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堂觀察課

某醫學院一年級的學生坐在階梯教室,準備上本學期最后一節王教授的生理課。王教授是這所大學資歷最老的教授,頗有聲望,因紀律嚴明而讓學生又敬又怕,所以當他右手拿著包走進來時,這間大教室里鴉雀無聲。

王教授走上講臺,從他的醫用包里取出一個裝有黃色液體的燒杯,放到面前的講桌上,然后說:“今天我想和你們討論一個話題。”他的聲音帶點兒火藥味,“我聽到一個傳聞,說我對你們這些學生太嚴格,作業布置得太難,讓你們花的時間又太多。”

王教授停頓了一下,觀察他面前階梯座位上學生們的表情。“好吧,讓我告訴你們。”他嚴厲地說,“你們真是不知道你們現在有多輕松!我上醫學院的時候,做的事跟你們一樣多,花的時間也和你們一樣多,況且我們那會兒還沒有這些奢侈的儀器,也沒有現代的實驗室,而這些東西你們現在已經是習以為常了。舉個例子來說吧,你們怎么檢驗糖尿病?”

坐在第四排的一個女生回答說:“可以先采集尿樣,然后送去化驗室化驗。”

“可以,”王教授回答說,“然后呢?”

“然后拿回化驗單,根據化驗結果決定如何治療。”

“沒錯。”王教授大聲說道,“然而,在我們那個年代還沒有這些裝備精良的化驗室,也沒有診斷室。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自己動手化驗,沒有任何人幫忙。比方說,你知道我是怎么化驗糖尿病的嗎?”

女生迷茫地搖了搖頭說:“不知道。”

“我來告訴你我是怎么化驗的,用嘴嘗。”

這個女生難以置信地搖了搖頭。

“沒錯!”王教授斷言道,“如果尿樣是甜的,那么病人就有問題。”他拿起講桌上那個裝著黃色液體的燒杯繼續說:“這是我從化驗室拿來的尿樣。你們知道嗎,我可從來都沒有喪失診斷的能力。”王教授一邊說著,一邊用他的手指蘸了點兒尿樣,然后用舌頭舔了舔。

“太惡心了!”這個女生大聲說道。其他同學類似的反應也表明,這個女生并不是唯一一個覺得惡心的人。

“嘿,至少不是糖尿病。”王教授說道,一邊還從實驗工作服的口袋里抽出手帕,將手指擦干凈。但這一舉動看來并沒有讓那些目睹這一“診斷”的學生停止騷動,他們不停地竊竊私語,直到王教授命令他們安靜,他們才有所收斂。

“我想,現在你們有些人一定在納悶兒為什么我要做這樣一個示范。”他把燒杯放回講桌繼續說道,“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我想提醒你們,醫學院從來都不是個讓人輕松的地方。要是你們沒法承受這種壓力,現在你們就該離開這個教室。那么,作為一個一直提醒你們學醫有多難的人,我想讓你們每一個人都到講臺上來,按照我剛才做的再做一遍。”他輕輕敲打著裝著尿液的燒杯說:“我想讓你們嘗嘗學醫究竟可以苦澀到什么程度。”

王教授說完,沒有一個學生離開座位。

“來啊!現在可不是你們害羞的時候。”

還是沒人動。

“那么,不如來點兒小條件刺激一下你們。”王教授提議說,“你們必須過了這關,才能繼續你們的學業。所以,如果你們不照我說的做,我就馬上給你們不及格,你們也好早日離開醫學院。”

這么一說,看似起了效果。學生們不情愿地磨蹭到講臺上,緊張不安的情緒顯而易見。他們將手指伸進燒杯,嘗了尿樣,然后立馬沖到洗手間,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等每個人都回到教室后,王教授又開始說:“做這個示范還有第二個原因,和之前的原因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話說到一半,他把燒杯放回醫用袋里,又繼續強調剛才的話。“尿樣診斷示范的第二個原因,是讓你們明白在進行醫務工作時觀察的重要性。也許某天你們在為病人做檢查的時候,從他們口里說出的是一回事,而他們的肢體語言告訴你的卻是另一回事。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也許你就能發覺不對勁的地方,并且在考慮多方面訊息的基礎上,做出準確的診斷。”

“那觀察到底有多重要?”王教授說最后一句話的時候,一不小心露出了一絲微笑,“如果你們剛才仔細觀察我的動作,你們會發現蘸了尿液的是我的食指,而我舔的卻是我的中指!”

