑的同時,增長的空間范圍也在不斷地縮小,這對一個國家的經濟轉軌是否能夠實現其歷史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這項改革是政府領導的改革,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它不會坐視不管,會因此斷然采取措施的。中國的改革實踐印證了這一點。

表1-3 1990~199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與投資、消費率的增長情況

圖1-13 1990~1999年經濟增長速度與投資、消費率的增長情況

(2)中國政府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拉動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的問題。

中國政府參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起始于1998年,首先調整了稅收政策以加大出口導向的力度(這和拉美一些國家采取的政策恰好相反)。其次是以中央政府為主導的直接投資拉動,連續發行國債和增加預算內投資等主要方式。最后是通過補充和增加建設項目資本金,以擴大對銀行貸款的需求。

表1-4是2001~2006年中國投資的基本情況統計。從2000年開始到2001年的投資拉動,明顯下滑的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出現回升,這時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國家預算內資金所占比重大規模地提高,國債資金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這使得整個經濟運行的通縮程度極為嚴重。因此,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主要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普遍投資和擴張,信貸膨脹以及外資猛增是主要方式。從圖1-14可以明顯地看出,這時地方政府投資增長的速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的增長速度,而中央投資開始下降,到2002~2003年中后期竟出現了負增長。全國經濟增長速度平穩地出現了回升趨勢。從圖1-14還可以看出,從2003年起地方的投資開始呈下降趨勢,而中央政府的投資又開始呈上升趨勢,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處于平穩的上升趨勢,基本上顯示中國的經濟增長路線符合特殊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是因為,如果不靠政府進行經濟拉動,主要靠市場投資拉動必然要走到經濟零增長的過渡階段,“休克療法”的現象就會在中國重演,這個問題我們從圖1-14已能看出。另外,中國的金融市場也已經顯現出基金業績與投資者的反向選擇,這種現象從2002年年底開始就一直沒有中斷過。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去掉政府拉動經濟將出現零增長的前兆,它的機理我們將在本書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專門論述。

表1-4 2001~2006年中國投資基本狀況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網站(http://www.stats.gov.cn)公布的各個年代統計表整理計算得出。

但是主要以政府拉動的經濟增長也有不可或缺的弊端,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經濟結構不太合理,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拉動很容易使經濟結構帶上人為作用的痕跡,甚至有的地方用行政的手段分指標,下任務。人為的支柱產業、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原有結構。

②在投融資體制改革尚未到位,投資和融資的微觀約束機制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這種地方性投資的作用將導致投資過熱,并由此引起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過熱,進而引起經濟過熱。

圖1-14 2001~2006年中國投資基本狀況

③在市場體制確立的情況下,政府投資會以民營、企業信貸和融資等形式出現,在沒有產權約束或通過非市場化途徑獲得的非法利益,拉大窮富差別,破壞社會穩定,使人們對市場經濟產生誤解,導致市場化進程后退,有學者已提出要警惕“發展陷阱”在中國重演。

從現在已有的資料來看,我們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來證明以“理性預期假說”為基礎的內生增長理論,包括現代經濟學,在指導傳統經濟國家向現代工業化國家的過渡中取得顯著的成績,但我們確實知道現代經濟學在指導西方20世紀70年代的金融改革中,在指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美國的金融創新與房地產業合作的過程中,其結果可從1987年西方的股票大崩盤,2008年的世界金融大海嘯中得到證實。

從以上的論證中我們已經看到,隨著二元經濟理論在指導發展中國家的受挫,內生增長理論在轉型期國家應用的不一而終,關于傳統經濟國家向現代經濟國家轉移的具體經濟理論到底應該怎樣確定?我們還必須要認真考慮,或者說我們還必須要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再進行認真的探討。這種探討,無論在宏觀基礎的界定、研究工具的選擇上,都必須和人的經濟行為時空觀取得一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保山市| 永仁县| 景宁| 安徽省| 乳源| 招远市| 潞城市| 汉寿县| 视频| 微山县| 金昌市| 景洪市| 云龙县| 德昌县| 石景山区| 屏南县| 大悟县| 阳江市| 明溪县| 原阳县| 阳东县| 博白县| 赤壁市| 苏尼特左旗| 大田县| 南宫市| 育儿| 钦州市| 尉氏县| 牡丹江市| 武夷山市| 抚松县| 巫山县| 永平县| 建阳市| 简阳市| 洮南市| 枝江市| 汽车|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