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
- 冀朝鼎
- 387字
- 2019-01-04 21:28:59
第二章 中國治水的地理基礎和經濟區劃
以中國的地理條件而言,如果不在農業實踐中堅持發展一種水利體系,農業生產就絕對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水平。同樣,中國半封建社會的文化繁榮也不可能出現,因為這種文化是高效農業經濟的產物。魏特夫的詳細研究已經清楚地說明,灌溉對于中國經濟具有重大意義,由此使人相信:灌溉“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是集約農業的必要條件;就在此基礎之上,建立了中國的農業社會,就像現代資本主義工業社會是建立在煤鐵的基礎上一樣”。
由此可見,盡管中國有很多不同的地理區域,而且各有特點,但是幾乎所有主要區域都需要某種形式的水利工程,作為發展農業的基礎。在西北黃土地區,主要是修渠灌溉的問題;在長江和珠江流域,主要是為肥沃但多沼澤的沖積田排水,并維持一種復雜的排水灌溉系統問題;在黃河流域下游和淮河流域,主要是防洪問題。在運輸領域,水道作為整個中國商業與行政管理的動脈,一直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