故事很幽默,意義卻很深刻:觀察——周全又細致的觀察對于如何閱人,如何成功地察言觀色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問題在于,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會看,卻看不出真正的門道。也就是說,他們只是盡最小的努力去觀察,周遭的一切只是從他們的眼前一晃而過。這樣的人并不留心世界的細微變化,也不可能感知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更不用說能夠分辨蘸上尿液的是中指還是食指。

這些沒有觀察能力的人所缺乏的東西,用飛行員的行話來說,就是“環境感”,即一種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的方位感。這些人對于周圍的環境沒有明確的概念。讓他們走進一個擠滿人的陌生房間,給他們一次機會環顧四周,然后要求他們閉上眼睛,說出看到的東西。結果,他們除了人,說不出任何其他東西。

這些人就是那些對生活的細微變化熟視無睹的人。

“我妻子剛提出了離婚,我從來沒發覺她有這樣的打算。”

“我兒子嗑藥已經有五年了,之前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我和這家伙爭執不下,他不知怎么給了我一拳,我看都沒看見。”

諸如此類的話,就是出自那些從來不知該如何有效觀察的人之口。其實,這種無能也不足為奇。畢竟從小到大,沒人教過我們該如何進行觀察。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無論是小學、高中還是大學,都沒有設置教人觀察的課程。我們的課堂上也從來沒有出現“王教授”。

如果你自學學會觀察的本領,那么你是幸運的;如果不是,那你這一輩子要錯過多少可以幫助你達到目的的有用信息,數量多到讓你難以置信!

其實,觀察人——學習非語言行為、解碼行為背后的心理秘密和利用非語言行為來預測人們的行動——是一件值得你花時間的事情,也會對你所付出的精力給予豐厚的回報。

機場是鍛煉觀察力的最佳場所

如果想成為一個善于觀察的人,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去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仔細觀察每一個人的姿勢、表情、動作以及他們與他人之間的交流畫面。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的首席談判顧問杰勒德·尼倫伯格為我們推薦了一個培養敏銳觀察力的平臺——機場,他認為,這里是鍛煉觀察力場所的不二之選。

機場是觀察人們行為動態全景的最佳場所。它就像一個奇妙的實驗大樓,能讓你觀察到無數的非語言信息,而這些信息能夠有效地揭示出人們當時的想法、感受和態度。

通過觀察每一個抵達或離境的旅客的肢體語言,你可以揣測出他們的心理狀態。在候機樓,你可以看見害怕乘飛機的女人不斷地捏自己的手,仿佛在安慰自己說:“放心吧,不會有什么事的。”而等待離境的男人也可能會對飛行感到不安,只見他直挺挺地坐著,腳踝交疊,雙手交握,外側的大拇指有節奏地敲打著內側那根大拇指。這些都是意味著內心緊張的肢體動作。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判斷出他們是否正在為自己是否會錯過航班而擔心,是否正準備去探望朋友或親人,是否期待有人來接他們……

一個女商人坐在機場候機樓的座位上,等待自己所乘航班的登機通知。你會注意到,她筆直地坐著,身體僵硬,背部拘謹,腳踝一動也不動,雙手緊握。

通過這些非語言性信息,我們可以猜測出這個女商人現在很緊張,很焦慮,進而推斷出她害怕坐飛機或擔心航班延誤,也許她會因此而錯過一場重要的約會。

在這個女商人的前面,有三個男商人正在打電話。你會觀察到,第一個男商人焦慮不安地坐在那里,眼睛緊緊盯著放在腿上的手提電腦。他雙肩僵硬,外套扣得整整齊齊,面部表情也很嚴肅,看起來他好像要去參加一個會議。

