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jié)
魯迅與幾個女人

甘愿被舊文化束縛

魯迅的兩性關(guān)系并不像陳獨秀、郭沫若、郁達夫等同代文人那么復雜,但他身邊的女人對他一生影響巨大。第一個女人是他母親。魯迅尊重他的母親,一再說她是他的啟蒙老師。第二個女人是朱安。魯迅二十五歲結(jié)婚前想辦法要取消這門舊式婚姻,但他母親不同意——道理很簡單,取消婚約就是休妻,等于毀了朱安一生。所以魯迅必須從日本回來結(jié)婚。可他結(jié)婚第四天就走了,他們也沒有行夫妻之實。有人后來問魯迅,你的婚姻是什么情況,魯迅說朱安女士“不是我的妻子,她是我媽媽的媳婦”。說此話時,魯迅也是半個阿Q。是“自欺欺人”的半個,不是“欺軟怕硬 ”的半個。

其實,在唐代,也有女人協(xié)議離婚又再婚的記載,女性被道德習俗壓迫近千年,是逆向地與時俱進的。

他雖然在婚姻上甘愿被舊文化束縛,但并不處于昏迷狀態(tài),這就是“肩住了黑暗的閘門”。魯迅清楚他所堅持的道德是他不相信的,是舊的,是應該拿掉的。但是,人在很多情況下是沒辦法的,比如在這里,他對母親的孝道是第一位的,就得遵從舊時的婚姻,但是他不希望別的人也這樣。魯迅有很多時候是這樣的,他沒辦法,但知道這是不對的,并不是昏迷。這就是夏濟安的觀點。

最早的啟蒙思考

從自己與朱安的無奈婚姻開始,魯迅開始了他最早的啟蒙思考,他寫了一篇文章,叫《我之節(jié)烈觀》。《狂人日記》講禮教吃人,而禮教吃人最好的例子在《彷徨》里,那就是《祝福》。《祝福》可以作為《狂人日記》的注解。但是,魯迅的相關(guān)的思想在這之前就形成了。那就是《我之節(jié)烈觀》。魯迅:《墳·我之節(jié)烈觀》, 《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先說“節(jié)”。一個男人在政治上、文化上、學術(shù)上喪失了他原來堅持的原則,比如周作人、汪精衛(wèi),才是“晚節(jié)不保”。可是,在女人身上,“節(jié)”不指思想行為,專指身體。“烈”就更不公平了。打仗犧牲的女子,比如劉胡蘭,并不叫“烈女”,叫“女烈士”;一個女人做了英雄,叫“巾幗英雄”、“女英雄”,不叫“英雌”,也不叫“英女”。只有誓死保衛(wèi)身體貞節(jié)的女人,才能叫“烈女”。顯然,這套語言系統(tǒng)是非常男性中心主義的,充滿性別偏見。

嚴格說來,趙一曼、劉胡蘭也是“烈女”,剛烈犧牲的女子。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用“烈女”這個概念。像一位同學講的,“烈女”是用在這種情況:有人要強暴你,你跳了河,這個叫烈女。

魯迅說,道德應是人人能遵守的美德;如果是少數(shù)人才能遵守的美德,那就不叫道德,這是一些人特別的美德。道德應當是適用于每個人的,比如要忠誠,要愛國,總之是每個人都可能做到的。魯迅又說,假如一個女人很想做節(jié)女,可丈夫身體一直很好,也不去世,那么,她不是不做節(jié)女,是做不到嘛。再假如,一個女人很想體現(xiàn)忠貞做烈女,可是丈夫一直在家,也沒有強徒來污辱她……她不是不做烈女,也是沒法做。

魯迅就從這些最簡單的道理,指出中國人要遵守的禮教是荒謬的。在祥林嫂的故事里可以看到,禮教的吃人非常簡單,不是賀老六,也不是狼叼走兒子,不是主人家對她不好,關(guān)鍵是柳媽勸了她一句話,說你一輩子有兩個男人,死了以后到了陰間,這兩個男人要爭你,所以要捐門檻,否則你就是臟的。祥林嫂虔誠地相信了這個道理,但她捐了門檻后,大家還是看不起她。女人不能有兩個男人,這個觀念滲入很多人的心底。

