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開放式教學中的成語學用研究

眾所周知,成語是漢語詞匯中的瑰寶,它具有語言精練、結構嚴謹、含義深刻和富有表現力等特點。一個成語往往就是一個鮮明的場景,或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成語故事是歷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是各個歷史時代產物,它的內容十分豐富,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

民間成語故事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有助學生良好情感等的培養。因此,我們通過講述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表達一種看法,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和暗示,從中領會中國文化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要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其目的也就是趁兒童記憶力強的時期多積累些常用成語,為將來的說話、習作、與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學習成語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詞匯,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學習成語,可以受到熏陶和感染。一個人的文化底蘊厚了,領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也自然會提高。

蘇教版小語教材在綜合練習中設置了“熟記成語”欄目,這個欄目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將一些成語編成了成語歌。而浙教版小語教材中無明顯的成語練習欄目。

課題界定

(1)研究范圍 在小學生一開始學習時,教師就結合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巧妙地引領學生走進成語世界。

(2)研究內容 教師編排一些成語歌。學習成語應以讀為主,把讀貫穿始終。通過讀,使形成連貫的語流;通過讀,進行整理、構建、積累、內化;通過讀,觀察學生是否體會到成語的褒貶之意,是否領略到成語間的氣象萬千。

展示相關畫面學成語。有些成語利用相關畫面能直觀地呈現成語所表達的內容。教學這些成語時,可借助一些插圖和相關成語對照聯系,幫助學生形成表象。

在情境中學成語。有些成語可以在相關的交際情境中讓學生對所學成語有所感悟。在言語交際活動中,學生學到的成語會加深認識和印象。

聯系課文情節學成語。對于那些與課文內容有聯系的成語,教師可聯系課文內容,在課文學習中恰到好處地引進成語。

結合生字學習,恰當好處地學習成語。每一篇課文后面都要求學生學習生字,在生字學習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說到他們所知道的成語。這時,我們教師及時大張旗鼓地表揚學生這種好學的精神,并把學生說的成語馬上記錄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在生字學習的過程中學到來了不少成語,教師把成語收集起來打印給學生。學生看到了自己會的成語就特別開心。學習成語的積極性就特別高漲。

成語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教師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成語、用成語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學習成語的能力。教師和學生的一個姿勢或一個動作,有可能是成語教學的活教材,我們善于捕捉,變成活生生的教材。

創設形式多樣的學成語氛圍。我們采用“對對子”的形式,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生字,對出一個成語來。如:鳥語(花香)、山清(水秀)。我們可以運用“填動物學成語”的方法,使每位學生在不經意中體會到學成語的快樂。如:杯弓(蛇)影、膽小如(鼠)。成語教學應寓有意于無意之中,寓教學于娛樂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結合生活經驗學成語。許多成語所描述的是兒童親身經歷過的情景。學習這些成語時,教師要喚起學生對相關情景的回憶,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習相關成語。把他們的所見、所感與相關成語一一對應,巧妙地幫助學生了解這些成語。

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 一般以行動研究法為主。

(3)研究目標 讓每位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對成語產生一種興趣,能時時處處學用成語。學生對成語學習和運用有一種敏感性,會不露痕跡地產生強烈地學習成語欲望。

實施途徑

(1)擴詞時,找成語 聯系課文,通過學習課文生字、教學課文,恰到好處地學習、引入成語。在生字教學中,教師看到學生能說出來自己喜歡的成語,就及時地鼓勵和引導,以點帶面,激發全體學生對學習成語的興趣。

通過兩年多來的實踐和引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在課前和課后能給學習的生字尋找成語,寫在課文后面的生字上面和下面,準備在擴詞時,大家互相交流,這樣,同學們在擴詞時能發現別人學到的好成語,也能在自己組詞時運用好的成語。

(2)學課文時,成語水到渠成 在教學《課間十分鐘》的第三段“丟沙包”時,教師先讓學生體會兩頭丟包同學的密切合作,然后再去感受中間躲包同學的沉著冷靜。

師:你從哪里看出中間躲包同學的沉著冷靜?

生1:從“左躲右閃”這個詞中看出來。兩頭丟包的同學雖然從左右夾攻,但都讓他們靈活地躲開了。

生2:從“眼睛盯著沙包飛來的方向”中看出來。因為躲包的同學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丟包的同學身上,眼睛時刻注意著兩頭丟包的同學。

生3:從“輕巧地一抬腿”中看出來。對于飛來的沙包他們一點都不著急,輕輕松松的一抬腿就躲開了。

生4:從“猛一轉身來個海底撈月”中看出來。雖然沙包眼看就要碰到他們的身體了,但來了個海底撈月就躲過了這份危險。

生5:我可以用一個成語來說,那就是“化險為夷”。

師:誰還能用成語來概括當時的情況?

