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無錫實踐與特色
- 劉煥明
- 2658字
- 2019-01-04 23:23:54
第三節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都要面臨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我國也不例外。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范圍內區域格局的重新組合,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此時,正確把握區域經濟發展的內涵、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對于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推動作用。
一 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概念
1.區域的概念
“區域”,土地的界劃,是從空間的角度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特定活動范圍進行劃分的概念,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出不同類型的區域。不同的學科對區域有不同的理解。地理學上的“區域”是指用特定的指標在地球表面劃分出具有一定范圍的連續不分離的單位,作為地球表面的一個地理單元;經濟學上“區域”是指一個經濟相對完整的單元;政治學上的“區域”是指國家實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單位,如省、市、縣等;社會學上“區域”是指具有人類某種相同民族、文化、宗教、語言等特征的人群聚居的社區。現實生活中的“區域”是一個地域空間概念,指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地域空間的、以物質與非物質客體為對象的一個地區。區域的概念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區域一般指省、市、縣等行政單位;而廣義的區域則是指在國家相關法律許可下,超越行政單位的界限,由多個行政單元的全部或部分所組成的一個區域,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蘇南地區等。本節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的廣義的區域概念,它是指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載體空間,稱之為經濟區域。經濟區域以地域劃分為基礎,以大中城市為核心,以交通線路為聯系,超越一般行政單位的界限,匯聚生產、生活要素,實現市場整合,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區域經濟發展的概念
區域經濟指的是在一定區域內,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產生的生產綜合體,它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同時它也是一種在地域分工和社會勞動基礎上形成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具有自身特征。同區域的概念一樣,區域經濟發展的概念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區域經濟發展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從落后走向發達的過程。因此,決策者需要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制定出符合區域基本情況的、適合區域經濟政策和發展的規劃。狹義的區域經濟發展則是指該地區內生產力不斷提高,產業布局趨于完善,經濟關系逐步協調,經濟結構逐漸合理,生態關系逐漸和諧,社會財富逐漸增加的過程。本書的區域經濟發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因地制宜,采取適當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和區域經濟政策,最終實現發展目標的社會經濟活動。它能反映人口、資源、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通常有發育、生長、成熟、轉化四個階段,發展過程呈螺旋式上升。
二 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
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自然、區位、人口、政治、經濟、文化等,具體體現在以下諸多層面。
1.自然、區位和經濟因素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自然因素是指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自然基礎,包括土地、礦產、水、能源、海洋資源、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及其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區域自然因素的差異和稟賦情況是區域勞動分工的前提,決定了區域的產業結構布局和運行模式的選擇;區位因素簡單來說就是區域位置因素,是指促使區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和變化的原因或條件,包括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等。位置、交通以及信息的優劣決定了區位因素的優劣;經濟因素則是指區域內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政策,原有的基礎設施,潛在的發展活力等因素。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有其歷史繼承性,現有的經濟因素既是歷史的成果,也是未來的起點。
2.區域經濟發展的保障是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政治體制、經濟政策以及國內外關系等。政府通過制定區域發展戰略規劃,決定區域產業結構布局、區域間經濟合作、資源的開發利用等,從而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文化因素是指區域間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導致了區域文化背景和傳統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民族、語言、宗教等方面。區域文化滲透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促進或者阻礙著區域經濟的發展。
3.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人口和科技因素
其中,人口因素指的是在特定的區域空間范圍內構成人類社會的有生命的個人的總和,包括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人口分布、人口結構、人口流量等。人類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如果區域內人口數量過度,增長速度過快,人口結構失衡,趨于老齡化,就將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科技因素是指人類所取得的科學技術成果,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成果和自然科學成果兩方面,既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又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運用合理可靠的科學技術手段,將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反之不僅會阻礙區域經濟的發展,而且會影響甚至破壞區域發展環境。
三 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意義
經濟活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它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間內進行的,因此區域經濟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十分重要。作為發展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內涵,要在一個人文、自然條件相似的區域內,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實現經濟的最優化發展,必然要去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說,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具有以下諸多重要意義。
首先,我國疆域廣闊,經濟區域數量繁多,每個區域之間的差別顯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各有不同。如何使各個經濟區域都發展活躍起來,提高區域整體效益是我們亟須解決的問題,也是發展經濟學要研究和解決的關鍵問題。由于區域和產業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把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來,就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有序的、開放的、競爭的市場,把各個區域、區域的各個層面聯系起來,協同互補。
其次,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區域發展不平衡、整體發展水平低下是基本特征,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國家工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的歷史重任十分困難。實現現代化是一個分層次、分階段、有計劃、有步驟的過程,發展經濟是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必經之路,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與各區域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對于目前的我國來說,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研究對促進區域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至關重要。
最后,我國正處于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進程中,新時期我國最根本的特征是改革開放。在這個新階段,發展區域經濟,減小貧富差距,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對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樹立強國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