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方法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奇葩,是貫通古今漢語的一座橋梁。語文目標要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成語本身具有詞簡義豐、形象生動、透徹犀利的魅力,把古今文化一線貫通,我們如何將語文教學中的成語引導好,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能辨別一些古今詞義差別大相庭經的詞,通過成語的橋梁作用,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掌握、積累這些成語,也正是我們語文新目標教學的要求。

如《木蘭詩》:“雄免腳撲朔,雌免眼迷離;雙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走”字;《列子·兩小兒辯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中的“湯”字。我們可以從“赴湯蹈火”、“奔走相告”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中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

我們以《孟子》二章為例,這課文言文中成語較多,我們如果讓學生完全理解這些成語的涵義,出處,讀音那么我們課文的意義就迎刃而解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正義,道義。助:幫助,支持。寡:少。堅持正義已能得到眾多人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就會孤立無援。(《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地利人和:自然氣候條件,地形地勢條件都有利,人們也都團結一致。泛指環境、條件非常有利。(《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不如人和:地利,地理優勢。人和,人心團結,得人心。優越的地理條件不如人民團結一心。(《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人和:地利,地理優勢。人和,人心團結,得人心。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團結一心的群眾。(《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高城深池:高城,高高的城墻。深池,深深的城河。很高的城墻,很深的護城河。形容防衛堅固。(《孟子·公孫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亦作“高城深塹”、“高城深溝”、“緊城深溝”。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患能磨煉人,使節人發奮,因而得生;安樂使人喪志怠情,因而使人致死。(《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畎畝之中:畎畝,田地,田野。田園之間,指民間。(《禮記.仲尼燕居》:“雖畎畝之中事之,堅人已。”《孟子.告子下》:“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動心忍性:動心,使內心觸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磨煉人的意志。(《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心衡慮:困,苦、憂。衡,橫。苦苦地思索,專心地考慮。形容費盡心思地考慮問題。(《孟子.告子下》:“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亦作“衡慮困心”。)

法家佛士:法家,深明法度的大臣。佛,通“弼”。佛士:輔佐帝王矯正過失的賢士。指公正無私的大臣和賢士。亦作“法家弼士”。(《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亦作“法家弼士”。)

敵國外患:敵國,指勢均力敵的鄰國。外患,外來的憂患。指敵對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侵略和干擾。(《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每一課都有不少成語(不論文言文或白話文),如果我們教師用心去整理,將這些成語的出處,解釋,讀音告訴給學生,相信成語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增輝添彩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 佛教| 内乡县| 丹阳市| 临泉县| 武清区| 都江堰市| 柳江县| 澄迈县| 新田县| 大悟县| 邳州市| 永春县| 万盛区| 江源县| 雅江县| 葵青区| 绥中县| 郧西县| 邮箱| 武平县| 伊春市| 巴彦淖尔市| 乐安县| 枝江市| 睢宁县| 土默特左旗| 洞口县| 金湖县| 新田县| 大石桥市| 昭苏县| 会昌县| 车致| 孝感市| 遵义县| 巴彦县| 贵定县| 西青区| 遂溪县| 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