我們由此便可判定,這個男商人正在跟人交談,或許與他交談的人就是他的老板。他極想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其信服自己的能力,或者他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方。

第二個打電話的男商人,看起來相當放松。他很隨意地蹺著二郎腿,一只手抱著后腦勺兒,身體微向后靠著,面露微笑,態度隨和。我們不難推斷他正在和一個很熟的人打電話,這個熟人可能是他的妻子或者是一個老朋友。

第三個男商人的身體向前傾斜,低聲細語,試圖在擁擠的機場人流中營造出一個私密的空間。你會發現,他舉起一只手,遮住左半邊臉,雙眼朝下看,似乎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表情。通過觀察他的肢體語言,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他在秘密行事,可能正在計劃著某個機密的交易或會面。

來到行李提取處,你會看到一個家族團體——這由他們相似的走路姿態可以很容易猜出來。仔細觀察,他們是否在期盼共度一個愉快的假期,或者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不是有些緊張,這種緊張的關系是否表明他們在旅途中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請用你的直覺來判斷。

如果你進行觀察的時間是周末,機場就會有許多旅客的家人或朋友來接機,所以,你會目睹很多擁抱或親吻的感人場面。這些肢體動作都是對愛情和快樂做出的非語言表達。

又或者,你會看到有的旅客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徑直走向停車場或停有出租車的路邊。此時,你要注意,他們是疾步快走還是悠閑地慢走。一個人行走的速度能夠讓你深入了解這個人的本次旅行是否重要。

你還會發現,有的人焦急地等待著,并不停地看手表或者朝車輛開過來的方向張望,有的人緊握手機,似乎在等電話。

就像你所看到的那樣,機場有許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場景供你觀察。所以,下次乘坐飛機時,你可以提前來到機場,放下書本或雜志,花點兒時間觀察一下周圍的人。你將會看到許多不同的畫面,這些畫面能給你提供足夠的線索,去揣摩他們此刻的心理狀態,進而推測出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如果觀察對象是跟其他人一起的,通過觀察他們是如何交流的,就可以推斷出他們之間的關系。

觀察和解析他人行為的時間越長,“讀人”的技巧就越高超。

以手遮口說話,一定是在說謊嗎?

觀察并了解他人的姿勢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然而,精確地解讀它的含義卻異常困難。比如,一個人在說話時,突然以手遮口,這通常表示他無法確定自己所說的話的真實性。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即一個人在和你交談時,突然用手遮住自己的嘴巴,你是否認為對方在撒謊?人的本性如此,我們本能地很少會考慮其他可能性。大多數人會想當然地將這一手勢認為是撒謊、不確定或試圖隱藏什么的表現。

或許事實的確如此,但是,在下結論之前,你不妨回想一下,他以前是否出現過這一舉動,如出現過,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如沒有,再考慮一下,他可能剛做過口腔治療,或是有人告訴過他,他有口臭,而他在說話過程中突然意識到了這點,因此以手遮口。總之,請一定要考慮其他的種種可能性。

雖然客觀地集中注意力來觀察姿態,在一開始是很困難的,但是經過每天練習就會變得比較容易了,這就好比學習一門外語,對它熟悉了便能運用自如。

大多數外語教師會強烈建議學生多花時間去聽——多聽那些說話流利的學生是如何發音的,即“滲透式學習”。同樣的道理,只要領會到你所看到的肢體動作的意思,多多練習就可以掌握這項技巧了。

其實,任何人群聚集之處都是很好的觀察場所,比如機場、公園、購物中心等,尤其是那些允許人們自由表達情緒和態度的社交聚會和商業會議,最適合在其中做徹底的研究。因為參加此類活動的人態度非常積極,每個人都會開誠布公地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

另一種磨煉你識別技巧的好方式是觀看電視臺紀實報道、對話類節目或辯論賽,甚至是虛構的犯罪表演。因為在模擬表演中,演員會演示一系列廣泛的情緒和意圖。另外,訪談節目也是值得一看的,因為在觀看采訪時,你會觀察被采訪者是如何下意識地通過肢體動作回應采訪者提出的問題的。

