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什么人”
“為什么拿長矛對著我們?”
話音未落,一個年輕人閃了出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年輕人念到。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二妮回應。
“大伙收起家伙,自己人。”
二妮和黑大站起來。這才看清,年輕人身材頎長,膚色較黑,眼睛大而有神。
“這位大姐,請借一步說話。”
“我是奉嚴大夫密令,來接應你們的。”
“我怎么在嚴府沒有見過你?”
“我是負責外務的。我去嚴府,府上的人是看不到的。”
“東西交給我吧。剛才的口令是嚴大夫只告訴你我二人的。
想必嚴大夫已經在出發前告訴你這么做。因為府內人多眼雜,我們確信府內有奸細。正在甄別。”
“你們都轉過身去”。
二妮從內衣內,扯下一個布袋。交給年輕人。
“你們翻過這個小崗,有個馬車在等著你們二位。請不要互相介紹姓名。
坐上車便走。車上給你們準備好了吃的。”
“回去稟告嚴大夫,在鄭國有四個相國府的人追殺我們,想劫走羊皮圖。”
“我一定當面稟告”
“就此別過。一路順風。”
年輕人向二妮黑大供供手,帶領一幫人,匆匆消失在小路的盡頭。
二妮和黑大,走過山崗。坐上馬車,向嚴府急弛而去。
韓國韓哀侯議事大廳,左邊依次端坐著卿大夫嚴仲子,司寇,監察司,
右邊依次是國相,大將軍,佐軍。
正中央坐著的是韓哀侯。
“諸位愛臣,本月上旬,寡人獲得一份鄭國軍事布防圖。
寡人又著人添加吾國周邊國家地勢圖,一并請諸位瀏覽參看。
今日,請諸位繼續發表策略。如何富國強兵,爭取霸業。”
“將地圖展開”
“是。陛下”
兩個宮人,徐徐把幕布打開。
一幅用竹片拼接成的地圖,展現出來。長約四步,約一人身高。
紅藍綠黑線條繪制,配有文字說明。
嚴大夫走向大堂中央,雙膝跪地,雙手手掌向下,低頭。
“吾侯陛下,下臣雖才疏學淺,然陛下愛社稷,愛百姓,力爭作為,
下臣斗膽冒昧,向陛下陳述三點。一是地擴,二是強軍,三是破除國野等級。如若錯漏,請陛下恕罪”
“但講無妨。今日各位所講,無論什么,全都恕罪。愛臣平身,請講”
“謝陛下”
嚴大夫起身站立。個子高大,身材魁梧,兩道劍眉,又黑又密。一雙眼睛,黑白分明,炯炯有神。
“先說第一。地擴”
“晉國后期,朝綱大亂。禮壞樂崩,土地荒廢,百姓流離失所。”
“吾侯先祖韓宣子卿大夫,聯合趙魏兩家,打敗無德的智伯氏,取得晉陽之站的勝利。”
“進而順應天時,韓趙魏三家分晉。百姓得到安寧,土地得到耕種,并由周威烈王昭告天下,
韓趙魏分封為侯。天下由原來的五個強大諸侯國,變為如今的七雄并立”
“請各位參看地圖。”
“吾韓國地域,在所有諸侯中,面積是最小的。而且是夾在幾個虎豹諸侯的縫隙里。”
“北面是魏國,西面是秦國,南面是楚國。
東面與不大的鄭國接壤后,就是疆域遼闊的齊國。
為了吾韓國社稷永續昌盛,就必須擴大地盤。”
“哪家地盤可以先為我所用呢?就是在這,吾韓國東面的鄭國。”
“兼并鄭國,好處很多。可以增加土地賦稅,充實府庫,增加戰略縱深。
還可以借此機會,逐步向外發展,以圖逐步統一華夏。”
“下臣受吾侯之密令,得到鄭國之軍事布防圖。詳細計劃,
請容我點時間,與諸位將軍商議后再向陛下提交。”
“可矣。”
“再說強軍。”
“為了地擴,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軍隊。既是為了在這群雄爭戰中自保,
也是為了征服鄭國作準備。我建議,將原來的長弩隊,擴編訓練成長弩軍。
隊伍擴充為十萬長弩軍。另外,吾韓國特有的兵器長劍,鋒利無比。
陸斷牛馬,水斷鵠雁,當敵堅甲鐵幕如砍瓜切菜。打造二十萬柄,列裝我們的軍隊。”
“三是土地革新。”
“如今的社會,最上是周天子。周天子的后代稱作王族。
由周王室分封家族或者有功之人為侯。形成今日諸侯。”
“周王室的等級依次為公伯侯子爵。諸侯再分封自己的
家人或親戚為公大夫。分封外族有功有才之人,協助諸侯打理政務成為卿大夫。