在遠古時代,男人和女人的關(guān)系可能是這樣的:男人本來沒辦法或不需要控制女人,直到溫度變低了,吃的東西難找了,找尋食物時男人比女人有體力優(yōu)勢,這時男人就要保障他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后代,母系社會就開始瓦解。當男人要出去打獵,干活去了,有別的男人在旁邊窺伺,也想來山洞,想得到這個女人。那男人怎么防止這個女人和別的男人在一起呢?我看來看去,從這個時候起,男人控制女人,從古至今就是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把她關(guān)起來,不讓任何人進來。聽上去很野蠻,但這個方法用了幾千年。中國古代的女人結(jié)婚后不能見外人。直到現(xiàn)在,中東很多國家還是這樣,女人只能見丈夫、兄弟和父親,不能見外人。丈夫要把她關(guān)起來,以確保以后孩子的身份。

第二個方法,就是用物質(zhì)籠絡。男人對女人說,不要理別的男人,我打獵的羊腿歸你,包你半個月不愁吃。別的男人要找她,也都是搞這些花樣:我這里有好看的石頭,我這里有半只雞。今天,羊腿變成LV、Chanel,但還是一個道理。

第三個方法,是在她腦子里面嵌一個芯片,芯片的核心程序就是:女人一輩子只能跟一個男人,只要多一個男人,就不是好女人。這個觀念打進腦子以后,哪里要貞節(jié)帶,哪里要LV啊,哪里要籠子關(guān)啊?自然而然地,只要有別的男人接近她,她就自殺,成烈女了。

數(shù)千年來,男人控制女人的方法,說來說去就這三招,魯迅當時就看清楚了。

我去維也納看弗洛伊德故居,那里還保留著當年的原貌,周圍一排都是現(xiàn)在住的人家。國外很多名人故居的保護基本都是一整片的。英國湖畔詩人柯勒律治,寫《簡·愛》的勃朗特,他們的故居,都是如此。這樣才能體會他們當初在這里研究、創(chuàng)作、生活的很多細節(jié)。魯迅的故居在魯迅博物館里面,旁邊有很多現(xiàn)代化的高樓,看上去就像個被切割的模型。

好在有許廣平

魯迅“肩住了黑暗的閘門”,克己復禮,孝敬母親,守著媳婦。在北京八道灣買了兩進四合院,和周作人合住后,還要面對弟媳羽太信子。周氏兄弟雖性格不同,但都有志文學,都有大才,感情一直很好。可是,某一天,兩兄弟吵架了,魯迅就搬出去了,回來拿東西時又吵了一次,從此兩兄弟不見面。周作人后來做漢奸,在北平寫了很多回憶魯迅的文章,卻從來不提這件事。魯迅也從來不提這件事。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誰也不知道。比較多的猜測是,魯迅可能冒犯了羽太信子,使得兩兄弟反目。此事沒有證據(jù),只是文壇八卦。這兩兄弟都是何等人啊?一定是涉及極嚴重的私隱、倫理、感情和尊嚴,兩位文壇大師才會徹底翻臉。不管怎樣,與女人的關(guān)系,影響了魯迅的生活。

有的說法是,魯迅離京是因為北洋政府迫害,而王曉明的《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則認為,這更多是因為許廣平的關(guān)系。

好在他最后有許廣平。魯迅和許廣平是師生戀。如果放在今天,魯迅也會很慘:他和夫人住在一起,又和女學生好了,頻繁通信,還因女學生支持學潮。后來,魯迅搬到廈門,不讓母親、朱安去,但和許廣平一起南下。許廣平和他去廣州同居,仍不是他公開的愛人,不是他的太太,只是他的助手。想想看,這件事情要是發(fā)生在今天,在網(wǎng)上被人揭露出來的話,網(wǎng)民會怎么形容?思想界的領(lǐng)袖,文壇大師,卻……事情后來是用最通俗的方法解決的,許廣平懷孕了,他們才承認是夫妻。魯迅去世以后,官方也承認許廣平是他正式的太太,魯迅的稿費歸許廣平,他的全集也是許廣平來編。因為許廣平是廣東人,所以介紹魯迅來香港,引發(fā)了香港文學的出現(xiàn),那是后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宁德市| 东丽区| 大同县| 迭部县| 乃东县| 佛山市| 吉木萨尔县| 洪洞县| 区。| 济阳县| 白山市| 治多县| 石泉县| 鄄城县| 墨玉县| 台中县| 白沙| 鄂尔多斯市| 旺苍县| 若尔盖县| 新竹市| 钟山县| 新乡县| 赣榆县| 三明市| 共和县| 邓州市| 旌德县| 万年县| 靖江市| 工布江达县| 邵阳市| 茶陵县| 普格县| 阿图什市| 新和县| 郁南县| 辛集市| 安吉县|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