當你在觀看這些節目時,先試著只看畫面來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用筆記錄下當事人的各種臉部表情、手勢和姿勢,然后每隔五分鐘切換回有聲狀態,比較一下人物言語的表達和你根據表情姿態所推測出來的結果是否一致,但一定要注意節目中人物的表情姿態的調和與連貫性。

視覺型、聽覺型,還是觸覺型

你見過熟練的鎖匠干活嗎?簡直就跟玩魔術一樣。

他擺弄一把鎖,能聽到一些你聽不到的聲音,看到一些你看不到的畫面,感覺到一些你感覺不到的情況。只需一會兒,他就了解了鎖的整個結構,并且把它修好。

一個優秀的高情商的交流者也是這樣工作的。他可以了解任何人的內心組合(也稱為策略),可以像鎖匠那樣考慮、思索,從而探索出別人的內心結構。

了解別人策略的關鍵就是要注意他們的言行舉止。要知道,人們會把你想知道的有關他們策略的一切信號都傳達給你,有時是通過語言傳達的,有時是通過行動傳達的,有時是通過眼神傳達的。

你可以學會巧妙地去“閱讀”一個人,就像你能學會讀一本書、一張地圖一樣。記住,策略只不過是產生特殊結果的一種特殊思維組合。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他們的策略,同時仔細觀察他們的特殊反應。

人大致分為三種類型: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

那些主要依靠視覺系統的人傾向于以圖像看世界。他們通過大腦中處理視覺信息的部分,獲得他們最大的感覺力。因為他們的語言力圖跟上大腦中的圖像變化,所以這樣的人常常說話較快。因為他們只是想要把大腦中的圖像描述出來,所以常常不太注意表達方式,而更傾向于用視覺語言來表達,向人們描述這些東西看上去怎么樣,呈什么樣的形狀,是明還是暗,等等。

那些聽感強的人則不同,他們說話較視感強的人慢一些,聲音也較洪亮,表達較有節奏,語言較有分寸。因為字詞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所以他們對說什么非常慎重。他們常常用聽覺語言來表達,比如“這聽起來正合我意”“我能聽見你說的”或“聽起來一切都很順利”等。

那些觸感強的人說話更慢。他們主要是對觸覺做出反應,說話時語調深沉,每句話都像是一點一點擠出來的。他們常常用觸覺語言來表達意思,總是“抓”某東西的“具體形態”,比如,東西很“沉”,他們需要“摸一摸”那東西。他們總是這樣說:“我找到了答案,但我還沒有抓住它。”

每個人都同時有這三種系統,但大多數人的感覺體系中,只有其中一種系統占支配地位。你在了解別人的策略,了解他們做決定的方式時,需要先知道他們的主要感覺系統是哪一種,這樣你就能有的放矢地表達你的信息。

只要通過觀察別人的動作神態和聽別人說話,你就能立即意識到他們所優先使用的是哪種感覺系統。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只要留心觀察一個人的眼睛,就能立即明白在特殊的情況下,他使用的是哪一種感覺系統。

不妨先回答下面這個問題:花幾分鐘時間想一想你12歲生日時蛋糕上的蠟燭是什么顏色的。回答這個問題時,90%的人都會把頭抬起來,偏向左邊,這就是慣用右手的人,甚至也有某些左撇子,回憶視覺圖像的方式。

再回答下一個問題:如果給米老鼠加根胡子會怎么樣呢?花幾分鐘描述一下。

這一次,思考問題的人的眼睛也許會往上抬,并移向右邊,這里就是人們的眼睛構成圖像的地方。因此,只要看看人們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們正在使用的感覺系統。通過他們的眼睛,你也能了解他們的策略。

人的生理狀況的其他方面也為我們了解他們的策略提供了線索。比如,如果有人呼吸幅度大,那他就是在進行視覺思考。

人的聲音也含有深意。視感強的人說話快而急,有鼻音,聲調起伏大;觸感強的人說話慢,聲調深沉;聽感強的人聲調平穩,吐字清楚。甚至從人的皮膚顏色的變化也能了解一個人的策略。