下又分軍士民。民分為庶民和野人。庶民指的是居住在城郭里的人,野人是指居住在城郭外的人。”
“從吾華夏夏朝開始,土地分封,作為公田,沒有律法言明可以買賣,
實質上是社稷所有。這些公田,征用降服的士兵或者刑徒,作為奴隸,
強制耕種。收獲盡數歸公。這些耕作之人,居住在城郭外,除了勞作,
幾乎沒有任何財產。也沒有地位。少數野人,開墾點荒地,也是勉強糊口,
所得換點油鹽而已。”
“耕作公田,不出力,致使大量公田收益不高,浪費土地。府庫虛空。
耕作私田,則不遺余力,不辭辛苦。稅源流失。
有鑒如此,不如鼓勵開墾耕種。無論貴族,士大夫,軍士,國人,
野人,凡開墾荒地,三年不納稅。各路貴族,土地多了的,
就要分給租戶耕種。按田畝數量繳納賦稅。
如此,既能有效利用吾韓國有限的土地,又能提高單產。
倉廩足,知禮節。民富,社會就變得平和。人與人之間,
就變得友善。
民安,則國富。國富,就能養足軍隊。軍隊強大,
就可以征服鄭國。繼而征服華夏,統一四海。
讓吾侯的威望遠播四海。讓天下人富足,永續安定。
簡而言之,稱之為耕者有其田,國野無差別。
“吾侯陛下,下臣有話要講。”
另外一個老臣,走上前來。跪地,低頭。
“平身,國相請講。”
“謝陛下。”
“嚴大夫所述,前兩點,臣無異議。第三點,土地革新,萬萬不可。”
“倘若耕者有其田施行,那我們這些有良田萬頃的貴族怎么辦?
總不能讓我們全把地都給分了吧。再說讓那些家奴,耕田奴隸,
變身為田地的主人,讓他們耕種,變為自耕農民,那不就將老的規矩,全都毀了?”
“國相此言差矣。舊規矩是前人定的,新規矩是后人定的”
“嚴大夫反駁道:
“治理國家,要看這措施是否符合天意自然,是否符合人力發揮,
人心向背。那些家奴,耕田奴隸,被當做牲口一樣強制勞作,他們能有全心耕種嗎?
逃跑,嘯聚山林,為匪一地,禍害一方。致使田地荒蕪,
糧食欠收。府庫不足。與其讓田地荒廢,不如鼓勵開墾。人有恒產,必有恒心。
“從往年諸侯國興衰更迭來看,有除舊鼎新者,便強。”
“拿晉國的歷史來說吧。”
“晉源于古唐國,還是在唐堯時代。周武王取代商王,
為周王室統治,穩定原有諸侯國,施行封侯建國制度。
把同性王族,異性有戰功的大臣陸續分封各地。后來年幼
周成王即位,周公攝政相佐。成王初年,唐國參入叛亂被滅。周成王將
弟弟叔虞分封于此。叔虞之后,其子將都城遷往晉這個地方,改國號為晉。
晉國長達600余年由此開始,直到韓魏趙分晉。
其中,從晉文公開始,到晉悼公,期間或因大臣專權,
或者因為內宮混亂,霸業出現起伏衰落。但是,這期間
由于施行了作易田,作州兵,國富民強,吞并周邊十七國,臣服的有三十八個。
成就輝煌的時代150年。”
“那些早先擁有大量農田的貴族,可以與奴隸訂立契約。
準許除付出勞役給土地主人外,百姓自己還可以擁有私田。
如此,物盡其用,人盡氣力,可期。”
“魏國在魏文侯時期,推行李悝變法,廢除井田制,施行盡地利之教政策,
鼓勵國人和野人墾荒,允許土地私有并可買賣。鼓勵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土地分給百姓。多墾多得。
在軍事上,實行“武卒制度”,論功行賞。
在當今七雄爭霸中,首推魏國戰力最強。這也是明證。”
”陛下,土地改革,萬萬不可。如此,我們貴族的土地
分了給下人耕種,我們的收益損失太大。”國相的頭,
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陛下,貴族豪強,暴斂財富,致使大在私家,
強在諸卿。國不富,民不強。危害的是江山社稷。”
嚴大夫反駁。
“陛下,讓奴隸變為擁有土地的自耕農,那我們貴
族的話,誰來聽,我們說話管用嗎?”
“國以民為重。民富,則國強”
“停。諸位愛卿,請勿糾纏爭論。”
“土地革新勢在必行。給你一些時間,
請嚴大夫再籌劃妥當,報上完整的施政方略。”
“是,陛下。下臣擇日一定呈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