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選擇心性淡泊,切勿迷戀權勢和地位
- 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世界
- 端木自在
- 4602字
- 2021-04-15 10:55:26
人生的路很寬,為官為民,有錢沒錢,一樣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過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樂,官有官的憂;窮有窮的喜,富有富的悲,這些皆隨個人與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我們沒有必要處心積慮地去迷戀權勢地位,做一個心性淡泊的人吧!
以平常心看待自己
現在的社會里有很多這樣的人,認為自己身份高了,有錢有地位了,就感覺自己與別人不同了。尤其是一些為官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使用的物品,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都要超過一般的普通人,覺得這樣才配得上不同于普通人的身份。這樣的自我認知態度其實很無知。
而很多普通人不但認可這種不同于普通人的無知舉動,甚至還表示向往,認為那些事事高出平常人的舉動是一種榮耀。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偏差啊!
其實,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不過分高估也不過度自卑。再高的職位,也都是代表了一種責任,為官者要正確地看待自己,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必須遵循社會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任何職位的人也不例外,無論官位多大,官銜多高,多么富有,歸根到底也都是社會中的一員。如果不會做人,就不會做官;做不好人,便做不好官。所以,每一個人,不管你在這個社會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都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某企業總裁被邀請到人民大會堂參加會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而且開會時被安排在主席臺就座,并在大會上發言。
開完會,他要急著趕回企業,但沒有買到機票,情急之下,就到火車站買了張站票,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顛簸,就這樣一路擠著趕了回來。事后人們問他:“憑您的身份,這樣擠火車不覺得委屈嗎?”
總裁聽后淡淡地一笑:“身份?我有什么身份?在人民大會堂,我的身份就是個參加大會的人;在火車車廂里,我的身份就是個搭乘火車的人;回到企業,我的身份就是個管理者。誰的身份是固定不變的呢?這又有什么委屈呢?”
可見,一個人的角色是多種多樣的,職務的角色也僅僅是一個人眾多角色中的一種。角色會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絕不可能固定在一種方式上。一個人,尤其是做上司的人,如果能夠認清這個問題的話,那么他所從事的事業也一定會成功??梢哉f,認識到自己的多種角色是人們做到自知之明的思想基礎,反之則有些曲高和寡,讓人討厭。
光武帝即位后,蜀地有位叫公孫述的人,自立為王,與中央對立。與此同時,西北隴地的隗囂,正困惑于不知應投靠光武帝還是歸順公孫述。于是他派部下馬援前往公孫述處打探。馬援與公孫述原是舊知,以為他這次前往,公孫述定會像以前那樣歡迎他。
然而到蜀地后,公孫述迎接他的態度如同冷水一樣,十分的嚴肅、傲慢??吹竭@里,馬援對隨從說:“夠了!他們只是虛有其表,這種地方怎能容下天下之士呢?”
說完,馬援便打道回府,報告隗囂道:“公孫述只是外強中干的家伙,充其量是個坎井之蛙,不足信也。”
之后,馬援又奉命去拜訪光武帝,馬援到后不久,光武帝便親自迎接,笑容可掬地寒暄道:“久仰貴公才能,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馬援受寵若驚地說:“前幾天我去拜訪我的舊知公孫述,他卻一副盛氣凌人之態。這次與陛下初見,即受到如此親切的接見,陛下不疑我是刺客,這到底是為什么?”
光武帝好言相慰,始終不擺架子。隗囂得知光武帝的為人后,立刻率部投奔漢朝。
可見,做人應該謙遜、和藹,這樣人家才愿意親近你,你才有群眾基礎;反之,若高傲自大,人皆遠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因此,我們還是應該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為好。
功名皆為身后事
在歲月的長河中,在歷史的篇章中,有許多人被視為偉人。他們崇高的人格、偉大的功績,使人們牢牢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深邃的目光,深刻而崇高的思想與風范氣質,遠遠超越常人,達到眾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在人類社會中,他們如同夜空中燦爛的群星,在黑暗中閃爍著神圣耀眼的光芒。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個被無數人景仰并且載入史冊的偉人,他就是喬治·華盛頓。
在孩提時代,華盛頓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生來就正直誠實,辦事極為公道,這與他受到修養極好的父親對其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熏陶有關。他渴望著成為一名馳騁疆場、威風凜凜的勇敢軍人,報效國家和人民。早在讀書時,在他的同學中,華盛頓總是領導者。
1748年,英法兩國為了爭奪在北美的領地和利益而發生沖突,雙方都開始備戰。由此也為華盛頓提供了一個走入軍界的機會。那一年,他19歲。
在數年的戰爭中,華盛頓處事謹慎,富于進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戰斗中,他都騎著自己的白馬沖鋒陷陣。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身邊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以后,人們希望有一個獨攬大權的人物來接管政府。在人們眼里,華盛頓就是這樣一個人。軍中也有這樣的思想,甚至有軍官上書要求他做皇帝。但是華盛頓并不想當皇帝,他從不對名利動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廣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個視榮譽重于生命本身的人,有著強烈的共和思想。因此,他在向大陸會議索要獨力自主的權力時,多次重申,一旦戰爭結束,他將解甲歸田,化劍為犁。他不愿為了一頂金燦燦的皇冠、個人的野心,而使美國剛剛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后又重新陷入內戰之中。
和平終于來臨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簽署和平協議。4月19日,歷時8年的北美獨立戰爭結束。華盛頓時年51歲,他辭去軍職,向部隊告別。面對昔日生死與共的戰友,他激動不已,與他們斟酒告別。人們熱淚盈眶紛紛與他擁抱,最后為了不使自己過于激動,他一句話也沒有說,淚流滿面地徑直離去。在費城,他與財政部的審計人員一起核查了他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的開支,賬目清楚、準確,他甚至還補貼了許多自己的錢。