因此,哪怕是很有限的交流,你也能清楚地,準確無誤地了解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方式。學會了解別人策略的最好方式不是思考,而是實踐。因此,你要盡可能多地在其他人身上做這些練習。

非語言姿態的力量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潛意識能夠無意識地與其他人的潛意識相互發生影響。”這就意味著,你可能會基于自己的判斷和直覺,而非基于事實去下意識地評價別人。換言之,你可能會基于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去評價他。

一項由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教授羅伯特·羅森塔爾和娜莉妮·阿姆巴迪進行的研究,證實了非語言姿態的力量。這兩位研究者給一組本科學生展示了32段不同教師在課堂上的視頻剪輯,然后要求他們對這些教師進行評價。由于片段中的聲音已經被擾亂或刪除,所以學生只能基于各個教師的肢體語言對他們做出判斷。

結果表明,參與實驗的學生的評價和那些曾聽過這些教師的課,并在學期結束時填寫了教師評估表的學生的評價達成了一致。盡管后者將其評定結果歸因于教師的友好或清晰的思路,但此項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的評價是基于非語言交流形成的。

運用邏輯推理和深思熟慮的評估,你就能避免單純依據肢體動作做出反應。如果沒有仔細考慮產生這些肢體動作的可能原因,你將會被這些肢體語言欺騙。例如,我們熟識的一名法官在審理案件時突發中風,面部肌肉抽搐,嘴角抽動,這些動作令辯護律師緊張不安。假如辯護律師知道法官的這些動作并非自愿行為,就不會表現得如此不安了。

為了避免產生誤解,你必須謹記自己的表情和手勢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任何時候,請注意自己正在表現出來的非語言姿態。你的雙臂是否交叉?你的身體是否傾斜?如果你展現出的是一種開放的姿態,或許別人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當然,你還應該注意對方的肢體語言。如果感覺到對方對你有所防備,就應該改變自己的方式,以使對方樂于接受你。演說家將其稱為“觀眾意識”,他們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它的存在。當他們從某個觀眾身上看到負面的非語言姿態時,便會快速轉移話題,講一個笑話或提出幽默的觀點,讓觀眾大笑,放松心情。

防人不如識人

某日聽到一個網友說:“我再也不相信朋友啦,朋友最危險!”這樣一句頗具滄桑意味的話,我感到十分詫異。

我問他:“為何有這種感慨?”

原來是朋友深深地傷害了他,所以他才會發出“我再也不相信朋友啦,朋友最危險”的感慨。

這不禁讓我想起《文摘報》上的一篇紀實文章:昔日里一對情同姐妹的好朋友,為了競爭副處長的職位,其中一個竟然不顧多年的姐妹情誼,雇兇用硫酸將自己的姐妹毀成了一個今后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案件被偵破后,受害方簡直不敢相信毀滅自己一生的竟然是自己的好朋友。

如此看來,遭遇過這種傷害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產生信任危機,是可以理解的。

社會只要存在,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就不會停止。無論哪個人都不敢保證從降生人世的那天起,就不與人、社會發生糾葛,獨來獨往。那些所謂的愛恨情仇,都是在有了與人的交往和糾葛之后才演繹出來的。再加上環境的急劇變化,人與人之間的形態更是復雜:阿諛奉承者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可能落井下石;錦上添花者可能在朋友的傷口上撒鹽;花言巧語者可能為某種目的而污蔑陷害他人;同心同德者可能會反目為仇;目空一切的人看上去很聰明實際上卻很愚笨;魯莽的人表面上很勇敢其實不是這樣;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多數看上去頗有智慧,亡國之臣往往表現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

這些人間亂象真是令人眼花繚亂,人只要不是遁入空門,就每天都在這真假難辨,利益沖突糾葛不斷的滾滾紅塵中浸染著。這樣一來,人與人在相處的時候就有了是是非非,受到傷害的人也就不乏其例了。