生:轉危為安

生:面不改色,心不跳。

師:用手指眼和耳,提示:這就叫“眼……耳……”

生1:眼觀四方,耳聽八路

到此為止,我對學生的回答相當滿意,將這幾個成語寫在黑板上,又讓學生讀了一遍課文,體會躲包的同學在躲包時是否是“眼觀四方,耳聽八路”。

在這段時間內,教室后面一直有一只小手高高的舉著,就是不肯放下。我請了他。他站起來說:“我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躲包同學的沉著:眼疾手快。因為他們不但眼光好,而且躲包的動作快。”

沒想到順著學生的思路往下走,得到了這樣一個意外的收獲。真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網絡中,學用成語 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閱讀成語,積累成語,自主運用成語的能力。實踐表明:一、二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對自己所積累的成語進行靈活地運用,但要求教師見縫插針地去引導,去發現同學在運用中的巧妙之處。

在網絡環境中,教師適時指導學生自主運用成語的能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教互學的生機勃勃的學習場面,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會發生質的飛躍。如:教師發現學生在組詞、造句、作文中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成語時,及時地讓學生把它輸入電腦,并在后面署名是誰做的。

然后,通過教師機端,發送到每一位學生的電腦上,供學生相互閱讀。學生在網絡中看到了同學們學習過程中的精華。同學們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生活中,時時處處學成語 教師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大體理解的成語。在具體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已有的類似的生活體驗,滲透成語的用法。看插圖說成語、聽故事說成語看表演猜成語,教師時時處處要有滲透運用的意識。就是說,在大體理解成語的基礎上,教師要創設特定的語境,讓學生產生頓悟,脫口而出。通過成語游戲,豐富學生的成語倉庫,幫助學生掌握積累成語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通過競賽活動,培養學生思維活躍,反應敏捷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的竟爭意識和協作精神。

語文托管班上和學生一起背成語,在讀前我讓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成語的意思。有的學生沒帶字典,我只能讓他們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兩個人用一本。

就在查成語意思時,我發現小冬和波波因為字典的使用發生了爭吵。我快步走到他們跟前,看著他倆互相指責的樣子,當時真想把他倆都攆到教室外。面對全班54雙眼睛,我想教師在學生面前的魅力也許就從這里表現出來,不如把它當成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又如何?我又重新審視這節課學生要背誦的八個成語。這是一組表現團結友愛的成語,是否可以運用這組成語中的兩個成語“同病相憐”、“同憂相濟”加以解決呢?不妨試一試。

我首先提問小冬:“你們倆都沒有字典,是不是‘同病相憐’? ”小冬點頭稱是。我又說:“人家小馮借你們字典,你們應該怎樣共同使用好這本字典,波波你說。”波波低著頭聲音非常小,“我們倆在使用字典時要互相謙讓,不能你爭我奪,要互相幫助。”小冬小聲地說:“我們都遇到了困難,要同憂相濟,同學之間要親密無間,我知道我們剛才做錯了。”隨后出現了他們倆使用一本字典時親密無間的場面。

沒想到成語的運用起到了引導學生反思自己錯誤行為的作用,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成語運用了成語,把成語的學習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了起來。學生的成語理解與自己的道德、與意義的追尋有機統一了起來。

研究成效

(1)學生對成語學習產生敏感性 從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開始,教師就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課內外學成語,那么,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就會對成語產生強烈的敏感性,他們會不由自主地,隨時隨地學習成語。有這樣一個小插曲: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同時在校門口值日,六年級的學生抽空在做有關成語方面的練習,他們對有些題目為難了。三年級的學生無意中聽到了六年級在做有關成語方面的練習,就自告奮勇地去幫助他們,一會兒工夫,習題就做完了。三年級學生的這一舉動,讓六年級的學生刮目相看,并得到了六年級學生的嘖嘖稱贊。從這個例子里,我們可以看出教師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成語方面的訓練,確實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學生養成了積累成語的習慣 從一年開始,教師就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課內外學成語,并把學生所學成語隨時隨地記錄下來。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教師采用不同的形式指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成語進行歸類練習。這樣,學生會習慣成自然,他們會把自己學到的成語按類記錄下來,堆砌在自己的大腦中。

(3)學生養成了運用成語的習慣 小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望,他們學到了一個新成語后,就會愛不釋手,想方設法地運用到自己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中,以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教師因勢利導,及時大張旗鼓地表揚學生中運用后的妙處,這樣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運用成語的積極性會明顯高漲,以點帶面,使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運用成語的熱情。

認識與討論

課題研究后的反思: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今后個人嘗試探究的主要設想 作為教師,在課題實驗中一定要做有心人,要圍繞本課題研究的主攻方向,實實在在地進行研究,要多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多查找一些有關成語教學方面的教材;要從多角度去思索,去反思;要把平時做的成功的事例記錄下來。

(2)對本課題實施中的困感或意見 有關成語方面的詞典是有的,但是按照學生認知規律而編排的書籍我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因此,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會編寫一定數量的學習內容。

(3)成語教學 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教師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成語、用成語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學習成語的能力。教師和學生的一個姿勢或一個動作,有可能是成語教學的活教材,我們善于捕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冀州市| 平定县| 宽城| 泸水县| 监利县| 古交市| 古浪县| 乐安县| 紫阳县| 柯坪县| 绥中县| 怀安县| 乐平市| 金沙县| 报价| 肥东县| 洪江市| 嘉禾县| 广汉市| 布拖县| 喀喇| 独山县| 永福县| 水富县| 馆陶县| 荃湾区| 张掖市| 金川县| 渭源县| 久治县| 杂多县| 高唐县| 昆山市| 五峰| 灵川县| 鄱阳县| 南川市| 瑞昌市| 新和县|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