辭職的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農場,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華盛頓的辭職,成就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先例。讓人主動放棄權力是不可思議的,對于一個能隨其心愿擔任任何職務的人而言,這就更令人稱奇。
浮生一世,短短幾十年,總有一天連生命都不得不放棄,還有什么看不開的呢?懂得放棄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些,也更放松些和快樂些。人生的路很寬,為官為民,有錢沒錢,一樣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過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樂,官有官的憂;窮有窮的喜,富有富的悲,這些皆隨個人與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我們真的沒有必要處心積慮地去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當然,平常心并不是尋常人具有的,它是經歷磨難、挫折后的一種心靈上的感悟,一種精神上的升華?!皩櫲璨惑@,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悲不喜呢?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妨學學華盛頓。
有了功勞,讓別人去爭吧
當你挖空心思想出一個好主意,或者你勤奮工作為公司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時,卻有人試圖把這份功勞歸為己有。面對這種情況,你該怎么辦?下面幾種方法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用短信澄清事實。所寫的短信不能有任何壞的影響,短信內容一定不能讓對方產生不快。寫短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對方,自己當初隨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樣演變到今天這個令人欣喜的樣子。在短信中適當的地方,你可以寫上有關的日期、標題,可以引用任何現存的書面證據。在短信的最后要建議進行一次面對面的討論,這是很重要的,這能讓你有機會再次含蓄加強一下你的真正意思:這主意是我想出來的。
(2)夸贊對方,重申自己的作用。對這個同事獨一無二的才能和見解大加贊賞,這種方法對職業女性來說特別需要。很多研究者發現,女性員工喜歡從“我們”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來做事,所以她們的想法和首創就常常會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著眼于事情的積極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設法要干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對要做的事情有獨到的看法,也許會有助于你解決這個可能很棘手的問題。
(3)退出爭奪戰。初看起來,這似乎不是一種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對某些人來講,這或許是最好的。你應該問一問你自己:哪個更重要,是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還是獨自擁有想出這個點子的名譽?在某些情況下,比如你正要接受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則問題”之外其他并無妨礙。在這些情況下退出爭奪戰顯然是明智之舉,是上上之策。
爭功,必然會得罪人。當你已經預見到了將來的生存危機,而你想追求的又是另外一種境界的時候,不妨做個有先見之明的人,在恰當的時候選擇毫不猶豫地“功成身退”,這樣做了雖然你的功勞暫時有所損失,但你的才能擺在那里,任誰也搶不去。
不迷戀,淡看功名
人生最大的煩惱,不在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在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不是壞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達到,則會形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在對環境、對自己都長久地感到失望與不滿的情形下,人容易產生自卑、疑懼和對環境的戒備及內心的緊張。
對那些太急于求利或急于求功的人們來說,他們有必要學會一份“心靈上的舒展”。這種心靈上的舒展就是讓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輕松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過分地求全責備。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下,我們都應該要求自己上進,要求自己做事要成功、要精確、要勝利、要超然,但是在這一切要求之上,還必須有另一種要求來使它平衡,這要求就是使自己“量力而行”“輕松平淡”。
把富貴看淡,富貴就不足以動心志;把名利看得淡,名利就不足以動心志;把生死看淡,生死就不足以動心志。像這樣就可以隨遇而安,逍遙自在。
2006年剛過,美國CBS電視臺名嘴華萊士就宣布,88歲到來之前,他會退出著名電視節目《60分鐘》的常規制作。華萊士在宣布退休決定的聲明中表示:“當人們問我什么時候退休的時候,我常?;卮鹫f:‘等我兩腿一伸的時候就退休了?!请S著我88歲的生日即將到來,很顯然,我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耳聰目明。對于現在的我來說,乘坐長途飛機‘南征北戰’已經不像從前那么富有吸引力了?!?
華萊士說,退休是出于他本人的意愿,電視臺從來沒有催促過他,而他也會繼續“待在同一棟樓的一間舒適的辦公室里——就在我待了43年的辦公室的旁邊……”“只要CBS需要,我將隨時愿意承擔客串記者和主持人的工作”。
華萊士主持節目以語言犀利著稱,曾19次榮獲格萊美獎,世界上許多領袖人物都接受過他的采訪。CBS電視臺新聞主席蕭恩·麥克曼勒斯贊揚華萊士是廣播新聞界的巨人,他說:“在過去60多年的從業生涯中,華萊士完美地體現了善良、堅強和公正的新聞精神。”
有句話說:“身居高官享受厚祿的人,要保持幾分山林雅趣,來緩和一下過分熱衷名利的激進思想。”老子曾說:始終保持豐盈的狀態,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礪鋒芒,欲使之尖銳,卻難保其鋒永久銳利;滿屋的金銀珠寶,很難永遠地守護住它;人富貴了就會產生驕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錯誤。功成名遂則應隱退,此乃天理。它提醒人們功成名就、官位顯赫后,人事會停滯,人心會倦怠,業績也不會進展,此時應立即辭去高位,退而賦閑,即“退一步海闊天空”。否則,說不定會因芝麻小事而被問罪,遭到晚節不保的厄運。
漢高祖剖符行封時,因張良一直隨從獻策,特予厚待,讓他自擇齊地三萬戶。張良只選了個萬戶左右的留縣,受封為“留侯”。他曾說:“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張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游。”
張良“欲從赤松子游”,追求山林雅趣;華萊士晚年功成身退,均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