人為某種目的而“裝飾”自己的時候,是不擇手段的。在這里我本來想用“虛偽”這個詞來表達,但仔細考慮一下,覺得“虛偽”始終是一個貶義詞,而有時人們作“偽”卻是無法避免的,是有正向目的的,不能一概遭貶,因此我采用了“裝飾”這個中性的詞來表述。人性經過裝飾后,自然會變得更加難知難懂。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里強調的是與人相處的“防”字。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也是這樣在為人處事的。

就因為有這樣的一種理念,人與人之間才形成了一堵由人們自己建立起來的心墻,彼此之間你防著我、我防著你,一味地增加冷漠與防備,自然而然就減少了關愛與熱情。

人與人之間確實是有區別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不可能天下大同;人群中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可以拿來做朋友,人的性情和志趣千差萬別。有的人和我們,就像互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各自向著各自的目的地前進,永遠不會產生碰撞的火花,也不會產生感情的火花;而有的人,在我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這些人包括相知相攜的朋友、互相掣肘的對手。

人要生活就要交友,在交友時難免會感情用事,受情境的影響或迷惑,產生錯覺,交錯朋友。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識人的心。

那么怎樣才能分辨出我們身邊的人呢?

最主要的是分清與我們交往的人是以怎樣的一種原初狀態出現。

因工作的需要而必須與之相處的人,最多算得上是一個工作伙伴,彼此之間需要的是合作上的默契與愉快,只要能愉快地合作,就不用去管是否志趣相投。彼此之間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因為在工作中存在著太多的利益沖突,一旦在利益面前必須做出抉擇時,人自私的一面難免會暴露出來。如果在發生沖突之前就與之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就不會因感情用事而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就能清醒冷靜地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防范。這樣你也就進能攻退能守,不至于受到傷害。否則,輕則會造成情感的傷害,重則給你造成致命的一擊。

當年管寧與華歆,算是不錯的一對好朋友。后來管寧與華歆割席分坐,斷絕來往,不過是因兩件小事。一件是兩人在鋤地時,一塊光燦燦的金子從地里露出來,管寧視而不見,揮鋤如故;華歆卻心花怒放,拿著金子愛不釋手。另外一件事就是他們在讀書時,一位威風凜凜的高官從門外經過時,管寧充耳不聞,華歆卻丟下書,帶著貪戀的情致,前去看熱鬧。待華歆看后回來,管寧已割席分坐了。管寧察人于細微,從小事上看出華歆的價值取向,他的眼光確實了得。

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是為著相同的志趣走到一起的,彼此間不會計較得失,追求的是那種心靈上的契合。其情感如陳年醇酒,愈久愈香,這樣的朋友之間講求的是那種平淡如水的交往之道。也許在你成功時,他會忘記送你鮮花,但在你失意時,他肯定是第一個出現在你面前的人。這樣的朋友是上蒼饋贈給我們的禮物。也許你一生也遇不到一個這樣的朋友,如果有幸遇上,那么你一定要用全部的真心去珍惜。

這樣看來防人還不如識人。因為防人是一種被動的姿態,雖然這能夠讓你避免受傷害,似乎是最為保險的辦法,但這樣做,你卻像背負重殼的蝸牛,不但沉重而且還很寂寞。識人卻是積極的為人態勢,帶著一顆真誠的心與他人交往,取長補短,趨利避害,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旅途充滿歡聲笑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石楼县| 嫩江县| 信阳市| 永平县| 禄丰县| 昆明市| 丹巴县| 松潘县| 德安县| 灵石县| 稷山县| 上林县| 昌乐县| 哈密市| 商水县| 文山县| 宁城县| 德清县| 黄陵县| 乌鲁木齐县| 花莲县| 阳曲县| 洞口县| 雷山县| 佳木斯市| 昌邑市| 英吉沙县| 托克托县| 辉县市| 闽侯县| 龙海市| 洞口县| 淮北市| 阿拉善右旗| 眉山市| 临邑县| 镶黄旗| 仁布县| 灵台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